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定 价:¥79.00

作 者: [美]莎伦·M. 拉维奇 [美]马修·里根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丛编项: 进阶书系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3211052 出版时间: 2024-03-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开发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概念框架”或“思想框架”。撰写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和专业著作,都需要清晰、完整和切题的概念框架,一个好的概念框架能够展示作者如何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主题或问题及其重要性,并解释他们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就概念框架的作用和重要性提供了有价值的背景和情境,解释了什么是概念框架,简要介绍了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强调理论和文献综述如果缺乏明确性和透明度经常会导致研究目的、所涉及的文献及其方法之间的脱节,主张用概念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部分按照研究过程的顺序,通过分析不同学科有成就的学者已发表的关于各个主题的著作,以及他们对该著作的思考,展示了概念框架在研究过程中的概念化、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以及报告和释研究结果五个阶段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展示概念框架对从最初的研究的概念化一直到论文写作是如何进行引导的,特别阐明了一个主题的概念化和用来研究它的方法是如何相互关联的,通过一系列坦率而生动的故事和成果,举例说明了在田野调查中所做的必要改变如何反馈到概念框架中并最终改进了概念框架,并就开发和使用概念框架提供了具体、实用的建议。

作者简介

  [美]莎伦·M. 拉维奇(Sharon M. Ravitch)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文化和社会学方向博士,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荣获印度政府颁发的2016—2017年度全球首创学术网络学者奖,以及2017—2018年度“国家高等教育使命”(RUSA)学者奖。主要关注质性研究、教育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发展等领域,著有《质性研究:搭建概念、理论、方法论之桥》(Qualitative Research: Bridging the Conceptual, Theoretical,and Methodological)、《学校咨询原理:多样化与多元文化主义》(School Counseling Principles: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等。[美]马修·里根(Matthew Riggan)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联合创办工坊学校(Workshop School),并在这所学校的非营利分支机构中担任执行理事,同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任教,讲授质性和混合方法并指导博士生,此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政策研究联合会高级研究员。

图书目录

前 言   
序 言   
 
第一章 概念框架概论
概念框架的探索和定义  
概念框架的要素    
本书结构介绍 
结语:使用概念框架     
第二章 为什么需要概念框架
理论是什么(理论在哪里)  
它是谁的理论,从何而来     
什么是文献综述,它的目的是什么      
结语:需要概念框架的理由  
第三章 概念框架的形成:坚毅的诞生
背景和情境:重点作品概述  
论 证   
起源:与死者和生者的对话  
建立概念:从交谈到询问    
形成和推进论点   
结语:概念化框架 
 
第四章 挖掘问题:概念框架、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
挖掘研究问题 
背景和情境:重点作品概述  
论 证   
概念框架与研究设计     
概念框架与研究设计的共同演变   
结语:概念框架与研究设计  
第五章 概念框架在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中的作用
你是谁,你是怎么思考的,你研究什么       
背景和情境:重点作品概述  
论 证   
作为理论框架的连字符自我  
作为方法的连字符:位置性与实践性
结语:概念框架和田野调查  
 
第六章 概念框架和资料分析
审视一个新近的概念框架的影响   
背景和情境:重点作品概述  
论 证   
从论证到分析 
作为资料分析的转录     
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分析框架  
结语:概念框架和资料分析  
 
第七章 展开对话,扩展论证:概念框架在陈述、解释和情境化研究结果中的作用
背景和情境:重点作品概述  
与理论对话:对思想和行动的影响      
论 证   
介绍和讨论研究结果     
结语:概念框架以及对研究结果的陈述和解释    
第八章 关于概念框架的建构和再建构的思索
为研究开发一个概念框架     
重新审视概念框架:将成果转变为过程       
结 语   
 
第九章 作为指南和压舱石的概念框架
开发概念框架 
开发概念框架的策略和练习  
概念图   
研究备忘录    
研究日志
理性且严谨    
 
参考文献
致 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