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i
第一章 创伤经历:概念史、创伤种类和发生频率 / 1
第二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创伤后遗症 / 9
第三章 为什么恰巧是我:关于创伤后遗症进展的知识 / 51
第四章 争论:社会、政治和文化中的创伤概念 / 79
第五章 有效创伤疗法的形式和可能情况 / 115
参考文献 / 148
译名对照表 / 160
样章
前言
长时间以来,不同种类的创伤经历造成的心理后果既没有被大众和专业人员认识或命名,也没有真正地得到治疗。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周围的人都知道某人遭遇了最可怕的事情,并且从此内心完全崩溃,但医学诊断的结果完全不同,认为他既非患“严重抑郁”“精神病”,也非患别的病。如今,创伤和创伤后遗症都已经是公认的心理疾病,而且被视作造成痛苦和伤害的常见根源。因此毫不令人惊讶的是,创伤后遗症作为一种包含大量较新概念的现象,刺激形成了大量科学研究方向,促进了心理治疗领域内许多新的发展。
“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BS)这些概念在媒体中极为常见,并且与那些最可怕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也包括自己孩子的死亡。现在人们对非复杂性和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K-PTBS)进行了区分,两者又与最近被称为“延长哀伤障碍”的严重哀悼过程有所区别。
媒体往往将创伤经历与这样的说法联系在一起,例如对于患者来说“一切都已经面目全非”或者“那些情景永远烙印在他们的心头”。这些描述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全面长远地说,它们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由于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出现心理创伤学这一研究领域,因此有必要在本书中详细介绍它的基础、复杂的内在关联和新的临床发展。这样一来,就能探究上文提到的那些说法的可靠性,并且找到更合适的观点来取而代之了。如果对于创伤的影响和创伤后遗症的产生有清晰的看法,也同样能够促进如今治疗方法的多样化,本书也将对此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