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克思恩格斯三大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三大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三大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

定 价:¥88.00

作 者: 孙慧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36891 出版时间: 2024-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作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的科学理论,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仅仅研究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创建的理论。本书打破了仅仅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的维度来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统研究模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回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意涵,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的同时,能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

  孙慧,1986年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战线》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卡西尔的文化形而上学研究》专著一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大学校重点研究基地项等各级项目多项。曾获吉林省“精彩一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精彩课件 精彩教案”比赛一等奖,在长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并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职工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哲学批判与社会主义之为“科学”
  第一节  哲学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世界观地平
    一  近代哲学两极对立的世界观地平
    二  扬弃思维一存在对立的高阶唯心主义
    三  “实践转向”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世界观地平
  第二节  使“历史作为历史”的科学社会主义新世界观
    一  思辨唯心主义“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的历史观实质
    二  以“自然和历史的对立”的历史观为前提的旧唯物主义
    三  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的科学社会主义新世界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类观与超越“人性复归”理路的人类解放构想
    一  费尔巴哈的人类观及其局限
    二  马克思主义新人类观的历史生成
    三  超越“人性复归”理路的人类解放构想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主义之为“科学”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向度”及其必要性
    一  两种不同的“抽象”: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道扬镳
    二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必要性:“颠倒的意识”具有经济功效
    三  资本主义现实政治经济批判之必要性:“颠倒的世界”构成“颠倒的意识”的社会根源
  第二节  经济范畴的“术语革命”:以价值概念为例
    一  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马克思对李嘉图和贝利的双重批判
    二  作为“历史性”范畴的价值概念
    三  价值形式与阶级
  第三节  人受资本统治的现实处境及其经济根源
    一  人受资本统治的现实处境
    二  人受资本统治状况的经济根源
    三  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章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之为“科学”
  第一节  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依据的批判
    一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社会实现“理性的胜利”的批判
    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性王国”以“解放全人类”的构想
    三  恩格斯对构建社会主义依据问题的见解
  第二节  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根源的揭露与批判
    一  对空想社会主义唯心史观的揭露和批判
    二  对空想社会主义抽象“人类观”的揭露与批判
    三  对空想社会主义形而上学立场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节  对空想社会主义“补缀办法”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  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贬黜货币”的改良方案的批判
    二  对空想社会主义消除资本弊端改良方案的批判
    三  “回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立场上”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人类解放路径的可能构想
    一  早期构想: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革命并波及全世界
    二  早期构想中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东西方文明关系
    三  马克思恩格斯不同于实现人类解放早期构想的思考
  第二节  资本主义转型的特殊性及其狭隘之处
    一  资本主义转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转型之特殊性的研究
    三  资本主义转型的社会机理及其狭隘之处
  第三节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  经济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二  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  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条件
    四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归人民所有”相统一的机理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