目录
1 第一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 李 鹏
14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融共生 / 刘训茜
2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生成、实践框架、时代
价值 / 谢 茜
40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 柳相宇
57 第二编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59 人口现代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
特征 / 毛安然 张冬雪
77 县域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 / 冀福俊
94 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 王不凡
1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建构 / 刘 洋 赵成龙
134 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毛瑞鹏 谈 心
151 第三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15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机理和实践路径 / 丁长艳
173 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与现实效应 / 郭 根 吴 杨
194 信息时代的数字治理与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 / 孙 明 徐 颖
223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综合评价体系建构 / 王建新
242 立足“两个结合”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姚莉萍
259 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劳动关系新样态”及其治理逻辑 / 王宝珠
277 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能源基因 / 刘大炜
293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施 璇
31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渊源与未来指向 / 周展安
327 第四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329 高质量党建引领支撑高校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分科”走向“分层”与“协同”模式 / 连燕玲
349 数字赋能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 / 周佳雯
361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保障最基本的民生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 / 徐丽红
37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聚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 / 李晓茹
395 高校智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金声涛
404 深化改革: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引领区域一体化 / 朱佳毅
416 勇于自我革命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张宗峰
42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