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慈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是“性本善”的文化 / 2
第二节 儒家的仁爱 / 6
第三节 墨家的“兼爱”“非攻” / 10
第四节 道家的善恶报应思想 / 13
第五节 管仲的九惠之教 / 16
第六节 法家的仓储备荒与济贫主张 / 19
第七节 近代中西慈善文化的交汇 / 23
第八节 近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更新 / 26
第二章 榜样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慈善名人与慈善团体
第一节 中华慈善鼻祖——春秋末期著名慈善家范蠡 / 30
第二节 东汉光武帝的外祖父樊重 / 33
第三节 义庄开创者——北宋名臣范仲淹 / 36
第四节 明末东林学派同善会 / 41
第五节 清代以育婴堂为代表的社会慈善团体 / 48
第三章 与时代同步: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慈善家的社会责任 / 54
第二节 公益社会化运营与公益市场化运营 / 57
第三节 “互联网 ”时代慈善商业化的发展路径 / 62
第四节 数字时代的公益传播创新研究 / 66
第五节 构建社会信用共同体 / 71
第六节 互联网慈善中的社会信用体系重构 / 75
第四章 与世界融合:慈善事业发展全球化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过和施行 / 82
第二节 中外慈善事业发展经验比较 / 86
第三节 公益创投的运行机制 / 92
第四节 化解慈善信任危机需要推进公益信托 / 98
第五节 我国慈善事业新的发展机遇 / 101
第六节 新时期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挑战 / 104
第七节 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 / 109
第八节 全球慈善事业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 115
第五章 利国利民:慈善带来的经济红利
第一节 人口红利带动慈善公益 / 124
第二节 慈善前沿新工具 / 129
第三节 社会投资与慈善红利 / 134
第四节 慈善前沿新主题——“善经济” / 136
第五节 利用信用、人才、互联网为公益赋能 / 140
第六节 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 / 143
第六章 共同富裕:慈善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第一节 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 150
第二节 造血式慈善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参与现状与推进重点 / 154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 158
第四节 积极构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 165
第五节 慈善信托的作用及其发展现状 / 171
第六节 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 176
第七节 慈善信托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运用 / 182
第八节 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慈善红利 / 187
参考文献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