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篇幅并不长,若不计标点的话,只有3565字(包括标题),被公认为是非常深奥的一部儒家经典。据传孔子的孙子子思在62岁那年,受困宋国期间写作了此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自朱熹将其单列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并以单篇著作流传后,对宋元以来知识群体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家读〈中庸〉》对《中庸》的背景、来源、概念、内容、宗旨、结构、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对《中庸》的重要误解、历史影响、海外流传和阅读方法做了详细说明,并将“中庸、慎独、性、中和、修身、君子、诚化(微显)、道、德”等核心概念作为统领全书架构的红线,进而紧密围绕“中庸、修道、致诚、至德”这四大重要主题渐次展开对《中庸》的深入解读,前后连贯一致、见解新颖独特。回溯我们的精神源头,体悟《中庸》思想的博大精深,其中充满智慧的洞见和闪耀光辉的人格,具有穿越时代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