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

中国禅学思想史

中国禅学思想史

定 价:¥88.00

作 者: 洪修平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215909 出版时间: 2024-08-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禅学思想通史。它在佛教中国化的宏大背景下,勾勒并叙述了禅学思想在中土演变发展的全部历史。从思想之源印度禅,到中土禅风之初成、禅学向禅宗的过渡、禅宗的分化,终至明清时禅学的衰微,探讨了佛学由盛而衰的发展的必然性。本书对与中国传统儒道关系密切的汉魏两晋南北朝和唐宋时禅宗的发展和分化,尤其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与精到的评价。提纲挈领,大笔如椽,公允不偏,于史的传述中,嵌入思想的发展、演变和传承,对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禅学义理及其融合精神进行了开拓的阐释,成功地展现了禅学思想的中国化历程。

作者简介

  洪修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目录
 
增订版序 /1
修订版序 /5
序言 /9
第一章 ● 中国禅学思想之源
第一节 印度禅及其初传  /003
一、瑜伽与外道禅  /003
二、佛教小乘禅  /006
三、佛教大乘禅  /008
四、禅、禅定与汉代禅经的初译  /010
第二节 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数之学  /011
一、禅数之学与《阴持入经》  /012
二、《安般守意经》的禅法特点  /014
三、安传禅法的义学色彩  /016
第三节 支娄迦谶所传的大乘禅学  /017
一、《首楞严三昧经》与神通  /017
二、《般舟三昧经》与般若思想  /019
第二章 ● 禅学在中土的展开
第一节 依教修心与禅智双运  /025
一、康僧会的“明心说”  /026
二、支谦及其所传的禅法  /028
三、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  /030
四、中土禅学始盛  /033
五、早期禅学的基本特点  /036
第二节 禅观与空观  /038
一、道安的禅学与般若思想  /039
二、慧远的“反本求宗”与念佛禅  /041
三、支道林的“游心禅苑”  /043
四、罗什的般若禅观与僧肇的发挥  /045
第三节 真空妙有与禅观  /049
一、僧叡的禅智观与空有观  /049
二、竺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禅的影响  /051
三、印度佛性论与中土心性论  /055
第四节 中土禅风之初成  /058
一、宝誌的“即心即佛”  /060
二、傅大士与中土禅风  /064
三、教下诸宗与禅  /068
第三章 ● 从禅学到禅宗
第一节 达摩祖师西来意  /080
一、东土初祖菩提达摩  /080
二、“二入四行”的安心禅法  /082
第二节 达摩禅之渐传  /087
一、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087
二、身佛不二与任性逍遥  /090
第三节 禅学向禅宗的过渡  /092
一、四祖道信与达摩禅  /093
二、般若与楞伽的会通  /094
三、修行观与五方便  /097
第四节 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  /099
一、五祖弘忍与《最上乘论》  /100
二、“守本真心”论  /102
三、禅宗的创立  /105
第四章 ● 禅宗的分化与禅学的推展
第一节 四祖下旁出的牛头禅  /112
一、旁出于四祖及六代传承  /112
二、法融牛头禅的特点  /115
第二节 五祖门下的分头弘化  /118
一、十大弟子  /119
二、法如系  /120
三、老安系  /123
四、玄赜系  /125
五、智诜系  /128
六、宣什宗  /131
第三节 南北宗对立的形成  /133
一、南能北秀与南北禅宗  /133
二、诸系并存与法统之争  /135
三、南北宗的对立与抗争  /139
四、神会论南北宗之异  /142
五、弘忍门下禅法综论  /143
第五章 ● 神秀北宗禅
第一节 神秀生平与北宗资料  /149
第二节 神秀北宗的禅法  /151
一、拂尘看净的观心论  /152
二、会通经教的五方便门  /155
第三节 北宗的传法世系  /159
一、七代递相印属  /159
二、神秀的众多弟子  /161
三、北宗的法脉延续  /164
第六章 ● 惠能南宗禅
第一节 惠能与《坛经》 /174
一、惠能行历与得法传衣  /174
二、《坛经》略辨  /177
第二节 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  /182
一、佛陀精神与中国特色  /183
二、空有相异与相通  /184
三、融摄空有与“心”义种种  /187
四、得法偈与“三无”论  /190
第三节 顿悟心性的解脱修行观  /195
一、即心即佛与自在解脱  /195
二、识心与见性  /198
三、唯心净土与顿悟成佛  /200
四、心转《法华》与禅非坐卧  /203
五、藉师自悟与祖师禅  /206
第四节 惠能禅与传统思想文化  /208
一、三教合一与农禅并作  /209
二、传统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  /212
第七章 ● 曹溪门徒与超佛祖师禅
第一节 曹溪门徒  /218
一、惠能门下概述  /218
二、永嘉玄觉  /220
三、南阳慧忠  /222
四、法海及其他弟子  /224
第二节 荷泽神会系  /225
一、神会的生平与思想资料  /226
二、神会的禅学思想特色  /228
三、神会的传承与宗密的判禅  /231
第三节 南岳怀让系  /233
一、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  /234
二、马祖门下三大士  /238
三、大珠慧海与马祖门下的禅风  /249
第四节 青原行思系  /252
一、青原行思与石头希迁  /252
二、天皇道悟及其法脉  /256
三、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  /261
第八章 ● 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
第一节 沩仰宗  /266
一、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  /266
二、禅学特色与接机方便  /267
三、宗风与法脉  /269
第二节 临济宗  /270
一、义玄与临济宗  /270
二、禅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271
三、宗风与法脉  /275
第三节 曹洞宗  /277
一、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  /277
二、禅学特色与五位君臣  /278
三、宗风与法脉  /280
第四节 云门宗  /282
一、文偃与云门宗  /282
二、禅学思想与云门三句  /283
三、宗风与法脉  /285
第五节 法眼宗  /287
一、文益与法眼宗   /287
二、禅教兼融的禅学特色  /288
三、宗风与法脉  /290
第九章 ● 禅宗的演进与禅学的新特点
第一节 宋代禅学之特点  /296
一、禅学与理学  /296
二、禅净教融合的趋势  /299
三、看话禅  /301
四、默照禅  /303
第二节 禅宗诸家之演进  /305
一、宋代禅宗概述  /305
二、方会和杨岐派  /308
三、慧南和黄龙派  /310
第三节 士大夫参禅与“文字禅”  /313
一、士大夫参禅 /314
二、禅学的文字化与“文字禅” /316
第十章 ● 中国禅学思想的衰微
第一节 元明清帝王与禅  /323
一、元代帝王与禅  /323
二、明王朝与禅  /325
三、清代帝王与禅  /327
第二节 临济宗的持续发展  /331
一、临济宗在元代的持续  /331
二、临济宗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335
第三节 曹洞宗的勉强维持  /340
一、万松行秀与天童如净  /340
二、明清时期的曹洞宗  /342
第四节 禅门的颓败与禅学的没落  /347
一、禅门的颓败  /348
二、禅学的没落  /349
结 语 ● 禅学的近现代转型与新时代焕发生机 /355
附录之一 ● 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363
附录之二 ● 略论楞伽师、楞伽禅与中国禅宗 /38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