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舞弊问题一直以来以其高发性、高危害性和高隐蔽性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久治不愈的“毒瘤”,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增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无疑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现实阻碍。然而,已有关于职务舞弊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外在制度因素,却忽略了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对其职务舞弊决策的影响。认知合理化因素是导致个体道德自律机制失效进而致使职务舞弊行为滋生的关键心理诱因,但鲜有研究关注该因素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尽管舞弊三角理论和审计准则将其作为舞弊行为治理的重要抓手,但认知合理化因素究竟如何识别、如何产生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职务舞弊决策等关键难题一直悬而未决,这导致现阶段的舞弊行为治理机制依然存在着缺口。本书聚焦于职务舞弊行为中认知合理化因素的微观机理分析,首先利用扎根理论探索认知合理化因素的内部构成。然后从组织情境入手分析认知合理化因素的形成机制与控制策略。理论上,本书能够加深现有研究对于舞弊决策“心理黑箱”的认识。实践上,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提供管理启示,同时还有助于为舞弊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提供增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