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需关注八个关键词/1
信任:焦虑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信任/3
看见:爱讲道理的父母,看不见真正的孩子/10
否定:父母以为的“鼓励”,其实暗含着“否定”/17
细节:家庭教育的质量体现在细节中/23
误会:世界上最伤人的误会,是父母对孩子的误会/29
共存: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引导,不是一道单选题/37
麻木:看不出孩子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43
掌控:告别“谁说了算”,警惕家庭中的权力之争/49
第二章
做懂心理学的父母,养育孩子事半功倍/57
如何改变不努力的孩子? 三个关键词,做深度觉察的父母/59
如何让孩子不磨蹭?洞悉拖延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67
父母是怎样塑造出敏感、孤独、内向的孩子的/77
抚养孩子:天分决定起点,人格决定终点/83
觉察即疗愈,破解三种“焦虑型父母”/89
挫折教育:被曲解的伪命题,别再说孩子矫情了/95
第三章
父母的人格水平,决定了托举孩子的高度/101
“父母期待”用得好是鼓励,用不好是压力/103
放下傲慢,警惕成为“双标型父母”/109
苦苦栽培的孩子,为何会成为“小白眼狼”/114
孩子总感觉被浇冷水,你是缺乏共情能力的父母吗/121
对待孩子之间冲突的方式,折射父母的教育水平/129
懒得思考型和学习成长型父母,差别有多大/136
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完成个人成长/142
好的教育,“孩子”才是主体/150
第四章
父母婚恋关系中的言传身教,胜过道理万千/157
家庭中的常见模式:暴君爸爸 逃跑妈妈/159
严苛或缺位的爸爸,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165
离婚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成长才是/171
优质的单亲家庭,胜过低质的双亲组合/181
第五章
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189
亲子沟通:关注情绪比关注事件本身更重要/191
孩子“无理取闹”时:不急于否定,先接纳后共情/198
孩子恐惧时:善当心理容器,不给孩子投射焦虑/204
无痕式引领:家庭教育中沟通的最高境界/210
提升认知,锻造家长自身的成长型思维/223
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有规矩的孩子/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