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二、府际治理研究进展
三、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次区域合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合作特征
第二节府际治理
一、理念演进
二、次区域府际治理实践路径
第三节地域分工理论
一、“中心—外围”理论
二、地缘区位论
三、劳动地域分工与协作理论
四、经典博弈理论
第三章次区域府际合作的驱动机制
第一节府际关系的APT-R因子模型
一、发展引力
二、梯度压力
三、战略推力
四、博弈阻力
第二节基于主体异质性的府际博弈分析
一、有限理性概念
二、群体策略选择
三、演化稳定策略
四、合作博弈机制
五、群体选择与直接互惠
第四章云南参与澜湄合作进程
第一节澜湄合作机制演变
一、合作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阶段特征
一、前期积累准备阶段(1950—1991)
二、构建合作框架阶段(1992—2002)
三、积极参与实践阶段(2003—2014)
四、融入澜湄合作阶段(2015年至今)
第三节重点合作区域
一、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二、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
四、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五、境外合作区
第四节主要合作领域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产能合作成效显著
三、贸易畅通方兴未艾
四、资金融通格局初现
五、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第五节问题与瓶颈
一、支持沿边地区开放的机制与功能不完善
二、边境贸易互补性不高
三、交通瓶颈
四、产能合作示范效应不显著
五、非公共安全隐患较大
第五章基于APT-R因子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次区域主体利益分析
一、泰国利益诉求
二、缅甸利益诉求
三、越南利益诉求
四、柬埔寨利益诉求
五、老挝利益诉求
六、中国及中国云南利益诉求
第二节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动力机制
一、合作发展引力(A)
二、发展梯度压力(P)
三、战略协同推力(T)
四、地缘博弈阻力(R)
第六章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情景模拟
第一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景分析
一、实施前稳态
二、策略扰动者
三、实现路径
四、模型设计
五、策略模拟
六、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二节澜湄合作机制情景分析
一、实施前稳态
二、策略扰动者
三、实现路径
四、模型改进
五、策略模拟
六、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三节强化云南辐射功能的情景分析
一、辐射中心策略
二、策略模拟
三、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第四节案例: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府际治理研究
一、府际关系情境分析
二、府际合作领域
三、府际治理政策设计
第七章云南参与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路径与建议
第一节府际合作路径
一、促进互联互通
二、促进跨境产能合作
三、支持次级政府之间府际合作
四、促进跨境旅游合作
五、促进贸易畅通
第二节府际治理保障措施
一、要素流动保障
二、企业主导保障
三、政府推动保障
四、辐射功能保障
五、改革赋权保障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