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黄河形象的建构与变迁:以《人民日报》黄河报道为例

黄河形象的建构与变迁:以《人民日报》黄河报道为例

黄河形象的建构与变迁:以《人民日报》黄河报道为例

定 价:¥79.00

作 者: 张一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46750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本书从《人民日报》的黄河报道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黄河相关报道的分析与对比,考察《人民日报》从1949年成为党的机关报到2023年近80年来所建构的黄河形象的变化与发展,探究黄河形象变化的根源,以及对国家建设、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一真女,1992年4月生,山东威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表学术文章多篇,代表作《主流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五个维度》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24期全文转载,并被新华社北京分社用于内部培训材料;文章《从实施“文化低保”入手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市》获得威海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文章《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获得威海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图书目录

绪论第一章 《人民日报》黄河报道的话题建构与传承(1948—1957)  第一节 《人民日报》对黄河报道的话题建构  第二节 正确的政绩观:“黄河问题是全国人民所关心的”  第三节 注重治河与政治的关系:“技术要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利用黄河的资源,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二章 作为文化传承的黄河:改革开放前的报道(1958—1976)  第一节 1958—1976年报道主题与特征分析  第二节 跟踪式报道:黄河防汛工作的分析  第三节 “驯服”黄河:黄河工程的报道分析  第四节 使黄河造福群众:黄河利益报道分析  第五节 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黄河形象的深化第三章 作为资源开发的黄河:21世纪之前的报道(1977—1999)  第一节 利用好黄河水资源  第二节 治理好黄河水害  第三节 保护好黄河生态环境  第四节 建构好黄河精神第四章 作为生存基础的黄河:进入21世纪后的报道(2000—2012)  第一节 报道主题: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向  第二节 报道内容: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报道方式:黄河灾难报道温情化  第四节 黄河文化塑造:黄河文化报道立体化  第五节 关注黄河立法:黄河法制报道的出现第五章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发展战略提出以来的报道(2013—2023)  第一节 黄河开发报道的多样性:跳出黄河看黄河  第二节 生态报道的主题转向:黄河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问题报道的变化: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有机统一  第四节 文化报道的发展:利用黄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节 政策报道的稳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六章 党报视角下黄河形象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黄河形象的变迁  第二节 黄河报道议题的变化  第三节 黄河报道编辑思想的变化第七章 黄河形象变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节 战争时期的黄河形象变迁  第二节 和平时期的黄河形象变迁  第三节 黄河形象建构的特征第八章 黄河形象变迁与大江大河治理思想的变革  第一节 从重视河流功能到凸显黄河文化与精神  第二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语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