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四书”的学术转型与思想重建
上篇 早期儒学与“四书”探源
第一章 早期儒学的学术形态
第一节 作为六经之学的儒学
一 儒家、六经与三代文明
二 诸子学派与经典诞生
三 儒学与“六经”的相互生成
第二节 作为“四书”之学的儒学
一 “四书”原始形态:“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
二 “四书”的思想主体:士
三 “四书”的核心价值:道
第三节 作为传记之学的儒学
一 儒家的历史意识和现实关怀
二 传记之学:整合六艺与诸子
三 子学转化为传记
四 传记转化为经典
第二章 士人政治态度与“四书”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先秦士人的政治态度与诸子思想
一 先秦士人的政治态度和人生选择
二 依附王权的法家
三 疏离王权的道家
四 与王权合作的儒家
第二节 “四书”与政道
一 儒家诸子与士君子
二 “四书”的仁政理念
三 “四书”的民本思想
四 “四书”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
第三节 儒家诸子与治术
一 儒家诸子的双重身份:士人与大夫
二 不同身份认同的孟荀之争
三 儒家诸子学及其衍化
第三章 儒家经学与两汉政治
第一节 天人三策:儒生与帝王的共识与盟约
一 儒家士大夫与汉朝君主寻求合作
二 “天人三策”的政治协商
三 “天人三策”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大义与西汉政治
一 儒家士大夫及其汉代经学
二 《春秋》大义与伸君之法
三 《春秋》大义与屈君之法
第三节 《白虎通义》:政典和经典的结合
一 《白虎通义》:政典与经典的结合
二 作为帝国政典的《白虎通义》
三 作为儒家经典的《白虎通义》
第四节 两汉奠定的治理结构:儒法互补
……
中篇 四书学成形与儒家思想传统的重建
下篇 四书学思想的社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