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鼻音多模态研究

鼻音多模态研究

鼻音多模态研究

定 价:¥86.00

作 者: 沈向荣 著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521632 出版时间: 2023-08-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多模态语音研究这一宏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选择我国境内的方言和民族语中的鼻音作为研究对象,集中展示了多模态研究在语音学领域的应用。之所以选择鼻音,是因为相对其他元音和辅音,鼻音在发音机制上更为独特,口腔和鼻腔的耦合作用使其声学表现更为复杂,在临床语音病理学中也是一类常见的障碍类型,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过去关于鼻音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特定视角,如声学参数测量、发音动态观察、临床个案分析等,尚缺乏一个全景式的系统描写。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发音生理、声学物理、感知类型、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集中讨论鼻音的多模态表现。鼻音作为人类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仅仅涉及语音学的传统领域,更拓展到了生理学、声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我们利用最先进的传感技术,同步捕捉到鼻音的多维数据,以期在实验和理论上提供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沈向荣,1978年年生,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科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成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语音学、嗓音学、言语病理学、计算语言学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 1  鼻音研究概况  1 
1.1.1 历史概述 · 2 
1.1.2 产出机制 · 2 
1.1.3 声学特性 · 4 
1.1.4 跨语言差异 · 5 
1.1.5 与言语障碍的关系 · 6 
1. 2  发音音系学理论· 7 
1.2.1 语言单位与言语产出单位 · 8 
1.2.2 音姿和音姿分析 · 9 
1.2.3 音节结构与音姿协作· 13 
1.2.4 协同发音与音姿协作· 14 
1. 3  多模态研究方法· 14 
1.3.1 声学分析· 15 
1.3.2 空气动力学测量· 16 
1.3.3 声门阻抗信号分析· 18
1.3.4 声道成像· 18 
1.3.5 其他语言认知类实验设备· 21 
第二章 鼻音多模态研究实验设计· 23 
2. 1  鼻音多模态数据库建设· 24 
2.1.1 数据库概况· 24 
2.1.2 数据采集模式· 27 
2.1.3 发音人情况· 28 
2.1.4 调查表情况· 30 
2. 2  鼻音多模态实验配置· 31 
2.2.1 数据采集设备介绍· 31 
2.2.2 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过程· 38 
2. 3  鼻音多模态数据参数· 40 
2.3.1 语音数据标注· 40 
2.3.2 EGG 参数 · 41 
2.3.3 EPG 参数· 42 
2.3.4 Ultrasound 参数· 43 
2.3.5 双模鼻音鼻流计参数· 44 
2.3.6 EMA 参数 · 45 
2.3.7 数据统计分析· 46 
第三章 鼻音的声学特征研究· 48 
3. 1  鼻音时长特征研究· 48 
3.1.1 不同音段类型的总时长· 48 
3.1.2 鼻冠音与 NC 序列的内部时长· 53
3.1.3 小结· 56 
3. 2  鼻音音高特征研究· 57 
3.2.1 凤凰苗语的鼻冠音降低后接基频均值· 57 
3. 3  鼻音音强特征研究· 59 
3.3.1 普通话鼻音做声母时的声学鼻音度· 59 
3.3.2 普通话鼻音做韵尾时的声学鼻音度· 60 
3.3.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鼻音音节声学鼻音度· 61 
第四章 鼻音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74 
4. 1  正常气道鼻音空气动力学特征· 74 
4.1.1 天水方言鼻音声母的鼻音度· 74 
4.1.2 天水方言鼻韵尾的鼻音度分析· 78 
4.1.3 小结· 82 
4. 2  狭小气道鼻音空气动力学特征· 84 
4.2.1 材料与方法· 85 
4.2.2 实验结果· 88 
4. 3  讨论· 89 
第五章 鼻音的嗓音发声特征研究· 92 
5. 1  松紧鼻音的发声特征 · 92 
5.1.1 松紧鼻音的声门波观测·  92 
5.1.2 松紧鼻音的声门高速摄影观察· 94 
5. 2  鼻音送气的发声特征 · 96 
5.2.1 送气鼻音的发声特征 · 96 
5.2.2 不送气鼻音的发声特征 ·  96
5.2.3 小结· 98 
第六章 鼻音的超声舌位特征研究 · 100 
6. 1  鼻音声母舌位特征· 100 
6.1.1 实验过程 · 100 
6.1.2 实验结果 · 101 
6. 2  鼻音韵尾的舌位特征 · 102 
6.2.1 鼻音韵尾的发音目标 · 102 
6.2.2 鼻音韵尾的个体差异 · 106 
6. 3  鼻音音节中元音舌位特征及应用  109 
6.3.1 鼻音音节作为元音典型舌形 · 109 
6.3.2 鼻音音节作为可视化语音教学的材料 · 111 
第七章 鼻音的动态腭位特征研究 · 115 
7. 1  普通鼻音和先喉塞鼻音的腭位特征  115 
7.1.1 龈鼻音 · 115 
7.1.2 龈腭鼻音 · 116 
7.1.3 软腭鼻音 · 118 
7.1.4 贵港壮语辅音发音空间 · 119 
7. 2  鼻冠音的腭位特征· 121 
7.2.1 鼻冠音接触最大帧的总面积比 · 122 
7.2.2 鼻冠音三个功能区的各分区接触面积 · 123 
7.2.3 鼻冠音两个功能区的各分区接触面积 · 124 
7.2.4 鼻冠音接触电极分布指数 · 125 
7.2.5 鼻冠音辅音发音空间 · 126
第八章 鼻音的音段协同特征 · 128 
8. 1 鼻音音段协同的音姿部位特征· 128 
8.1.1 鼻音声母协同发音特征 · 128 
8.1.2 鼻音韵尾协同发音特征 · 134 
8.1.3 小结 · 139 
8. 2  鼻音音段协同的时间结构特征· 140 
8.2.1 鼻音顺同化 · 140 
8.2.2 鼻音逆同化 · 150 
8.2.3 跨音节协同发音 · 154 
第九章 鼻音的类型及研究框架 · 162 
9. 1  清鼻音的发音生理类型 · 162 
9. 2  鼻音的常态与非常态· 163 
9. 3  鼻音的送气与清化· 164 
9. 4  鼻音连续统· 167 
9.4.1 简单到复杂 · 167 
9.4.2 单一到复合 · 168 
9.4.3 常态到特殊 · 168 
第十章 鼻音的变异及病理特征研究 · 170 
10. 1  气道狭小引起的鼻音变异  170 
10.1.1 声学变异 · 171 
10.1.2 讨论· 173 
10.1.3 空气动力学变异· 175 
10.1.4 讨论  177
10. 2  气道狭窄儿童鼻音音节中的元音变异·  179 
10.2.1 元音的鼻音度对比· 180 
10.2.2 鼻音的鼻音度对比· 185 
10. 3  气道发展变化引起的鼻音变异· 192 
10.3.1 术后语音听感变化· 192 
10.3.2 术后语音鼻音度变化· 193 
10.3.3 术前术后其他参数变化· 197 
参考文献 · 202 
附录 · 227 
附录一:实验室基于鼻音多模态数据库相关研究 · 227 
附录二:多模态数据库的相关词表 · 229 
彩图附录 · 241 
英汉术语对照表 · 249 
后记 · 25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