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经过10余年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行业,自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团队在往年行业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林学会在林草系统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力,结合大专院校的科研实力,面向行业调研2021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系统梳理了新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对自然教育产生的影响,以支持自然教育行业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韧性变革、科学发展。本报告以文献调研、在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回顾了自然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并着重分析了2021年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调查分析了自然教育行业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两大群体的现状,单独分析了以自然保护地为主的自然教育基地(学校)的基本情况,探讨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策略及建议。1.中国自然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自然教育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诞生、发展皆与社会生产、时代变迁相呼应。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自然教育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到2014年前后进入蓬勃发展期。自然教育强调“在自然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目的,包括“人的健康与发展”和“自然的健康与发展”两个维度。自然教育对人,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人格培养、学业发展、环境素养养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2021年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自然教育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政策利好趋势明显,其中,林草系统在自然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减”政策释放更大的对自然教育需求的空间。城市化建设引导自然教育拓展新外延,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可能性,文化旅游持续提供有力支持。另外,部分省份相继发布与自然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意见。相关标准也陆续出台,带来良好的省域发展环境,自然教育规范化发展成为趋势。除此之外,经济环境总体稳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加强,让自然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3.自然教育行业概况自然教育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虽难以定义其所属领域,但各项特征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自然教育机构的数量粗略估计有4000~20000家;自然教育从业者5万~30万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可达30万~150万场次;参与人次1500万~8000万人次;历年的营业收入体量20亿~110亿元;市场潜在规模可突破300亿元。4.从事自然教育的主体从事自然教育的主体分为自然教育机构及自然教育从业者。其中,自然教育机构以小而美为主要特点,近3年的增长率达11.90%,呈现较高的增长率;但2021年机构亏损占比较高,疫情影响仍在继续,预期的增长性消费暂时没有到来;自然教育机构的业务内容以自然教育活动为核心,聚焦本市/本地区;服务对象及内容同质化明显,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客户留存率低。自然教育从业者的数量增长率也较高,但入职后1~3年的人才流失率较高,自然教育行业有较强吸引力,但留住人、发展人方面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热爱是自然教育从业者主要的从业动机,对行业整体满意度较高,但薪酬、职业发展和日常管理的满意度较低,行业发展尚不成熟。5.自然教育服务对象受访者普遍认为接触自然很重要,以利己动机为主,亲环境动机和亲社会动机较弱;受访者感兴趣的自然教育活动为大自然体验类,二线城市更倾向于付费更高价格,受访者更加注重课程/活动内容本身,对自然教育导师的依赖度较高;受访者认为自然教育能够增强自己及孩子对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兴趣,对自然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具体满意度主要集中在社群氛围、课程效果、带队老师的专业性及互动性等方面;未来12个月预期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可能性略有上升,但参与频率较往年持续降低,受访者计划在2022年投入自然教育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内。6.自然教育基地(学校)自然教育基地(学校)的性质以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直属单位为主,资金来源以政府专项经费为主,一般都拥有自营/自有的基地,基础设施完善;资金来源及运营成本稳定,规模总体水平在自然教育机构中偏大;业务以面向小学生团体提供免费的自然教育体验活动/课程为主,聚焦自身资源禀赋;与自然教育机构平均特征相比,自然教育基地(学校)更重视课程研发,但客户留存率更低,2021年自然教育活动频次及参与人次明显减少,疫情影响仍在继续。7.自然教育面临的挑战自然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缺乏精准的政策引导,政策利好后力不足;国际市场缩小,国内市场新进入者多,竞争加剧;政府主导性强,资金资源流向政府相关机构,民间机构乏力;科技飞速发展,自然教育的技术变革充满未知;薪酬水平较低,人才问题依然是重要挑战;自然教育机构既有模式遇到瓶颈,亟须变革,以可持续的方式健康发展。8.自然教育面临的机遇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对自然教育的社会需求更加“凸显化”;政策利好优势不断叠加,对自然教育的需求更加“复合化”;林草系统深度参与支持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自然教育开展内容进一步“在地化”;伴随着大资本进入自然教育领域可能性增加,自然教育多层面的细分将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趋势。9.针对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基础理论层面:凝聚自然教育价值理念共识,梳理自然教育理论体系,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制度层面:制定自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精准的政策,引导政策持续发布,完善政策环境,促进跨部门合作。资源层面:面向自然教育领域吸引、投入资源,支持自然教育不同主体初始阶段的发展。生态层面:鼓励行业细分,丰富行业多元主体,构建稳健的行业生态。技术层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提升组织运营能力,探索“自然教育 科技”新思路。保障层面:建设行业研究基础设施,鼓励专题研究,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