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诸多“战略意外”的频发,使得百年变局下的国际社会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后冷战时代中美之间的包容性竞争取代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对抗性竞争,降低了东盟国家的外部结构压力,使其获得了对冲空间。同时,国家能力的强弱和特定时期结构压力的变化则影响着具体的对冲形态和强度。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依据,提取出结构压力和国家能力两大变量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冷战后东盟国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从对冲转为战略调整并倾向追随的国家、稳定对冲的国家和由追随到试图转变成对冲的国家。通过对意识形态、对冲的强度和形态、政治体制及与中美两国关系的把握,本文分别从这三类国家中各选取一个典型国家作为代表性案例进行考察,即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老挝。继而,本文对东盟国家与中美之间的非对称性权力关系结构、三国采取或偏离对冲战略的侧重点和依据、三国的战略目标及对冲战略的经验等情形进行了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