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第一章 对先秦儒家重情特质的一种思想史解读
第一节 道术将为天下裂与诸子哲学的回应
第二节 先秦儒家重情、美情的体现
第三节 儒家所谈的情与西方理解的情之不同
第二章 先秦儒家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忧患意识与原罪意识
第二节 德性之乐
第三节 德福一致:儒家的圆善如何实现?
第四节 诚敬之情
第五节 恻隐之心:中西哲学的比较
第六节 对羞耻感的现象学分析
第三章 从情感到伦理:先秦儒家对自然情感的伦理建构
第一节 怨的现象学分析
第二节 施与报
第三节 仁与好恶喜怒哀乐
第四节 仁与爱
第四章 道德的来源、基础与判断根据
第一节 道德的来源:心安与理得
第二节 孝悌与仁:本末抑或体用
第三节 性体情用架构导致的问题
第四节 美德发生学上的情感作用
第五节 儒家情感伦理与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会通
第五章 情的感通—基于情的政教体系建构
第一节 对感通的界定
第二节 情感驯化:以中导和的政教与工夫
第三节 兴于诗:诗教之感通
第四节 立于礼:基于情的秩序建构
第五节 成于乐:声乐与政通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