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善恶的病理问题

善恶的病理问题

善恶的病理问题

定 价:¥128.00

作 者: 唐代兴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34682 出版时间: 2024-06-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世界本无善恶,善恶源于人欲。人欲适度则善,无度而恶:善恶是其“度”之适与非适,信仰则是其本原性的适宜之度。当它在自持的动变中自生裂变,善恶的病理现象必向生活世界传染。梳理善恶的病理现象,诊断善恶的病理症候,揭发善恶原发于自然人类学向文化人类学进发,敞开于文化人类学的勃勃向前的历史进程,信仰既成为善恶的存在论根源,也构成善恶解释的最终依据。从发生学观,善恶皆与信仰关联;从现实讲,善恶生成于人失信仰之利欲相搏;就善恶之原发关系言,却是因恶而善,善之不当亦引发恶;且因恶而欲善,无所不在,但以善制恶,却捉襟见肘。欲弘大善,必先正视恶,包括暴力的和非暴力的病理之恶、工具的或耗材的病理之恶以及平庸之恶、伪善之恶、受纳之恶、迎合之恶和短视之恶,等等。对如水般渗透于生活世界每个角落的各色病理之恶的检讨,意在于揭发善恶与信仰的消长关系及其内在生成逻辑,勾勒信仰善恶论的诸种解释方式,分析恶的存在本质、生存形态和行为类型,尝试构建恶的病理学,为客观探析与世俱增的善恶问题打开新视域,为道德社会建设开启新认知,构建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本著是其存在之思的“生存研究论”卷七。

作者简介

  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荣誉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研究领域:当代哲学,致思主题:立足后也界风险社会和文明重建之当世境遇,拷问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存在?志业目标:尝试创建本土化的当代哲学。己出版生存理性哲学专署28部,初步形成生存理性哲学(包括本体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及实践理性框架:(1)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新存在论思想,主要著作《人类书写论》和《生境伦理的哲学基石》;(2)构建“自然,生命、人”合生存在的生存理性本体论,主要著作《语义场:生存的本体论诠释》:(3)探过“人的世界性存在”之生存理性形上蓝图,主要著作《生态理性哲学导论》;(4)创建生存理性哲学方法论主要著作《生态化综合:一种新的世界观》;(5)运用生存理性思想一方法重新审查中西伦理传统,完成伦理学的生境体系,主要著作《伦理学原理》和八卷《生境伦理学》;(6)运用生存理性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研究环境问题,开创灾疫伦理新学科和气候伦理新领域,主要著作《灾疫伦理学》和三卷本《环境治理伦理研究》;(7)运用生存理性思想研究《论语》,主要著作《〈论语〉思想学说会通研究》(全三册)。

图书目录

自  序   1
 
导 论 1
 
第1篇 信仰与善恶
 
第 1 章 信仰的生成  9
一 信仰及存在根源  9  信仰存在的面向 10  信仰生成的根源 17 二 信仰的确信与敞开 28  信仰向存在确信 29  信仰敞开的要求 34 信仰的敞开方式 39  
第 2 章 信仰的善恶  46
一 信仰向善生成 46 善的视域和内涵 47  
 
   善的根源和依据 52 善的条件与要求 57 4.善的边界与解构  64
二 信仰的病理学 69 信仰的病理根源 70 信仰的病理方式 74  信仰的病理本质 78  
第 2 篇  恶 的 病 理 学
 
第 3 章 恶的病理本质 87
一 恶及主体性问题 87 “恶”的概念释义 87 “恶”的主体根源 94 二 恶的开放性认知  100 神学与哲学的视域 100  恶与善的基本认识 104 对待恶的基本姿态 111 三 恶的生物主义本质 115  何为生物主义 116  生物主义的原则 121 四 恶的威权主义本质 127 何为威权主义? 127 威权之恶的原则 133  
第 4 章 病理之恶的形态 139
一  暴力性的病理方式 140  暴力的本质与取向 141  
目 录
   暴力的病理现象 145 恶的主要暴力方式 150 二 非暴力的病理方式 159  社会性的非暴力之恶 159 个人性的非暴力之恶 166 三 工具的病理方式 174  人的本原存在位态 177  工具的病理本质 180 四  耗材的病理方式 184 何为“耗材”? 184  耗材的病理诠释 185 五 授权做恶的病理方式 187 何为授权做恶? 188  授权做恶的本质 192  授权做恶的方式 196  
第 5 章 病理之恶的类型 201
一 平庸之恶的病理方式 201 何为平庸之恶? 202 平庸之恶的本质 205 二  伪善的病理之恶  213 何为“伪善”之恶 213 伪善之恶的类型 216  伪善之恶的驱动力 222 三 受纳之恶的病理方式 229  受纳之恶的性质与类型 229  受纳之恶的主体性条件 235  受纳之恶的动力机制 238  
  善恶的病理问题
四 迎合的病理方式  246 迎合的生存释义? 246 迎合的主客条件 250 迎合的类型与方式 253 五 短视的病理方式  256  短视的病理学特征 256  短视的病理学方式 261  
参考文献 265
 
索  引 273
 
后  记 28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