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机制与手段研究

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机制与手段研究

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机制与手段研究

定 价:¥88.00

作 者: 殷祯岑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8620181 出版时间: 2024-07-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篇意义整合的机制和手段研究”成果,本书全面探究了语篇意义整合的机制和手段,并深度剖析了语篇整体性如何得以实现这一议题。本书从语篇意义整合观的合理性、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和机制、意义整合现象三个方面入手,将诗歌语篇和日常交际语篇纳入同一框架研究。对语篇整体意义的复杂样态进行系统研究,以意义样态最为复杂的诗歌语篇为例,将语篇的意义样态分为意义简单、意义复杂(交义、合义、歧义)诸类,并通过描写各类语篇在意义整合过程中的模式化差异,对语篇意义样态的不同实现系统描写。将语篇中的元话语功能分为精制整合功能、线控整合功能和交互整合功能,构建基于整合的元话语分类体系,并结合三类语篇进行量化分析,验证本书构拟的分类体系,对现实语篇中元话语分布情况的解释效力。

作者简介

  殷祯岑,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语篇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数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

图书目录

“学思语言学丛书”总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1.1 语篇的整体性如何实现  
1.2 现有研究给出的解释  
1.3 另一条研究思路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
1.4.1 语篇意义整合观的合理性 
1.4.2 核心概念界定  
1.4.3 语篇意义整合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1.4.4 语篇意义整合的分析程序  
1.4.5 诗性语篇与日常语篇的整合手段分析
1.4.6 整合现象分析 
1.5 语料来源 
1.6 体例说明 
第二章 语篇: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Discourse
2.1.2 Text
2.1.3 Discourse与Text的交织
2.1.4 语篇·篇章·话语·文本
2.1.5 小结 
2.2 研究现状
2.2.1 篇章连接成分研究
2.2.2 微观语义连贯研究 
2.2.3 宏观语义结构研究 
2.2.4 语篇研究论域的拓展
2.2.5 国内语篇研究概述 
2.2.6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意义:意义的意义与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3.1 哲学视野中的意义
3.1.1 指称论 
3.1.2 观念论
3.1.3 行为论
3.1.4 实证论 &真值条件论
3.1.5 使用论
3.1.6 解释论 
3.1.7 小结 
3.2 符号学视野中的意义
3.2.1 索绪尔和皮尔斯的意义观
3.2.2 文本符号学的意义观
3.2.3 一般符号学的意义观
3.2.4 小结 
3.3 语言学视野中的意义
3.3.1 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意义观
3.3.2 功能主义语言学的意义观
3.3.3 小结 
3.4 “意义”的意义与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3.4.1 “意义”的意义
3.4.2 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3.4.3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合:意义整合与意义整合研究
4.1 整合与意义整合
4.1.1 多学科视域中的“整合”概念
4.1.2 语言学的“整合”概念
4.1.3 语篇意义的整合性
4.1.4 小结 
4.2 认知心理视角的意义整合研究
4.2.1 认知语义学中的意义整合
4.2.2 认知语法学中的意义整合
4.2.3 认知写作学中的意义整合
4.2.4 言语产出研究中的意义整合
4.2.5 语篇理解研究中的意义整合
4.2.6 小结
4.3 社会功能视角的意义整合研究
4.3.1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意义整合 
4.3.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意义整合
4.3.3 小结
4.4 互文性理论与意义整合研究
4.4.1 解析符号学视野中的互文性
4.4.2 互文性理论的发展与互文语篇研究
4.4.3 互文性与语篇的意义整合
4.4.4 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篇意义整合的基本过程与分析程序
5.1 前符号阶段语篇意义的整合过程
5.1.1 “关键一跃”的缺环
5.1.2 复杂性科学与耗散结构理论
5.1.3 前符号阶段意义整合的具体内容
5.1.4 小结
5.2 符号表征阶段语篇意义的整合过程 
5.2.1 意义结构
5.2.2 符号表征阶段意义整合的具体内容
5.2.3 小结
5.3 语篇意义整合的分析程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语篇意义的自组织整合———以诗性语篇为例
6.1 诗性语篇与日常语篇
6.2 语篇意义自组织整合的基本过程
6.2.1 语篇单元
6.2.2 意义核心的生成 
6.2.3 意义结构的生成
6.2.4 意义结构的竞争
6.2.5 边界条件的制约
6.2.6 小结
6.3 诗性语篇的整合手段
6.3.1 单元加工中的整合手段
6.3.2 意义核心与意义结构生成中的整合手段
6.3.3 语境制约中的整合手段
6.3.4 小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语篇意义的他组织整合———以日常语篇为例
7.1 语篇意义他组织整合的基本内容
7.1.1 意义结构的符号转写
7.1.2 意义结构的精制加工
7.1.3 意义结构的线控表达
7.1.4 符号序列的交互主观化处理
7.1.5 小结
7.2 日常语篇的整合手段 
7.2.1 精制加工类整合手段
7.2.2 线控加工类整合手段
7.2.3 交互加工类整合手段
7.2.4 小结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诗歌语篇意义样态的复杂性
8.1 引言
8.2 诗歌语篇意义样态的分析框架
8.3 诗歌语篇整体意义的简单与复杂
8.3.1 意义简单的诗歌语篇
8.3.2 意义复杂的诗歌语篇 
8.4 语篇意义结构的稳定性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元话语的意义整合功能及其语体分布
9.1 引言 
9.2 现有研究成果
9.3 元话语概念的重新界定
9.4 元话语功能及其分类
9.4.1 元话语与元话语功能
9.4.2 元话语功能的分类
9.4.3 小结
9.5 元话语功能的语篇分布
9.5.1 统计方法
9.5.2 统计结果
9.5.3 数据分析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附录:核心术语介绍与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