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基本概况
一 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历史方位
(一)中国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二)广东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三)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广东方案
二 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顶层设计
(一)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政策内涵
(二)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目标路线
(三)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特色亮点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乡发展的历程
一 城乡发展在改革中开新局
(一)农村改革率先推进
(二)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三)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二 新世纪城乡发展深入推进
(一)县域经济发展百花齐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谱新篇
(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 城乡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农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章 塑造县城内生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一 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一)产业发展
(二)城镇建设
(三)公共服务设施
二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
(一)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 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一)冲击全国“百强县”取得新突破
(二)制造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千亿区”发展呈现新面貌
第四章 发挥乡镇节点功能,激发提升“镇”能量
一 广东乡镇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一)镇域实力普遍提升但发展差异较大
(二)圩镇环境建设整体向好但仍有薄弱
(三)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快速发展但仍需优化
二 广东促进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
(一)强经济,激活乡镇产业发展活力
(二)精治理,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
(三)显优势,增强镇域辐射带动效应
(四)重保障,多渠道支持镇域发展
三 广东乡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愿景 088
(一)强化乡镇优质便捷的综合服务功能 089
(二)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 090
(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强镇 091
第五章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 广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状与挑战
(一)农业强省建设不断提质,乡村产业亟须转型升级
(二)农村人居环境更加整洁,特色乡村风貌有待彰显
(三)农民增收致富卓有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小
二 广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一)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绘就乡村风貌“靓图景”
(三)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富村富民“新路径”
(四)汇聚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培育乡村蜕变“生力军”
(五)推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振兴“原动力”
三 广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鲜明特色
(一)坚持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二)坚持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环境“粤来粤美”
(三)坚持推动强村富民,加快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四)坚持培育人才队伍,厚植乡村人才振兴沃土
(五)坚持创新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广东示范
第六章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县镇村一体化进程
一 广东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
(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配置不足
(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深度不够
(三)城乡生态治理体系亟须完善
(四)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亟待增强
(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显著
二 广东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举措
(一)优化城乡空间规划,激活城乡资源市场
(二)协调产业主体关系,增强城乡经济联动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链接城乡生态系统
(四)激发村庄内生动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五)推进服务共建共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
三 广东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佛山南海: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二)江门新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三)广清接合片区:立足优势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
第七章 强化保障措施,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擘画工程建设蓝图
(一)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协调
(二)完善指挥体系,建强干部队伍
(三)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堡垒
二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工程落地见效
(一)加快构建“1 N X”政策体系,精准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充分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
(三)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凝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粤”合力
(四)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县域营商环境水平
三 建立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工程稳步落实
(一)聚焦工程重点任务,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差异化考核监督,强化督导压实责任
(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立起工程发展方向标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