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命运,在危难中奠基
我们的思维、认知、理论,应该跟上波澜壮阔的实践。
没有思想的力度,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
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剧变,都不由自主要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
胜利并非神赋与天赐/002
播种,但不参与收获的人/004
精神力量的来源:苦难与胜利/006
挺直长期弯曲的民族脊梁/009
精神气质,因“斗争”而铸就
古田会议最大的意义,在于锻造了一支新型军队。
斗争现实和革命思想,开始重塑这支参加土地革命的农民武装。
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没有步历史上那些失败的农民起义之后尘。
城乡两军,间隙终冰释/014
留守进击,歧义化玉帛/016
“分权”、“集权”,非意气之见/019
领袖集团,“斗争”中成熟/024
古田深意,锻造新军队/027
西征作战,白骨永筑青山
西路军的征程,是来自不同方向的红军队伍,在内外矛盾中向着统一纪律、统一意志、统一指挥转变的,艰难痛苦的蜕变。
为什么要渡河? /038
为什么要“孤军深入”?/041
为什么没有东返? /043
为什么损失惨重? /047
悲壮牺牲,浴血为使命/061
国家尊严,用胜利来捍卫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如果仅凭内战胜利,还不足以在全世界面前充分展示这个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
中国的全球化是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从此,我们进入了世界体系。
百年中国,何处不沧桑/068
共产党人,铁肩担大任/070
国家制造战争,战争也制造国家/079
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086
强劲发展,倚重创新推进
创造,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毛泽东关于军事和政治的定义,并不符合教科书和理论推演,恰恰又是军事和政治的核心。
创新往往源于挫折,源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能力/092
创新,基于对本质的认识/095
支撑创新思维的主体—大脑/098
支撑创新思维的环境要素/101
抑制创新思维的枷锁/102
思想落后于实践,不是真正的创新/105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创新动力/109
在节制和约束中爆发能量/112
安全稳固,善对危机处理
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危机发展的态势。
危机处理的时机,决定控制危机的成本。
善对危机,方可止戈为武/118
看清特点,力争化有为无/119
常怀危机,方能避免危机/124
危机处理的“四个能力”/128
危机处理的时机决定成本/131
事态控制是当务之急/137
强制敌手,营造安全范围
中国必须学会大国之间的游戏规则。
以往,“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对我们影响太深,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筹划。
威慑不仅仅是力量,更是使用力量的决心。
为了夺取优势,为了取得胜利/147
大国关系就是做交易/153
无战将无威慑,无威慑无战略/155
统一大计, 国之永恒基业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能够称之为“强国”的国家,尚处于分裂状态。
台湾问题已成遏制中国的核心要素,也对中国外交形成了巨大的无形的制约。
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170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176
“人民”整体走向误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179
旧理论不再适用,则必须创造新理论/182
台湾的根本价值,涉及国家安全战略/184
有理无力,妄谈走遍天下
伊拉克军队的崩溃,从军官队伍的崩溃开始,这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启示。
军队的崛起和国家的崛起不是两层皮,不是两条道,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国际生活的武力化”/191
“有庇护的战争”不复存在/194
新军事革命产生全新战争能量/199
有力量不使用,又有什么用?/201
伊拉克并非全无“胜算”/204
内因导致雪崩式垮台/207
仅剩一张嘴在抵抗/213
军官培养,是最为艰巨的战争准备/216
锻造一支真正枕戈待旦的军队/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