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批判性研究

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批判性研究

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批判性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左辉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8098984 出版时间: 2023-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曼德维尔的“私恶即公利”思想和美生活的建构为核心从六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梳理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形成的背景。二是指明曼德维尔思想的核心是“私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积极作用。三是选取三种代表性的伦理思想作为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研究的延展。四是讨论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的意义和局限。五是表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方法,真正揭开了理解人的本质的秘密,把人作为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人来看待,从而在社会关系中分析人的道德行为,或者说,在社会关系中分析人的“私恶”,以及如何走向公利的途径,这是马克思能够解决而“私恶即公利”这一难题的明智之举。*后,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素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事业做贡献。中国道路本质上也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道路,中国道路也是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道路。

作者简介

  左辉,女,1979年生,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长期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工作,主要从事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道德与文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船山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人文社科思政专项、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1)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4)
二、研究现状述评(10)
第三节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11)
一、研究背景(11)
二、主要内容(12)
三、研究思路(14)
第一章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形成背景(17)
第一节文艺复兴唤醒人的感性欲望(17)
一、文艺复兴奠定世俗化生活(18)
二、感性欲望成为生活的温床(19)
第二节商品经济鼓励了私人利益(21)
一、商品经济作为近代社会的支撑(22)
二、商品经济形成私利主导的社会(24)
第三节伦理学的困境呼唤情感出现(26)
一、经验主义伦理学遗忘了情感(26)
二、理性主义伦理学抽象化缺陷(30)
第二章作为动机的私恶(36)
第一节私恶的激情与人性(36)
一、激情的分类及其阐释(37)
二、激情控制的人性(46)
第二节私恶与道德的共存(48)
一、自私与卑劣的人性(48)
二、道德的隐而再现(52)
第三章私恶的积极作用(55)
第一节私恶与社会的关联(55)
一、私恶作为社会的基础(55)
二、揭晓社会形成的秘密(59)
第二节恶德与经济的互助(66)
一、经济运行动力是恶德(67)
二、恶德的经济发展功能(71)
第四章作为结果的公利(75)
 
第一节管控私恶需要政治(75)
一、管控私恶何以可能(76)
二、塑造美德的思路(77)
第二节政治家的聪敏手段(79)
一、政治家具有的能力(80)
二、动机与效果的统一(82)
第五章“私恶即公利”的其他三条解析思路(85)
第一节社会契约论的解析模式(86)
二、对契约论解析的思考(91)
第二节功利主义的解析模式(93)
一、功利主义解析“私恶即公利”的途径(94)
二、对功利主义解析的思考(97)
第三节义务论的解析模式(99)
一、义务论解析“私恶即公利”的途径(100)
二、对义务论解析的思考(104)
第六章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评析(106)
第一节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的意义(107)
一、奠定情感伦理学的基础(107)
二、解决动机与效果统一的问题(110)
第二节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的局限性(112)
一、未能看到情感善的一面(113)
二、很难保证政治家的善良(115)
第三节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思想对美好生活的启示(117)
一、辩证看待利己主义的优缺点(117)
二、为遏制人的私恶膨胀提供参考(120)
第七章对人及其道德本质的分析(122)
第一节人的本质的阐释(122)
一、人的本质的内涵(123)
二、人的本质理解的深化(124)
第二节道德是物质生产生活的产物(127)
一、马克思对抽象道德观的批判(128)
二、马克思对“公利”社会的界定(131)
第三节“私恶”无法形成“公利”(134)
第八章美好生活建构的思路(137)
第一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138)
一、人民群众与美好生活关系的理解(139)
二、资本批判视域中的美好生活之路(142)
第二节美好生活的建构路径(147)
一、美好生活的时代背景(148)
二、美好生活的理论指导(150)
三、美好生活的实践方向(154)
后记(158)
参考文献(16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