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含中文卷五辑、英文卷五辑,总计十册。该系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增补项目。同时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献礼项目。《中国佛教》是一套全面介绍中国佛教概况的通识性著作,采用主题词条目的体例编写,旨在从中国佛教发展史、宗派、人物、经籍、教理、仪轨制度、佛教胜迹、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一个世界佛教的大图景。书稿内容源自建国初期国内知名佛教学者的宝贵思想成果。1955年,斯里兰卡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两千五百年,发起编纂英文版的佛教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受斯里兰卡总理之托,由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编写、翻译。时任会长赵朴初居士担任主任委员,吕澂担任副主任委员,聘请国内佛教学者担任撰述、编辑和英译工作。英译稿的一些条目寄往斯里兰卡,部分被摘录、打散之后编入斯里兰卡版的《佛教百科全书》,分布于整个全书之中。百万字的英文稿至今尚未完整面世。2018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编委会,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担任出版委员会主任。编委会组建整理校订委员会,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圣凯担任整理校订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范文丽担任副主任,组织了国内外40余位专业人员对当年的编译手稿进行整理、修订。至今日中英文卷得以首次完整呈现。作为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两大文明传统相遇、碰撞之后形成的文明成果,中国佛教在思想、信仰、文学、艺术、制度、戒律、礼仪、习俗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代代优秀的佛教人物和经典著述,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佛教胜迹、佛教文化。今日,中国佛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文明融合的示范与表率,对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间友好交流具有重 要借鉴意义。 《中国佛教》(中文卷)第一辑,内容分为中国佛教史略、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中国佛教宗派三个部分。其中,佛教史略部分按历史沿革顺序,从后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开始,经历朝历代到明清时期;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主要涉及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家的关系;中国佛教宗派,涉及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各个宗派。《中国佛教》(中文卷)第二辑,主要内容为中国佛教人物与仪轨制度两个部分。其中,佛教人物部分按照历史沿革顺序,涵盖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佛教人物,如安世高、朱士行、道安、鸠摩罗什、玄奘、弘忍、神秀、慧能等;仪轨制度部分按照佛教礼仪、节日、日常等,包含如度牒、课诵、浴佛、水陆法会、盂兰盆会等主题条目。《中国佛教》(中文卷)第三辑,内容为中国佛教经籍,泛指佛教全部经典,包括经、律、论等。《中国佛教》(中文卷)第四辑,内容为中国佛教经籍、中国佛教教理。中国佛教经籍泛指佛教全部经典,包括经、律、论等。中国佛教教理指佛教之教相义理。教理,又作教义、宗义、宗旨、宗乘。即佛陀之教示或由教示显现出来之真理,经由理论、客观性之整理所呈现出之义理教说。《中国佛教》(中文卷)第五辑,主要内容为佛教与中国文化、藏经、石窟、佛塔等,并附《中国佛教》系列作者小传。其中,佛教与中国文化部分包含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造像、建筑、音乐、医药等篇目;藏经部分先概述中国佛经翻译概况,再按照历史沿革顺序,介绍历代重要藏经;石窟部分涉及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佛塔部分介绍了佛牙舍利塔、妙应寺白塔、临济寺青塔、应县释迦木塔、苏州虎丘塔、大雁塔等历代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