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名学:中国古典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

中国名学:中国古典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

中国名学:中国古典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

定 价:¥68.00

作 者: 翟玉忠 著,海云文化 出品,有容书邦 发行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839409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名学是中国文化由形而上学至形而下学的关键所在,是通天人之际的根本。对于修正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中的还原论思维取向,对于中国正确引入西方学术以及中国学术的本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名学与西方逻辑学相比较,二者具有十分不同的学术品质:名学更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系统,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治理,这使名学成为儒家名教之学和法家名法之学的基础,而西方逻辑学显然没有这样实用性的社会治理功能。 站在中国名学的角度反观西方逻辑学,我们能清楚看到后者的局限性。西方学术建立在对现实的抽象定义和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旦沿着逻辑链条推演下去,常常发生“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的现象,就是道理上行得通,却与现实不着边际。 中国名学能够为本土学术体系提供牢靠的思维防火墙,同时建立起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学术海关”,避免出现逻辑概念的混乱。这是西方逻辑学难以胜任的。

作者简介

  翟玉忠,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纪检监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新法家网中英文版总编辑,“大《六经》工程”总编辑。潜心研究中国文化20多年,出版著作十几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主持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全球学术项目《人类阴阳观念与太极图全球比较研究》,该研究项目有5国学者共同参与,最终成果以《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图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的形式出版。

图书目录

导言篇 ……………………………………………………………… 001
名学,亦称名辩之学,是人类一切知识活动和社会治理的基
础。在话语权为少数西方强国掌握,受西方中心论影响,诸多学人
几乎无原则接受一切西方概念和理论,名实已经严重混乱的 21 世
纪,作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的中国名学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中华文化的轴心:道、名、法 / 002
(一)将中华文化主体等同于儒家文化是常识性错误 / 002
(二)黄老之学——中华文化的重镇 / 005
二、名学一、二、三、四 / 010
(一)名学的基本宗旨——正名 / 014
(二)名学的“立说轨范”:谓、故 / 015
(三)立辞三原则:故、理、类 / 017
(四)出故四法:辟、侔、援、推 / 019
三、名教——以名为教 / 021
(一)名教源于社会自然秩序 / 021
(二)黄老之学极大发展了名教礼义之学 / 025
四、名法——刑名法术 / 029
(一)名法,循名以责实 / 029
(二)大秦帝国的律法 / 033
  
名学十三篇 …………………………………………………… 037
当代名实混乱已成痼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文化安全,以及世
界人文学术、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学术常常变为廉价的工具和
自娱自乐的玩物;自然科学领域普遍接受的还原论容易导致理论假
设与实验证据的混淆,即使在分子生物学这样尖端的自然科学领域
也是一样。
序·重建名学 / 038
(一)鄙名与伪名之灾 / 040
(二)名学的重建 / 044
名学十三篇·名实论第一 / 052
名学十三篇·白马论第二 / 060
名学十三篇·指物论第三 / 072
名学十三篇·坚白论第四 / 079
名学十三篇·通变论第五 / 090
名学十三篇·大取篇第六 / 100
名学十三篇·小取篇第七 / 114
名学十三篇·考伪篇第八 / 123
名学十三篇·审名篇第九 / 135
名学十三篇·鄙名篇第十 / 143
名学十三篇·大道篇第十一 / 150
名学十三篇·齐物论第十二 / 166
名学十三篇·正名篇第十三 / 176
正名顺言篇 …………………………………………………… 189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这句名言尽乎到了
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对其内涵,却很少有人关注。孔门言语科中的
名学专门研究正名实,已成绝学。“正名顺言篇”目的是告诉世人
名学过去是正确逻辑和社会成就的基础,今天它仍然是一切学术和
各项事业的基础。
一、帛书《五行》所见名学类推法发微 / 191
(一)《墨子·小取》的四种类推法 / 192
(二)帛书《五行》的四种类推法 / 195
(三)《五行》与《墨子·小取》有不同的学术源流 / 199
二、从“三段论”的失效看名学的内在特点 / 199
(一)重意象,轻抽象 / 202
(二)重横向类推,轻纵向推理 / 204
(三)重实事,轻虚辞 / 205
三、因变以正名——名学与中医 / 208
四、对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批判 / 211
(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论证 / 212
(二)楚渔有时显得过于无知 / 213
(三)还是用事实说话 / 215
五、西方经济学的逻辑陷阱与轻重术 / 217
(一)科学方法不能平移到人文领域 / 218
(二)西方经济学株守机械的二分原则 / 219
(三)西方经济学成了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 / 220
六、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西学的中国化 / 221
(一)学术成为美国攫取中国核心利益的超级战略武器 / 222
(二)中国本土学术被送入历史垃圾堆 / 226
(三)移植西学过程中鄙名与伪名之灾 / 233
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背后的“名实”困境 / 237
辩者论题篇 ………………………………………………… 243
在先秦古籍中,留下了大量当时辩者的论题。两千多年来,
“白狗黑”“卵有毛”这类论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本书试图按名
学的内在理路诠释这些命题——所谓内在理路,是指《墨子》中
《墨经》六篇和其他古籍中尚存在的一些论式,一些阐述。这些命
 004 中国名学
题是如此重要,正因为不懂其意义,人们才习惯于犯某些明显的逻
辑错误。
一、类比推论发生的“一是而一非”的谬误 / 245
二、类比推论发生的“一周而一不周”的谬误 / 247
三、类推中“行而异,转而诡,远而失,流而离本”的谬误 / 248
四、《列子》中的相关阐述 / 249
五、《公孙龙子》中的相关阐述 / 251
六、《庄子》中惠子历物十事 / 252
附录一  詹姆士备忘录与中国学术 / 256
附录二  杂论名学与经济学 / 260
附录三  回归中国文化的母体经学 / 264
被尘封 2000 多年的绝学——名学(再版后记)  / 27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