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导读 / 1
● 绪论一 何为“诸子学” / 1
● 绪论二 诸子何以勃兴于周秦之际 / 9
● 绪论三 诸子与王官之关系 / 17
● 绪论四 前人评各家长短 / 27
● 第一章 孔子 / 43
一 孔子事略 / 43
二 孔子与教育 / 47
三 孔子与六经 / 54
四 孔子论道德修养 / 60
五 孔子论政治 / 67
● 第二章 孟子 / 76
一 孟子事略 / 76
二 孟子论性善 / 79
三 孟子论教学 / 85
四 孟子论道德修养 / 87
五 孟子论政治 / 95
● 第三章 荀子 / 104
一 荀子事略 / 104
二 荀子论性恶 / 108
三 荀子论教学 / 113
四 荀子论道德修养 / 116
五 荀子论政治 / 120
● 第四章 其他儒家之言 / 125
一 《大学》 / 125
二 《中庸》 / 130
三 《孝经》及其他 / 133
四 关于礼乐的理论 / 136
● 第五章 墨子 / 141
一 墨子考略 / 141
二 儒墨底异点 / 148
三 墨子底中心思想——兼爱 / 152
四 墨子底经济学说 / 155
五 墨者之团体组织及纪律 / 160
第六章 后期的墨者 / 166
一 后期墨者之派别及《墨经》 / 166
二 《墨经》对于墨子学说的阐发 / 170
三 《墨经》对于别派学说的辨驳 / 173
四 《墨经》中的“知识论” / 176
五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 179
● 第七章 老子 / 182
一 老子考略 / 182
二 《老子》底时代与作者 / 189
三 老学底先河 / 193
四 《老子》底根本观念——“道”“德” / 198
五 《老子》底人生哲学与政治哲学 / 202
● 第八章 庄子 / 207
一 庄子事略 / 207
二 《庄子》底根本观念——“道”“德” / 210
三 《庄子》底“齐物论” / 213
四 《庄子》论人事 / 218
● 第九章 其他道家者言 / 223
一 列子 / 223
二 关尹子 / 227
三 文子 / 229
四 田骈、慎到 / 230
● 第十章 法家 / 235
一 法家思想底产生 / 235
二 法家底代表——申不害、商鞅、韩非 / 237
三 法家底派别 / 241
四 法家学说底要点 / 243
● 第十一章 所谓“名家” / 251
一 后期儒家底名学 / 251
二 后期墨家底名学 / 257
三 惠施 / 262
四 公孙龙 / 268
● 第十二章 百家之学 / 277
一 阴阳家——邹衍 / 277
二 纵横家——苏秦、张仪 / 281
三 农家——许行 / 284
四 杂家——《吕氏春秋》 / 286
五 小说家——宋子 / 287
● 结论 诸子学底衰落及其因缘 / 291
●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