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取向精神障碍治疗:临床实践(原著第五版)》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清晰明确,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1部分论述了动力性精神病学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评估方法包括个案概念化,以及治疗方法——其中涵盖了个体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团体治疗以及治疗者之间/治疗者团队的合作。第二部分与DSM-5的诊断分类体系相结合,剖析了如何运用动力学的理解和方法,对zui重要和zui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或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障碍、神经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自杀)、焦虑障碍、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解离)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进食障碍、性欲倒错和性功能失调;以及3组人格障碍,包括A类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的边缘型、自恋型、反社会型、表演型(和DSM-5中没有、但在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癔症型)人格障碍,及C类的强迫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同时,作者也超越动力学的局限,从整体上根据既有的疗法疗效研究的结果,针对不同障碍的“zui佳”治疗方法和方案提供了客观的建议。在一种动力学和精神病学的整合性框架下,依据既有知识、科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对精神/心理障碍及其治疗提供了相当整体、深入而客观的论述和指导。无论是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还是精神科医生,都能从中受益。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值得仔细阅读和深入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