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地缘经济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一章 霸权主义与地缘经济 3
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6
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16
群雄争霸 29
第二章 新霸权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37
新霸权主义 37
人类命运共同体 44
第三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 55
谁来领导第四次工业革命 56
国家意志力 61
狭路相逢勇者胜 68
“三大链”的挑战 77
第四章 全球性债务危机 86
用货币不“信用” 88
第四次债务危机 93
额外剥削与霸权货币 97
第五章 全球疫情下的经济复苏 100
经济衰退 100
供应链危机 102
滞胀 106
第二部分 全球趋势与应对策略
第六章 社会重构与“大政府”回归 113
国际秩序加速演变 114
疫情加剧社会分化 119
“大政府”回归 124
第七章 “双碳”大周期与能源革命 131
“双碳”大周期 132
第三次能源革命 137
重塑产业新格局 143
第八章 以“双循环”应对大变局 150
“双循环”的战略意义与历史实践 152
“内循环”的推动力 160
“外循环”的手段与货币工具 165
第九章 构建“国内大循环经济”三大维度 173
促进产业内部循环,提高抗风险能力 174
促进“三产”融合循环 181
促进供需市场循环 191
第三部分 级差地租与城市增长动力
第十章 马克思级差地租与城市、产业边际分析 199
马克思级差地租的观点 200
城市级差地租与传统级差地租差异 204
级差地租在城市发展中的边际效用 208
第十一章 城市级差地租的形成与革新 239
XOD 模式下城市经济理性或非理性增长 240
土地财政的因循与革新 257
樊笼与革新 268
第十二章 城市增长弹性与全要素生产率 275
公共投入边际效用递减与结构性过剩 276
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增长关系 284
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增长弹性分析 296
第四部分 产业转型方法与路径
第十三章 本土市场效应与产业集聚意义 313
本土市场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314
产业集聚的条件与方式 323
第十四章 产业转型、路径与干预 340
为什么要产业转型升级 341
制造业发展趋势 354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精准干预 363
第十五章 区域产业转型、增长及孵化 397
区域产业形成过程及规律 398
如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413
“孵化器”的演化、模式和意义 431
第十六章 产业孵化与实例分析 447
产业孵化的“合肥模式” 448
长三角产业发展与竞争分析 479
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模式 499
后 记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