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样本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样本区地域文化的源流
一 稻作文明的摇篮
二 中原文化的传入,区域中心的确立
三 经济中心的南移,文化中心地的形成
四 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传统文化生存环境的变迁
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 鸦片战争,文化自信失落的开始
三 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历程
一 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的城市化阶段(1978-1992)
二 土地出让模式推动下快速城市化进程(1992-2011)
三 质量提升与速度并重阶段(2012年至今)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样本地区城市化概况
一 金华市城市化历程
二 金华全市城市化总体特征
第二章 村落传统文化要素构成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村落的概念
第二节 村域的地理空间构成
一 建成区的地理空间构成
二 耕植区的地理空间构成
三 生态区的地理空间构成
四 空间的隔离与连续
五 村落地理空间构成
第三节 村落不同空间的文化要素构成
一 文化系统的构成与形成机制
二 村落营造中的制度文化
三 村落建成区文化要素构成
四 生产空间的文化要素构成
五 生态空间的文化要素构成
第三章 村落有机体生长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城市、社区、村落
一 村落空间是由无到有的过程
二 村落、社区、城市是不同级别的有机体
三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第二节 村落有机体生长的内在规律
一 细胞的概念
二 细胞的生命演化
三 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四 器官的生命逻辑
第四章 村落传统文化生态沙漠化形成机制
第一节 有机体理论视角下村落文化生态沙漠化形成机制
一 “思想器官”是文明转轨的“生命按钮”
二 “思想器官”的作用机制
三 政治器官的作用机制
四 经济器官的作用机制
五 伦理器官的作用机制
六 血缘器官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角下村落文化生态沙漠化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