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
一 “互联网 ”
二 “互联网 教育”
三 “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二节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征
一 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统一
二 主导性与交互性的统一
三 灌输性与兴趣性的统一
四 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
五 地域性与全球性的统一
第二章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思维
第一节 尊重人性的主体思维
一 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二 理解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三 注重学习者的成长获得感
第二节 持续改进的迭代思维
一 教育方法持续改进
二 教育内容不断完善
第三节 敢于超越的跨界思维
一 跨越思维观念之界
二 跨越传播方式之界
三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领航作用
第四节 互联互通的融合思维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创新实践的融合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全程育人的融合
第五节 开放包容的共享思维
一 树立共享思维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放性
二 培养共享思维以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强化共享思维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章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塑造
第一节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元主体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特征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互联网 ”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品质锻炼
一 持续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基本要求
二 坚定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内在需求
三 忠诚践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使命担当
第三节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方案重塑
一 主体教育理念重构:从权威思维到用户思维
二 主体话语体系重构:从理论化语言到大众化语言
三 主体教育方式重构: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
第四章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建设
第一节 “互联网 ”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变”与“不变”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三变”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三不变”
三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