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补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处士东鬼槐责禹乱天下事,禹退,作三章,强者攻,弱者守,攻城围郭,盖禹始也。
太姒梦见商之庭产,乃小子,发取周庭梓树树之于
阙间,梓化为松柏棫柞。觉,惊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万物自来。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天不享于殷,自发之生于今十年,夷羊在牧,水潦东流,天下飞蝗满野,命之在周,其信然乎。武王伐殷,舍于畿,逢大雨焉。革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曰:“辞达而勿多也。”祝雍曰:“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
陛下离显,先帝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钦顺仲夏之吉日。遵并大道,郊域康阜,万国之休灵,始加元服。推远童稚之幼志,弘积文武之宠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岁岁与天无极。右孝昭周成王冠辞。
止雨祝曰:天生五谷以养人民。今天雨不止,用伤五谷,如何,如何。灵而不幸,杀牲以赛神灵。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绿绳萦而胁之。
请雨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神降甘雨。庶物群生,咸得其所。
《礼记》曰: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防墓又崩,门人后至,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曰,古不修墓,将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孔子东游,见二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我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亦出《列子》。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社树有鸟神牵率子路,子贡说之乃止。
《春秋》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曰:有以告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左传》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思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叹其神妙。去过逆旅,凡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喜欢忭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也。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籍艿燔林,燀赫百里。有人从石壁中出,随烟上下,若无所经涉者。襄子以为鬼物,徐察之,乃人也。问其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为石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所人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于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于夫子。和者同于物,物无得而伤阂者,游金石之间,及蹈于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能也。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而不为之也。”文侯大悦。
更羸谓魏王曰:“臣能射,为虚发而下鸟。”王曰:“然,可试于此乎”适闻有鸟从东来,羸虚发而下之也。
澹台子羽子溺水死,欲葬之。灭明曰:“此命也。与蝼蚁何亲,与鱼鳖何仇”遂使勿葬。
《列传》云:聂政刺韩相,白虹为之贯日。要离刺庆忌,彗星袭月。专诸刺吴王僚,鹰击殿上。
齐桓公出,因与管仲故道,自敦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沃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于其蹋处掘之,辄得水。
楚熊渠子夜行,射寝石以为虎伏,矢为没羽。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太华髻,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鸟大,立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一饮至尽。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乃赦之。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处士东鬼槐责禹乱天下事,禹退,作三章,强者攻,弱者守,攻城围郭,盖禹始也。
太姒梦见商之庭产,乃小子,发取周庭梓树树之于
阙间,梓化为松柏棫柞。觉,惊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万物自来。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天不享于殷,自发之生于今十年,夷羊在牧,水潦东流,天下飞蝗满野,命之在周,其信然乎。武王伐殷,舍于畿,逢大雨焉。革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曰:“辞达而勿多也。”祝雍曰:“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
陛下离显,先帝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钦顺仲夏之吉日。遵并大道,郊域康阜,万国之休灵,始加元服。推远童稚之幼志,弘积文武之宠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岁岁与天无极。右孝昭周成王冠辞。
止雨祝曰:天生五谷以养人民。今天雨不止,用伤五谷,如何,如何。灵而不幸,杀牲以赛神灵。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绿绳萦而胁之。
请雨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神降甘雨。庶物群生,咸得其所。
《礼记》曰: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防墓又崩,门人后至,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曰,古不修墓,将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孔子东游,见二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我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亦出《列子》。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社树有鸟神牵率子路,子贡说之乃止。
《春秋》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曰:有以告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左传》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思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叹其神妙。去过逆旅,凡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喜欢忭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也。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籍艿燔林,燀赫百里。有人从石壁中出,随烟上下,若无所经涉者。襄子以为鬼物,徐察之,乃人也。问其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为石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所人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于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于夫子。和者同于物,物无得而伤阂者,游金石之间,及蹈于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能也。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而不为之也。”文侯大悦。
更羸谓魏王曰:“臣能射,为虚发而下鸟。”王曰:“然,可试于此乎”适闻有鸟从东来,羸虚发而下之也。
澹台子羽子溺水死,欲葬之。灭明曰:“此命也。与蝼蚁何亲,与鱼鳖何仇”遂使勿葬。
《列传》云:聂政刺韩相,白虹为之贯日。要离刺庆忌,彗星袭月。专诸刺吴王僚,鹰击殿上。
齐桓公出,因与管仲故道,自敦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沃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于其蹋处掘之,辄得水。
楚熊渠子夜行,射寝石以为虎伏,矢为没羽。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太华髻,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鸟大,立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一饮至尽。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乃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