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躁动的受托人:美国社会的文明身份与帝国构建(1882—1919年)

躁动的受托人:美国社会的文明身份与帝国构建(1882—1919年)

躁动的受托人:美国社会的文明身份与帝国构建(1882—1919年)

定 价:¥168.00

作 者: 刘义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41885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概念“考古”的方式探寻美国“文明”身份的来源和内涵,及其与美利坚帝国构建的关系。本书认为,“文明”身份大致包含两种逻辑理路。其一是“文明主义”,即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进步的历史信念。美国作为区别于“旧大陆”的“新世界”,更是深信自身发展模式代表“历史的终结”。其二是“文化主义”,主要源于对“文明”的不满与反叛,带有“前现代”色彩。它易被激化为盲目的反智主义、排他主义和战争狂热。在美利坚帝国构建过程中,这两种“文明”身份既矛盾又互补,特别是在美国的权力优势及衰落焦虑之下,容易衍生出“文明专制”和“文化种族”的思想意识,均对“他者”有巨大的压迫性与破坏力,使美利坚帝国成为一个躁动、危险的“文明受托人”。

作者简介

  刘义勇,1982年生,湖北荆门人。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与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对外关系史。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其成果荣获“2022年中国历史学十篇优秀论文”“杨生茂美国史青年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奖项。

图书目录

导论第一章 帝国的新装:欧洲文明及其扩张  一 文明概念的初现  二 欧洲的“文明主义”  三 欧洲的“文化主义”第二章 “后轴心”:美利坚文明主义  一 “危险的国家”:理性与进步  二 融入和改造国际社会:欧洲国际法“文明标准”在美国的发展  三 “基督文明的指令”:美国国内的“文明冲突”与“帝国主义”  四 征服欧洲:美国的“工业文明”  五 作为“模具”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第三章 “前现代”:美利坚文化主义  一 朴拙与奢靡:“美利坚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对比  二 进步下的贫困:“文明”的冲击  三 “文明的疾病”:“进步-疾病叙事”  四 “野蛮人的美德”  五 “文明”与“野蛮”之间  六 边疆与“帝国王座”:“通过退化的革新”第四章 封闭与开放:从排华浪潮到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一 “文明”的斯芬克斯之谜  二 作为工作伦理的“文明”  三 “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及其继承者  四 公民同质性与白人共和国  五 跨国经济与跨国排斥  六 “圣西门主义”与“文明的高速通道”  七 “文明专制”还是“自制”?围绕国际法的争论  八 “文明”使命与“文化”使命第五章 “文明使命”与“文化使命”:从“天定命运”到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  一 “文明化”印第安人与“民众帝国主义”  二 “塑造国民性格”与“文明冲突”:美国在菲律宾的“文化”使命  三 “仁慈的”专制与同化:美国在菲律宾的“文明”使命  四 “门口的野蛮人”:难以赋予的“帝国公民权”  五 “实用的帝国”:美利坚“文明”标准与现代化路径第六章 雅努斯的两面:“文明”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  一 委内瑞拉危机与国际仲裁  二 仲裁主义者的“文明进步”话语  三 特殊主义vs“普世主义”:金戈主义者的文明身份  四 帝国的“普世和平”:仲裁主义者的“文明”等级论  五 “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国际仲裁的领导权  六 “真正的文明”:“文明自制”与反帝主义第七章 走向“国际政府”:从帝国到联盟  一 “美利坚文明”的“去盎格鲁-撒克逊化”  二 “去中心化的帝国”:联盟的无尽扩张  三 “超帝国主义”下的西方文明与他者结语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