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urban history)研究的是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史研究的对象是城市,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城市。城市史不是像地方史那样以编年体的形式研究和撰写一个城市的历史(city history),而是把城市视为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互动关系。显而易见,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城市数量就越多,规模也越大;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城市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般说来,城市史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城市发展各时期的规模和外观,包括城市的数量、占地面积、人口的规模和构成、建筑规模和风格,以及水、电、交通等市政服务、城市的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文化教育和消遣等设施;二是研究城市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探讨城市如何引起社会阶层、家庭结构、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城市发展史是历史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与一般的历史研究相似,城市史研究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上,它研究一个国家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分期,探讨推动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论述一个国家城市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诠释城市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各个侧面及其相互作用。而微观研究则着眼于一些城市个案,或剖析某个历史阶段的城市,研究其对周边城镇或乡村的影响,以小见大来说明城市社会的特点以及城市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