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情绪稳定,让我们自相矛盾:原则上我们认为应该正视他人通过负面情绪表达的诉求,但这个负面情绪落到自己头上时,我们却自感负疚。”本书指出,市面上流行多年的“自我情绪管理”“积极正能量心理学”实是对个体的漠视、愚弄和操控,是“积极态度暴政”。上位者可以这样愚弄弱势个体,个体却不可如此盲从或自我怀疑。破题后,作者从愤怒、痛苦、哀恸、抑郁和焦虑五个所谓“负面”情绪维度,以犀利的笔触,结合生活实例及敌友双方的心理学和哲学理论进行讲述和分析,挖掘社会对负面情绪的惯常态度出自什么思想根源,这些思想资源又有何错误——特别是在面对鲜活、复杂的实际生活事例时。旨在为弱势者(特别是“女性”这一历来被锚定为“情绪化”的群体)拆穿上位者的把戏,突破僵化文化的桎梏,提供声援和鼓舞。本书既是通俗哲学,更是生活智慧杂文,其中除了广义的哲学见解,也有心理学、文学等资源,最关键的是诉诸常识、诉诸良知、诉诸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