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通过印、汉两方面的文献数据的仔细对比和互释,研究玄奘所传的因明学说及其思想特征。全书分为研究篇与文献篇两大部分。研究篇主要论述:一、在陈那以前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东亚世界的因明传统在其中择取了辩论术的研究进路,以论证“能立”为核心来组织学说。二、佛教逻辑从世亲到陈那及其印度与东亚后学的发展历程中,从认为“能立”是宗、因、喻三支论证式的语言表达,这一学说演变的过程,实际上表现了佛教逻辑学家对于何种因素决定了一个论证可靠与否的探究逐步从模糊趋向明朗的过程。三、通过研究因明与法称两个传统对陈那“决定同许”的理论设定的不同解释,体现佛教逻辑学在从陈那到东亚因明这一条传承脉络中作为一种论辩逻辑的理论特征。四、研究古人对玄奘唯识比量的解释,重要的不在于判断唯识比量本身是否可靠,而在于无论古人认为本量可靠与否,其可靠或不可靠背后默认的哲学前提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问题。“文献篇”是对玄奘所传的“因明二论”(陈那的《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入正理论》)以及义净所译陈那作品的最新校订、整理和多语种对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