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从历史到记忆:冼夫人信仰回忆形象的表征与阐释

从历史到记忆:冼夫人信仰回忆形象的表征与阐释

从历史到记忆:冼夫人信仰回忆形象的表征与阐释

定 价:¥120.00

作 者: 蔡达丽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民间文化新探书系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226608 出版时间: 2024-04-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冼夫人信仰既是活态传承的传统民俗事象,亦是冼夫人精神理念的重要传播媒介;既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亦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代表作。作为一个沟通国家、精英与民众对话的文化象征符号,信仰结构中的“冼夫人”回忆形象既是将粤西南多元分化社群整合成一个地域共同体之基点,是社会想象并表征其集体自我的共享意象;亦是联结中央与地方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出儒家正统礼仪与粤地风尚习俗交叠共生、互阐互渗的有机文化形态。这种“我们”相互联结的意象是能够陶冶成员性情的象征化了的社会现实,它可将个体具身感知体验的记忆表象内容经由特定的文化意指实践进行跨时空传播,从而把未必相互认识的个体整合进集体,并“活在每一位成员心中”。文章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生态壁龛”概念、文化研究的表征理论,吸收新史学的历史再现观点,并立足于“社会—历史—空间”的三维辩证视角,旨在理解特定伦理共同体究竟是如何在制造形象与使用象征的广义审美活动中,不断将历史感融入文化共时态,从而将“我们”的认知、情感与道德能力涵养在活的文化生态壁龛。藉由对冼夫人信仰这一具有深厚历史人文底蕴与地域审美涵义的民俗文化事象进行规范性阐释之径,这部书稿尝试从审美文化蕴意、伦理范导价值与文化生态合理性诸维,探询小传统文化独特的集体无意识葆育机制及其结构转换之能动性方式,以此蕲望可为“非遗”保护实践之历史活化难题提供一面反思的文化之镜。

作者简介

  蔡达丽,广东茂名人,文学博士,先后师从黄仕忠教授与高小康教授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程相占教授,研究方向为非遗美学、生态美学、审美人类学,主持2021年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基金项目“审美人类学中的艺术与审美问题研究”(10000072110350),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18JZD019)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自然美学通史”(19ZDA044)。

图书目录

导 言   
第一节 冼夫人信仰研究综述 (2)
第二节 研究思路 (11)
第一章 冼夫人信仰的原型追溯及其回忆形象建构 (26)
第一节 冼夫人信仰的神话原型探赜 (26)
第二节 “神话”化: 盛唐史传叙事对冼夫人信仰之收编(57)
第三节 从历史原型到记忆建构: 南宋冼夫人信仰之嬗变 (75)
本章小结 信仰结构中的冼夫人记忆原型及其回忆形象的生成机制
第二章 从“蛮妃”到“吾高州之女”: 明清信仰结构中的冼夫人回忆形象 
第一节 记忆之场中的“蛮妃”: 嘉靖倭乱与瞻仰朝谒(95)
第二节 “冯宝妻”与“冯仆母”: 万历府志之儒化矫形  (100)
第三节 “女中奇男子”: 顺治碑记中的男性自恋认同镜像  (108)
第四节 保境安民与移风易俗: 康熙碑记中的“高凉郡夫人” (116)
第五节 “吾高州之女”: 本土精英之崛起与明清咏冼艺文创作高峰  (122)
本章小结 “可见的形象”与“思”: 视觉的社会建构与社会的视觉建构(132)
第三章 “圣母”复魅: 清末信仰空间中的冼夫人回忆形象 
第一节 从“女师”到“圣母”: 清末精英话语空间中的冼夫人回忆形象 (143)
第二节 活的空间与无文字记忆书写: 冼夫人信仰作为“我们的”记忆之场(175)
本章小结 从文化乌托邦到历史地理异托邦 (204)
第四章 社区化的记忆空间 (210)
第一节 文化之镜: 从拉康的乌托邦到福柯的异托邦 (211)
第二节 记忆与场域的缝合: 冼庙与冼墓 (220)
第三节 记忆与时序的缝合: 年例仪式及其冼夫人信仰记忆 (239)
本章小结 混杂叙事与具身体验: 社区日常中的冼夫人信仰 (264)
第五章 记忆场所的建构与演变 (271)
第一节 横山灵王庙: 在“信仰”与“迷信”之间(272)
第二节 海南冼夫人纪念馆:“历史感”与“地方感”之生成(277)
第三节 霞垌晏宫庙: 在记忆与历史之间 (288)
第四节 山兜娘娘庙: 在结构与能动性之间(306)
本章小结 “有人栖居”的记忆与“无人栖居”的历史 (325)
第六章 当代记忆空间的生成及其文化传承意义 (331)
第一节 冼夫人信仰空间: 当代文化空间中的异托邦 (332)
第二节 “乡恋”: 冼夫人信仰的空间美学蕴涵 (352)
本章小结 我们借何以诗意栖居: 家神的嵌入与家园的重构 (372)
余论 文化记忆: 艺术表征、认同建构与活的文化史书写 (376)
第一节 弥散性: 渗透社区日常生活的民间信仰(376)
第二节 冼夫人信仰: 文化记忆与“我们的认同” (384)
第三节 冼夫人信仰作为记忆之场: 时代变迁与地域差异 (390)
第四节 从历史到记忆: 民族艺术表征与活的文化史书写 (398)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