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1
序 言 罗国杰 1
导 言 1
第一章 早期人道主义道德理想 14
第一节 理想主义道德思考 14
一、一个伟大理想的起点 14
二、人道主义道德观念 19
第二节 能动性原则的发现 22
一、自我意识哲学的沉思 23
二、呼唤自由的道德 29
三、批判道德专制主义 31
第三节 精神自由的道德权利 36
一、出版自由是人民的特权 36
二、主义之争的道德良心 41
三、人民精神和伦理意志 47
疑难问题讨论(一) 怎样理解“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53
第二章 批判思辨幻想 关注现实道德 64
第一节 关于森林法的道义辩论 64
一、行为规定的法理和道德 65
二、合理意志与道德正义 71
三、等级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73
第二节 伦理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77
一、黑格尔国家伦理观批判 77
二、市民社会伦理关系分析 87
三、利己主义和人权 93
第三节 人的异化和人性的复归 100
一、个人主体与社会联系 101
二、劳动的异化和异化伦理 105
三、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 111
疑难问题讨论(二) 怎样理解权利与义务互为条件 113
第三章 社会道德调查和道德观批判 122
第一节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22
一、英国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蜕化 123
二、英国工人的道德状况 129
三、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 138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派道德观批判 142
一、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道德观 142
二、道德意识和利益的关系 145
三、教养的道德及其思辨的秘密 149
第三节 “真正社会主义”道德观批判 156
一、“真正社会主义”的一般性质 156
二、抽象“人性论”“泛爱论”批判 161
三、对海因岑“道德化的批评”的批判 166
疑难问题讨论(三) 怎样理解“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 176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思考 181
第一节 西方伦理学史上的道德思考 181
一、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182
二、近代道德思考的特点 185
三、思辨哲学的道德概念 189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思考 193
一、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产生 193
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 198
三、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道德 202
四、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道德 204
第三节 现实的人与人的本质 207
一、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 208
二、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 213
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219
第四节 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231
一、政治斗争与道德理想 232
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236
三、过渡时期的现实主义 238
疑难问题讨论(四) 怎样理解“利己主义与自我牺牲的对立” 248
第五章 《资本论》的道德哲学(上) 262
第一节 道德与道德社会学 262
一、道德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263
二、道德感与科学分析 266
三、伦理关系的客观性 271
第二节 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276
一、“原始积累”的历史和道德 276
二、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 281
三、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 28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协作和管理 291
一、生产中的协作和集体力 292
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两重性 297
三、所谓“公平的工资” 301
疑难问题讨论(五) 《资本论》价值概念之哲学意义 306
第六章 《资本论》的道德哲学(下) 331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 331
一、商品生产伦理关系的历史演变 332
二、商品交换的伦理关系分析 336
三、商品交换的目的和手段 341
第二节 资本流通过程的伦理秩序 345
一、资本市场竞争的伦理特征 345
二、资本流通中的信用和投机 352
三、信贷道德的经济学评价 358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伦理形态 363
一、商业资本的历史考察 364
二、商业资本伦理的论争 367
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75
疑难问题讨论(六) 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381
第七章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 394
第一节 人类的生产和家庭伦理源头 395
一、两种生产和伦理的起源 395
二、前伦理时代的两性关系 398
三、从野蛮到文明的规范意识 400
第二节 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 402
一、道德感分化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403
二、家庭关系的质变和夫权 406
三、家庭伦理关系的制度化 408
四、家庭权利关系的转化 410
第三节 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 413
一、自然选择和性关系禁制 413
二、从习俗到规范调节 417
三、婚姻离异的理论和实际 419
第四节 私有制和现代婚姻道德 422
一、个体婚制的道德意义 422
二、现代一夫一妻制的伦理 426
三、对婚姻幸福主义的批判 431
四、人类婚姻发展的前景 435
疑难问题讨论(七) 爱情的圣与俗以及婚外恋 437
第八章 道德哲学思想体系 445
第一节 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 445
一、杜林道德观的先验主义 446
二、道德观基础和道德原则适用性 452
三、善恶观的来源及其辩证关系 457
第二节 平等伦理观与社会公正 465
一、所谓“平等的基本公理” 465
二、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470
三、正义的根据和“自由社会” 475
第三节 意志自由和必然性 484
一、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 484
二、行为选择和责任能力 491
三、自由和必然性的关系 496
疑难问题讨论(八) 怎样理解道德的“应当”? 505
疑难问题讨论(九) 怎样理解伦理秩序? 522
主要参考文献 538
后 记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