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情缘论:中国情感主义哲学史纲

情缘论:中国情感主义哲学史纲

情缘论:中国情感主义哲学史纲

定 价:¥118.00

作 者: 李海超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32411 出版时间: 2024-03-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着情感主义哲学,中国情感主义哲学的特质是情缘主义,先秦儒家是情缘主义的开创者。情缘主义认为情感具有本源性地位,但此“本源”不是本体,而是发挥优先性开端作用和导向作用的机缘或渊源。情感为人的一切观念活动及其实践创造了机缘,发挥这样作用的情感本源即情缘。随着中国哲学本体论、宇宙论形态的发展,情缘主义的思想视域被遮蔽了。明代中期至今,中国出现了诸多情感主义哲学理论,情缘主义的思想视域也得以再启,但其间夹杂着与情感本体论、情感宇宙论的纠缠与分擘。在这个知识压迫价值、客观压迫主观、事实压迫幻想的时代,发扬中国情缘主义哲学传统,构建新型“情缘”哲学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简介

  李海超(1987—),男,哲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专业。现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暨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研究员,曾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心灵哲学和情感哲学。著有《阳明心学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心灵的修养——一种情感本源的心灵儒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在《哲学与文化》《伦理学研究》等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图书目录

序言
上篇  中国情感主义哲学的肇创与遮蔽
  第一章  概论
    一  境界论思想视域之独立性的遮蔽
    二  境界论视域中的“机缘”本源观念
    三  “机缘”的“情缘”实质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情感本源论及其遮蔽
    一  天人之分及人道的本源性地位
    二  人道视域中的本源及其“机缘”内涵
    三  “机缘”本源即仁爱“情缘”
    四  先秦儒家“情缘论”思想视域的遮蔽
  第三章  道家哲学对情感本源地位的遮蔽
    一  情欲本源的光影
    二  情欲本源的遮蔽
    三  “情缘论”视域的遮蔽与道家的人生哲学
  第四章  佛家哲学对情感本源地位的遮蔽
    一  贪爱的本源义及其本体论化
    二  慈悲的本源义及其本体论化
    三  “烦恼”与“菩提”之相即
    四  “情缘论”视域的遮蔽与佛家的人生哲学
中篇  中国情感主义哲学的再启与发展
  第五章  概论
    一  明清时期“理欲之辨”中对情欲的肯定与张扬
    二  民国时期:从“理欲之辨”到“情理之辨”的过渡
    三  20世纪末期以来:“情理之辨”作为理论核心的确立
    四  中国哲学情感论进路的现代性文化主张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情感主义哲学
    一  陈献章与王阳明哲学对情感主义哲学的孕育
    二  泰州学派与情感主义哲学的再启
    三  戴震对情感主义哲学的推进
    四  焦循、何启、胡礼垣的情感主义思想
    五  明清文艺领域中的尚情思想
  第七章  民国时期的情感主义哲学
    一  梁启超的重情思想
    二  袁家骅、朱谦之的“唯情哲学”
    三  梁漱溟的情意哲学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情感主义哲学
    一  李泽厚的“情本体”论
    二  蒙培元的“情感儒学”
    三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
    四  王庆节的“儒家示范伦理学”
  第九章  情本休论与情本源论的分壁
    一  “本体”与“本源”概念的区分
    二  情本休论与情本源论的理论形态区分
    三  未来瞩望:情本源论还是情本体论?
下篇  情缘论:先秦儒家情感本源论的当代阐释
  第十章  概论
    一  “情缘”的本源意义
    二  情缘论的儒家文化渊源
    三  情缘论的理论特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