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泛存在的语言认知现象,隐喻具有高度复杂性,形式、类型繁多,理论层出不穷。隐喻的复杂性阻碍了当前隐喻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应用。本书摈弃了隐喻研究的还原论思想,承认隐喻的复杂性,以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语言观和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认知观为理论框架,运用机器学习、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工具,验证和发展了动态隐喻论,提出隐喻是人类复杂适应系统中的一种自组织涌现性行为,揭示隐喻复杂性现象背后存在的动态发展规律性,隐喻形态变化路径以及隐喻概念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观点如下:(1)隐喻复杂性的源泉是语言使用者的自适应能力,体现为前向因果性和协同性,可用IF/THEN结构描述;(2)从语义演变模式角度可以更好地区分隐喻、转喻、本义以及新词语。隐喻作为一种语义演变模式,是一个相变过程,与S型曲线相似;(3)在共时维度上杂乱无章的隐喻句法语义结构类型,在历时维度上呈现出有序性,是在隐喻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并受认知规律制约; (4)隐喻规约化程度是隐喻复杂性的序参量,决定了隐喻行为的外在语言形式和理解机制。隐喻的规约化程度不同,隐喻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机制也各不相同;(5)隐喻发展具有果决性,会一直朝着特定目标—在语言系统中编码语用意义—发展,隐喻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分形;(6)隐喻发展是隐喻概念与隐喻语言交互作用的过程,有两个明显区分的阶段:概念抽象和概念应用,分别对应认知语法中的概念依赖句法结构和概念独立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