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汉语修辞学(第四版)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

定 价:¥138.00

作 者: 王希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234481 出版时间: 2024-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汉语修辞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修辞学著作,也是国内修辞学教材中的常青树。本书以语言学理论为纲,从现实交际活动出发,将理论研究和言语交际实融为有机整体,构建了缜密独到的修辞学新体系;同时,力求解决表达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帮助读者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汉语修辞学》自第一版出版以来,一直以其理论创新、科学实用而受到广泛赞誉,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众多高校修辞学课程的常备教材,还是报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图书。

作者简介

  王希杰(1940—2022),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理论修辞学家。师从著名语言学家方光焘、钱玄等。毕生致力于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特别是汉语修辞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理论语言学、现代修辞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领域卓有成就。曾参与创建中国修辞学会,并担任第一任秘书长。出版有《汉语修辞学》《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修辞学导论》《数词、量词、代词》《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汉语词汇学》《这就是汉语》《语林漫步》《语言的美和美的言语》《王希杰语言随笔集》等专著,主编有《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汉语修辞和文化论集》《修辞文汇》等文集。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修辞学 
一  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 
二  修辞 
三  修辞术 
四  修辞格 
五  修辞学 
六  修辞学和逻辑学 
七  修辞学和语法学 
八  修辞学和阐释学 
九  修辞的零度与偏离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汉语修辞学 
一  古老而年轻的汉语修辞学 
二  汉语修辞学 
三  汉语修辞学和中国修辞学 
四  汉字文化圈 
五  观察法 
六  比较法 
七  归纳法和演绎法 
八  方法与方法论 
九  修辞学教学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 
一  交际的矛盾 
二  语言和言语与思维和思想 
三  四个世界 
四  自我和对象 
五  语境 
六  话题和前提 
七  诚信 
八  得体 
九  全局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意义 
一  语言义和言语义 
二  同形异义 
三  同义异形 
四  社会文化义 
五  联想义和暗示义 
六  语流义和情景义 
七  模糊义和模糊话语 
八  显性义和潜性义 
九  表达义和接受义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同义手段和语言变体 
一  同义手段的定义 
二  语言的同义手段和言语的同义手段 
三  显性的同义手段和潜性的同义手段 
四  同义手段的选择 
五  语言变体与语言变体的选择 
六  地域变体 
七  社会变体 
八  言文变体 
九  文学语言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语音 
一  语音与表达效果 
二  韵母与韵脚 
三  声调与平仄 
四  音节 
五  节拍 
六  象声词和联绵词 
七  衬词和叠音词 
八  谐音 
九  语音句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结构 
一  句法结构 
二  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三  同义结构和多义结构 
四  并列结构 
五  偏正结构 
六  词序 
七  语序 
八  插入 
九  衔接与反衔接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句子 
一  句子 
二  常规句和超常句 
三  主语和谓语 
四  主语和宾语与定语 
五  动词谓语 
六  状语 :近状语和远状语 
七  长句和短句 
八  整句和散句 
九  句际关系 
十  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比喻 
一  比喻 
二  相似点 
三  明喻和暗喻 
四  借喻和代语 
五  倒喻和互喻与反喻和较喻 
六  疑喻和迂喻与曲喻 
七  博喻和连锁喻 
八  比喻的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 
九  比喻的色彩差 
十  以花喻人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联系 
一  语言的联系美 
二  比拟 
三  借代 
四  禁忌与婉曲 
五  反语 
六  拈连 
七  移就 
八  转类 
九  仿拟 
十  引用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均衡 
一  语言的均衡美 
二  对偶和对联 
三  对照 
四  排比 
五  递进 
六  顶针 
七  回环 
八  互文 
九  列举分承 
十  均衡的局限与超越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侧重 
一  语言的侧重美 
二  夸张 
三  反复 
四  同语 
五  映衬 
六  撇语 
七  抑扬 
八  问语 
九  类聚语 
十  名词语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变化 
一  语言的变化美 
二  视点 
三  双关 
四  析字和析词 
五  返源和顾名思义 
六  拟误和谬语 
七  顿跌 
八  相反相成 
九  藏词与歇后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四章 语体 
一  语体与修辞 
二  公文语体 
三  学术语体 
四  传媒语体 
五  文艺语体 
六  平常词语艺术化 
七  人物语言个性化 
八  诗歌语言 
九  散文语言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风格 
一  语言风格 
二  表现风格的类型 
三  藻丽风格 
四  平实风格 
五  明快风格 
六  含蓄风格 
七  繁丰风格 
八  简洁风格 
九  典雅风格 
十  通俗风格 
十一  风格的鉴赏与培养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六章 在广阔的修辞的田野上 
一  投桃报李 
二  空城计 
三  身态语和服饰语 
四  镶嵌 
五  图示 
六  象征符号 
七  比拟行事 
八  符号和符号学 
九  符号修辞学 
十  手机修辞大世界 
十一  真话和假话与美言和善言 
十二  修辞辩证法 
十三  多种多样的修辞学 
小  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