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论

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论

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论

定 价:¥105.00

作 者: 张文喜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259291 出版时间: 2025-0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这种关系的研究不应当是在哲学史观念的支配前提下对其所谓的哲学史研究,更不应当是比较研究。马克思对于海德格尔的影响不是在生平史上实际发生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史意义上发生的。本书旨在打破比较研究的论说结构,通过海德格尔的准诗化思想间接传达马克思“告别哲学”的思想,呈现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多侧面拷问,突破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形态学”规定,让马克思的思想在话语潜能的实现以及在同当代思想家对话中展开,以在理论因素和问题意识上突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

作者简介

暂缺《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再版序言 1 引 言 通往黑格尔的当代途径 1 一、一种非形而上学思想的可能性 3 二、克服形而上学的不同标志 9 第一章 生存—存在论和“新”唯物主义 16 第一节 重读“新”唯物主义 18 一、我们应该在什么意义上谈论客观实在性 18 二、被读入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 22 三、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对话的维度 27 第二节 物的分析:生产、存在和符码 29 一、物的物性分析:从上手用具到艺术作品 29 二、“生产之镜”“存在之镜”和“指称之镜” 37 第三节 “两种生产”理论:发生现象学的视野 44 一、回到原本的发生:现实的历史 44 二、“人的生产”之现象学 49 第四节 自然主义和基督教神意信仰 56 一、“树起了一个稻草人马克思” 58 二、是匿名的基督教吗? 61 第二章 原初的自然 68 第一节 作为“Physis”的自然 69 一、“自在之物”与作为“存在问题”的引论 69 二、存在的“变无” 73 三、召唤思的东西与手的劳作 79 第二节 “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 84 一、“技术指令自然”还是“自然指令技术” 85 二、技术的价值批判 91 第三章 社群、社会性和他者 96 第一节 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 97 一、谁的在? 97 二、此在为谁 103 第二节 存在的社群 110 一、社群和自由的形而上维度 110 二、海德格尔:一个后传统社群主义者 117 第三节 认真地对待他人 124 第四章 艺术、修辞与真理 134 第一节 对“艺术的剥夺”的剥夺 135 一、艺术—诗性的言说:“存在之家” 135 二、人之精神家园:“可靠性”抑或“有用性” 143 第二节 修辞的批判 148 一、传统哲学:对修辞的藐视 148 二、索解存在问题的语言之路 154 第三节 在与思:同一抑或差异 161 一、走向“第一存在者”或返回差异的生成之源 162 二、从“存在者”转向“活动” 169 第五章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 177 第一节 存在哲学抑或政治哲学 178 一、“人是苍劲者” 178 二、“从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里走出来” 188 第二节 决断的政治 194 一、一种决断主义的阅读 195 二、虚无主义之克服与生存决断 197 三、“决断”在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中的原初“位置” 200 四、死亡与活着:一个存在者状态的区别 204 第六章 历史性的永恒问题 208 第一节 “在政治世界之中” 210 一、如何为哲人的生活方式辩护 210 二、“自然正确”与历史主义 21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 222 一、历史主义的经与纬 223 二、“绝对时刻”与“历史的终结” 229 第三节 历史性观念 235 一、历史学与本真的历史性 235 二、从阴影显现光亮 239 三、“历史空间”与“事件” 243 第七章 虚无主义 248 第一节 存在问题:透视虚无主义的一个视点 249 一、虚无主义:形而上学的预设 249 二、存在问题中的“永恒轮回” 255 三、虚无主义的克服:对可能未来的前瞻 257 第二节 解构和虚无主义 261 一、解构的建设性向度 261 二、对传统思想“历史的”或“非历史的”理解的可能性 268 第八章 哲学家存在的责任 276 第一节 理性之光和存在的澄明 278 一、在“作为严格科学”的现象学本质特性上能否达到明晰 278 二、“自然”的原初发现及其终极思考之深邃 286 第二节 寻找家园 291 一、“返乡”之路和精神祖国 293 二、“家乡”:根据存在之历史的本质来思 29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308 一、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理由 308 二、把价值判断变成本体论判断 311 结 语:哲学的终结? 321 后 记 32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