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
一、 一种新的“判教”方式|1
二、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8
三、 佛教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14
第二讲 中国佛教之重建
——以太虚《中国佛学》为中心|19
一、 中国主流佛教的特质|19
二、 太虚重建中国佛学的愿景|23
三、 佛教的衰落与近代佛教的复兴|28
四、 人间佛教及其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35
第三讲 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哲学与生态环境|47
引言|47
一、 “地球村”与当代环境哲学|48
二、 佛教环保思想的理论基础|54
三、 对治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64
第四讲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67
一、 佛教对世界人生的看法|68
二、 提升眼界,放大心量|71
三、 禅宗的宗旨和特点|78
四、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84
第五讲 教外别传与宗教兼通|93
引言|93
一、 禅宗在佛教中的地位|96
二、 六祖惠能论宗教兼通|105
三、 永嘉会通禅教的贡献|116
四、 太虚论重建中国佛学|127
余论|141
第六讲 “烦恼即菩提”辨析
——以《坛经》为中心|143
一、 问题的提出|144
二、 禅宗思想的革命性转向|149
三、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155
四、 二道相因,生中道义|159
五、 转: 佛教解脱论的实践特色|165
第七讲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169
一、 当今语境中的宗教问题|169
二、 从“五眼”谈佛之知见|180
三、 法华精神与如来使|187
四、 做从地涌出的菩萨行者|195
第八讲 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199
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宗教?|200
二、 悲智双运,从心开始|201
三、 做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203
四、 路在脚下,途中即是家舍|205
第九讲 真理与自由
——佛教的思想与方法|209
引言: 观自在|209
一、 真理之境|213
二、 菩萨之行|217
三、 自由之果|221
第十讲 上帝·天命·实相
——三教融会背景下的栖霞论道|225
一、 善行的终极意义和进路|229
二、 引儒入佛,阐释立命之学|233
三、 立志塑造义理再生之身|241
四、 命自我立不落凡夫窠臼|247
第十一讲 须向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
——从永嘉玄觉到南怀瑾|255
一、 生死与涅|255
二、 宗通与教通|263
三、 入山与入世|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