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

定 价:¥75.00

作 者: 陈越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243193 出版时间: 2024-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陈越光长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演讲实录,分为志业、视野、修为、思想、探索、对话六个篇章。其中不仅有他关于慈善目标宗旨的深入思考,他进行慈善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有他对慈善思想的理论阐述。读者从书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公益慈善工作者的赤诚之心。

作者简介

  陈越光,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西湖大学校董。被聘为教yu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走向未来”丛书与杂志副主编,《中国残疾人》《中国农民》《科技中国》等杂志和《中国市场经济报》总编辑(主编)。著有《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谦卑》《以公益为志业》等。在参与公益事业中,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社会责任先锋”“十大公益人物”“中国公益人物”“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者”“《中国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2023年度十大华夏公益人物”等。

图书目录

时代(代序)
绪论:公益的起源和目标 
 
第一辑 志业:心怀日出
迎接我们心中的日出   1
以公益为志业 
历史内在的精神是理想主义的 
在哪里见证你的真诚?——探寻第四世界扶贫国际运动的思想逻辑
百年基金会的愿景:方向与方法,胸怀与情怀 
今夜,让我们仰望星空! 
让智慧穿越欲望的迷障
说自己的心里话,倾听不同的声音
“伟大”是从伟大出发点的出发  
以自己的脚步所至,走出一个远方
批判性思维中的建设性理性
致敬·过渡·意义
 
第二辑 视野:文化的疆界
跨文化视野下的慈善文化 
为什么中国公益界有责任关注公益理论建设? 
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视野中展开慈善研究
从我出发 直面问题 发出心声  
为了心中飘过的那片白云 
慈善文化的定义和结构层次
中国慈善文化研究与青年学者 
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  
标注时代新的思想高度
跨文化学在中国:成因与面向——兼论汤一介对跨文化研究的三个观点
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的意义
 
第三辑 修为:责任与谦卑
责任的三重境界:生存、意义、人性  
承当思想的责任  
基金会团队中的责任伦理 
谦卑精神的理解与践行
在困境中寻找经验 在失败处领略英雄
我的进退之思 
微笑的力量
“重建斯文”五问
迎风走浪 从容坚定  
 
第四辑 思想:在苦难的海滩上结晶
思想之盐是在人类苦难的海滩上晒出来的 
一种高尚的痛苦  
崭新的世界源自那些创变未来的人们内心的呼唤  
在苦难面前不沉默、不沉浸
做社会底线的守道者  
那里有热情动人的沉思
在道德愿景中展开未来
汤一介先生能感动后人吗?
在思想史中了解思想  
 
第五辑 探索:有思想的行动
 
整体思考人类进步之道
公益与商业,从问题走向问题的深入  
善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的 
面对另一种全球化
中国公益慈善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家族慈善的文化根基和社会价值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行动和本土经验的全球贡献 
洞察时代 传承学术 理解人生——“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首讲致辞
时代如天,学术是地,人生为本  
历史:可以在心中复活的过去——《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自序  
 
第六辑 对话:从内心通向内心的小道
新世纪用什么来支撑我们的科学技术——对话中科院杨叔子院士  
穿越时空的思想之光——对话“第四世界”秘书长白雅简 
期待思想的闪电——对话《中国慈善家》毕维尹  
给校长最大的治校空间——对话《界面新闻》刘素楠  
即知即行,生命的存在不以生命的终结为终止——对话《儒风大家》曾繁田
企业家的终极责任是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对话《社会创新家》浮琪琪  
附录一 致敬坚韧的力量  贺斌 
附录二 格物致知有其人——序《陈越光NGO讲演集》    徐永光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