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导论
一、批判理论的转向
二、语言学的转向
上 篇
第一章 批判理论的序曲
一、西方的没落
二、文化的悲剧
三、“自身合法化”与现代性
第二章 大众的出现与艺术的“非人化”
一、历史与大众
二、先锋派艺术与“非人化”现象
第三章 总体性、物化与现实主义
一、艺术与社会:总体性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四章 否定的辩证法与审美的乌托邦
一、美学:乌托邦与救赎
二、资本主义与文化产业
三、现代主义美学
第五章 “韵味”的消失
一、在美学与政治之间
二、“韵味”的消失与机械复制
第六章 后现代状况
一、向总体性宣战
二、宽容与多元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七章 仿像与后现代文化
一、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二、仿像与超现实
三、“后美学”
第八章 后现代的“文化逻辑”
一、总体性与文化分期
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
三、后现代论争的政治学
下 篇
第九章 美学与语言学的统一
一、艺术是纯粹的直觉
二、美学与语言学的统一
第十章 符号与构型
一、文化与人的本质
二、艺术是独立的符号系统
三、艺术是超越性的构型过程
第十一章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一、此在与“诗意的栖居”
二、“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
三、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第十二章 语言批判与家族相似
一、美学思考方式的变革:语言批判
二、意义即用法
三、生活形式与家族相似
第十三章 生存与对话主义
一、生存与思想的对话本质
二、民间文化与狂欢化
第十四章 语言的乌托邦
一、语言与文化
二、文本与写作
三、乌托邦与文本的策略
第十五章 话语与权力
一、权力话语与认知范式
二、主体的消失与作者-功能
三、探寻“理性的他者”
第十六章 诗的语言与真理
一、存在、理解与语言
二、游戏、象征与节庆
三、“诗对探寻真理的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