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文化何以重要:与大众谈新的文化生命体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何以重要:与大众谈新的文化生命体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何以重要:与大众谈新的文化生命体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定 价:¥68.00

作 者: 韩庆祥 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9679130 出版时间: 2024-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议题,从“两个结合”的基本问题与核心要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深入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及其重大意义、文化的力量等十个方面展开,深入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剖析了文化与文明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影响。书中特别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书中丰富的创新性观点不仅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根脉精髓,也为文化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启示。

作者简介

  韩庆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原成员。曾兼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发展与代价》《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强国时代》《领悟思想的力量》9部,主编《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等图书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等10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面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基本问题与核心要义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 003
二、怎样理解“两个结合”的内涵及其实质 / 014
三、如何推进“两个结合” / 028
第二章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一、对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46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50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55
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58
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62
六、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64
七、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关系认识的思想解放 / 067
第三章 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 076
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 079
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 080
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 082
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 083
第四章 全面深入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及其重大意义
一、逻辑起点:新时代的中国具体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出来 / 088
二、内在逻辑:新的文化生命体标识性概念出场的时代逻辑 / 091
三、核心要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丰富内涵 / 098
四、明体达用: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实践之用和理论之用 / 106
五、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115
第五章 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西方文明难以破解当今世界的困局 / 120
二、中国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123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27
第六章 作为新的文化使命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在“第二个结合”的逻辑中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133
二、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逻辑中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136
三、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中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139
第七章 从五个维度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哲学维度:主主平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147
二、历史时间维度: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152
三、历史空间维度:和合普惠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157
四、经济社会发展维度:全要素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160
五、根本制度维度:作为人本文明、民本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165
第八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西方逻辑与中国建构
一、道路多样:中国式现代化内蕴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175
二、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 181
三、民族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质 / 189
四、为他人性: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性的群己关系中注重他者 / 196
五、国家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动力、平衡和治理相统一 / 199
六、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203
七、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205
八、人类命运: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11
九、世界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 214
十、普惠哲学: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主主平等普惠的哲学 / 218
第九章 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
一、“两个结合”有其内在逻辑 / 227
二、“两个结合”力在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 / 231
三、“第二个结合”致力于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党的文化领导权 / 241
第十章 文化的力量
一、文化表征人的存在方式 / 253
二、文化是社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 / 256
三、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 / 260
四、文化是国家的灵魂 / 263
五、文化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 266
六、文化影响文明的命运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