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

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

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

定 价:¥88.00

作 者: 朱汉民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820996 出版时间: 2024-05-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湘学形成、演变的千年学术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学统与中国文化道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源远流长的湘学发展脉络中挖掘中华文化的道统意义。全书共十五章,前五章探源中华道统,讲述湘学的形成与传承,辨析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的内在联系。后十章通过对周敦颐、胡宏、王船山、魏源、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金岳霖、李泽厚等不同时期典型湖湘学人及其思想的介绍,描绘出历代湖湘学人身上所展现的学术探究和精神追求。最后的结语部分则对道统问题做成进一步的阐释,对道统与中华文化的返本开新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全书着眼于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的研究,通过这一研究,既可以鲜明地展示湘学的思想特色与学术成就,又可以深入思考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可以挖掘湘学传统中的全球性普遍价值,使我们在湘学这一地方知识中探求人类普遍性价值。

作者简介

  朱汉民,湖南大学杰出教授,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国家清史·湘军》主编,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湖湘文化通书》首席专家。有《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等专著十余种。

图书目录

绪 论…………………………………………………………001
第一章 中华道统探源………………………………………009
第一节 前轴心文明的圣王之道…………………………010
第二节 先秦诸子重建圣王之道…………………………018
第三节 中华之道的理性建构……………………………025
第四节 中华之道的主要特征……………………………030
第五节 道的理性与道的信仰……………………………037
第二章 湘学的定义与原道…………………………………043
第一节 湘学的定义………………………………………043
第二节 湘学的特征………………………………………049
第三节 湘学的原道意识…………………………………056
第三章 湘学的历程与学统…………………………………067
第一节 湘学的渊源………………………………………067
第二节 湘学的成型………………………………………070
第三节 湘学的发展………………………………………076
第四节 湘学的学统………………………………………080
第四章  湘学旨趣与中华之道 ………………………………087
第一节 湘学学统及其依据………………………………087
第二节 道、治、学贯通的旨趣…………………………092
第三节 湘学旨趣与儒家正学……………………………101
第五章 湘学学统的传承条件………………………………109
第一节 书院教育…………………………………………110
第二节 学祠祭祀…………………………………………114
第三节 刊印书籍…………………………………………121
第四节 学术交往…………………………………………127
第六章 周敦颐推本太极之道………………………………131
第一节 《太极图说》的天道论 …………………………131
第二节 《通书》的人道论 ………………………………142
第三节 从地域学统到中华道统…………………………152
第七章 湖湘学派的体用合一之道(上) …………………163
第一节 湖湘学派源流……………………………………164
第二节 湖湘学派道学的务实特色………………………174
第八章 湖湘学派的体用合一之道(下) …………………193
第一节 胡安国的人伦日用之道…………………………193
第二节 胡宏道学体用论的双重意义……………………203
第三节 张栻的学统与道统………………………………226
第四节 工夫论的融通……………………………………244
第九章 王船山的实有之道…………………………………249
第一节 天道之实…………………………………………250
第二节 人道之实…………………………………………256
第三节 历史观之实………………………………………264
第四节 船山之道与近代湘学……………………………268
第十章 魏源之道的传承与变革……………………………285
第一节 天人之道的坚守…………………………………286
第二节 道、学、治的统一………………………………290
第三节 技与道的张力……………………………………297
第十一章 曾国藩的道贯群学………………………………305
第一节 晚清学风与道学重光……………………………306
第二节 道与经济之学……………………………………311
第三节 道与考据之学……………………………………317
第四节 道与辞章之学……………………………………320
第十二章 郭嵩焘的天变道亦变……………………………325
第一节 道与汉学…………………………………………326
第二节 道与实学…………………………………………330
第三节 道与西学…………………………………………333
第十三章 谭嗣同的《仁学》之道…………………………341
第一节 原道的内在动力…………………………………342
第二节 “以太—仁”的相互诠释 ………………………345
第三节 新仁学之道的特点………………………………350
第十四章 金岳霖重建形而上学之道………………………359
第一节 形而上学之道的哲学背景………………………360
第二节 形而上学之道的西学思想………………………366
第三节 形而上学之道的中学根基………………………371
第十五章 李泽厚的新内圣外王之道………………………379
第一节 “新儒学”的身份确认与思想统合 ……………380
第二节 儒学四期说………………………………………384
第三节 内圣外王之道的重建……………………………389
第四节 新道统论…………………………………………394
结 语 道统与中华文化的返本开新    ……………………401
一、道统与中华文化返本开新……………………………402
二、湘学与中华文化返本开新……………………………40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返本开新……………416
后 记…………………………………………………………42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