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学探考

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学探考

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学探考

定 价:¥128.00

作 者: 姜锋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245425 出版时间: 2024-1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从语言、学科、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对外语教育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探索,提供有益思考。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以外部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吸取多学科知识、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学科,外语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领域。上外作为外语类院校,较早提出要建设成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以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 ”卓越国际化人才为定位,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探索。本书正是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这一人才培养定位为中心,展开相关论述,提出思考,提供实例,提升理论。

作者简介

  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4—2023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上海区域国别学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欧洲研究,中德交流,德国文化、教育和外交研究,以及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德国学术评议会(Wissenschaftsrat)咨询专家、欧盟“第七科研框架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合作组织教育专家组组长;历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中国驻德国使馆公使衔参赞。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世界语言小史系列”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汉德翻译教程》,撰著或主编《欧洲与德国新挑战》《当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等;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外语》《中国翻译》《当代世界》《外语界》《外国语》《国际观察》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杂志报纸发表文章多篇。

图书目录

上篇 语言、知识、话语及区域国别学
第一章 语言与知识:对语言的认识  
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二三事
外语是国家大事
用语言打开“心灵之锁”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
第二章 语言与话语:从语言到话语的转换   
全球话语能力的重要意义
着眼于世界意义和时代意义的全球话语能力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翻译与国际传播
发挥高校特色优势,为国际传播事业做贡献
第三章 语言与人才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   
新时期应有的外语人才观
培养“多语种 ”的国际化人才
“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
外语类高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领军人才
第四章 语言与学科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构建   
关于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的一些思考
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发展
外语学科的红利
大学要关注全球知识体系
区域国别学的内核与学科边界
浅谈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两个能力与三个基础
世界持续和平与发展需要人类文明新形态
浅论区域国别学的功能与建设路径
下 篇 高等外语教育管理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   
以党建引领发展 培养“多语种 ”卓越人才
对接国家战略、推进人文交流:努力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
从世界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从“国际化”到“化国际”
为世界提供学习的机会
第六章 高等外语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坚守与创新
感念几位学术前辈
我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外语教育的 年不解之缘
外语院校何去何从
我们的外语教育模式亟须改变
办好新时代的高等外语教育
建党百年与中国外语教育新使命
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当勇担新使命
着眼于培育时代新人的高等外语教育
教育强国建设与外语教育的时代责任
第七章 他山之石   
简论德国大学校长的权限
中德高等教育交流 年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漫谈
走出象牙塔,接受挑战
匈牙利的高教改革和高教立法
德国的大学生服务中心
德国以法管理私立学校简论
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是工程师摇篮
德国高等教育标志性要素被新模式扬弃
中德教育合作 年对话
中德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合作
第八章 寄语同学   
成就大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母校在乎你、牵挂你
少一些“追星族” 多一些“追梦者”
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世界
大学生涯与世界眼光
“为国担当”“天下己任”“人文情怀”,既是说的,更是做的
用制度设计的确定性对冲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
大学时代书写对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时代新人,志在四方
教育塑造人的社会存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