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02
1.1.1 研究背景 002
1.1.2 研究意义 003
1.2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003
1.2.1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004
1.2.2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013
1.2.3 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016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 018
1.3.1 研究目标 018
1.3.2 研究内容 018
1.3.3 研究创新 018
第2章 夜间城市活力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020
2.1.1 城市活力 020
2.1.2 城市空间活力 021
2.1.3 夜间城市活力 022
2.1.4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 022
2.2 理论基础 022
2.2.1 城市空间结构 022
2.2.2 城市中心体系 023
第3章 天津夜间城市活力识别与空间分布规律
3.1 数据来源 025
3.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027
3.2.1 研究框架 027
3.2.2 研究方法 028
3.3 夜间城市活力集聚区等级分布与类型划分 033
3.3.1 夜间城市活力集聚区等级分布 033
3.3.2 夜间城市活力集聚区类型划分 035
3.4 夜间城市活力影响机制 037
3.4.1 夜间城市活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037
3.4.2 夜间城市活力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040
3.5 小结 041
第4章 天津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时空特征与影响机制
4.1 数据来源 044
4.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045
4.2.1 研究框架 045
4.2.2 研究方法 045
4.3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趋势时空分布特征 051
4.4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状态时空分布特征 053
4.4.1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状态时间分布特征 053
4.4.2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状态空间分布特征 058
4.5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强度时空分布特征 073
4.5.1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强度时间分布特征 073
4.5.2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077
4.6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影响机制 081
4.6.1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081
4.6.2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088
4.7 小结 096
第5章 天津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时空特征研究
5.1 数据来源 099
5.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00
5.2.1 研究框架 100
5.2.2 研究方法 100
5.3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聚类分析与时间分布特征 105
5.3.1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聚类分析 105
5.3.2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时间分布特征 107
5.4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与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的关联 111
5.4.1 城市功能分区识别 111
5.4.2 昼夜城市活力流动模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联 112
5.5 小结 120
第6章 天津夜间城市活力提升策略
6.1 基础活力与功能活力双重营造 123
6.1.1 基础活力提升 124
6.1.2 功能活力提升 125
6.2 四类城市空间活力重点提升 126
6.2.1 老旧小区活力改造 126
6.2.2 历史风貌区活力延续 127
6.2.3 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128
6.2.4 工业园区活力赋能 129
6.3 高密度核心区的活力品质提升 130
6.3.1 整合片区活力 130
6.3.2 营造全时段活力 130
6.3.3 塑造可持续活力 130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133
7.2 研究展望 13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