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新时代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新时代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新时代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定 价:¥208.00

作 者: 李潇潇,袁祖社主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37034 出版时间: 2024-06-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联合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共同举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目前,该论坛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创设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表明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立足中国经验、把握时代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成果的集中反映,“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足迹,具有十分宝贵的学术史价值。本书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基础理论再反思、公共性与公共价值、新时代美好生活及其建构四个特色栏目。

作者简介

  李潇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袁祖社,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图书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当代新资本形态的逻辑运演及其哲学反思
  马克思哲学何以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走向未来的哲学精神——高清海先生“类哲学”思想的自我意识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及其语境
  为实践唯物主义所做的原则性辩护
  中国经验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从“教科书体系改革”到“学术体系构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70年
  社会主义理解史中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眸与前瞻
  从“非哲学”到“助产士”——对马克思“时代精神”命题的再思考
  理解马克思“自我意识”的三次嬗变——新中国70年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认识的发展
马克思基础理论再反思
  内在现实与社会现实:再思马克思的现实观念
  马克思劳动所有权概念的辩证结构和历史性质
  作为凝结在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价值——关于马克思价值观的探索
  论银行与人的存在方式: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
  论卢卡奇“物象化”(Versaclllichung)概念的源起——以《现代戏剧发展史》为例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社会哲学
  “城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辩证法与中国道路
  资本的政治主体性批判——霍克海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质的阐发及其意义
  重新理解《资本论》语境中的“价值形式”批判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公共性与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信念与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深蕴
  黑格尔政治哲学中的公共性概念
  作为公共价值的正义概念
  公共性资本的观念
  全球治理的实质公共性——公共性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认同建构的困境与对策——基于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对话的视野
  从文化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境与出路
  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公共价值”内涵
  文化实践思想中的“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阐释论
  公共性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中国化进路
  公共价值的生成逻辑与“公共人”的公共精神之培育
新时代美好生活及其建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哲学思考
  破解“李约瑟难题”的实践哲学进路——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线索
  美好生活观的历史转变及其反思——由一个概念辨析谈起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逻辑:生成根基、观念认知与价值关怀
  马克思“社会生活”概念的三维向度与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
  重思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引领性、实证性、局限性与矛盾性
  美好生活的价值反思与文化自觉
  分工:透析现代生活的棱镜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