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南鄰蒼梧之野,古三苗國地,又為麇子國。春秋文公十一年,楚子伐麇,卽此地也。戰國末屬楚羅子國。秦并天下,為長沙郡。漢因之,以為要扼之地,置戍以鎮之。建安中,呉使魯肅將兵萬人,屯駐於此。呉録云:晉分長沙之邑為巴陵等縣,置建昌郡,在巴陵。今州卽建昌郡也,以陶侃鎮之。後省入長沙。至宋文帝,又分其地置巴陵郡。齊武帝永明二年,封子子倫為巴陵王,遂為巴陵王國。子倫為明帝所害,梁武帝封齊明帝子保義為巴陵王。奉後以繼三恪,元帝都荆州,立巴陵郡。武帝末,湘東王遣陸法和等據赤亭湖,卽其地因以名之。後平陳,廢郡改為巴陵縣。煬帝元年改為玉州,又改為羅州,三年又改為巴陵縣。唐武德四年,蕭銑置巴陵郡、華容、沅江及汨羅、湘隂五縣。六年改為岳州省羅縣,天寶元載改為巴陵縣,乾元元年復為岳州。至南唐遂為周行逢所有,隷武平軍節度。武平,舊朗州,今鼎州是也。是時猶屬湖南,皇朝下荆南,始隷湖北。
巴陵,荆湖二流之合。昭烈既定蜀,孫權往求荆州不得,使魯肅以萬人屯之。輿地誌云:巴丘有大屯戍,魯肅守之,今郡城乃魯公所築也。酈道元水經注云:巴陵山有湖水,岸上有巴陵,本呉之邸閣城也;城郭殊隘迫,所容不過數萬人,而官舍民居在其内。
州地客山髙,主山隠伏。不甚利土人,而僑居多興,葺者俗謂之扁擔州。
皇朝,岳州領巴陵、華容、臨湘、平江、沅江五縣。元豐末,鄂州通城縣,隷岳州,其後又以沅江隔湖,割隷鼎州,而通城復鄂,今領四縣。
岳州常賦之外,與他州名額不同者茶籠、竹箭簳、翎毛、魚麴、蘆蒢、鐵葉、窑竈。
巴陵,本下雋縣之丘。漢書地理誌:下雋縣屬長沙郡。按今在鄂州蒲圻縣界,此其地耳。水經所謂本呉之巴丘邸閣城也。晉平康元年,立巴陵縣於此,後置建昌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岡嶺,濵阻三江。葢巴陵對長洲,其洲南分湖浦,東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會,亦或謂之三江口;夾洲列闗,亦謂之巴陵闗。江記言:羿屠巴蛇於洞庭,積其骨為陵淮。南子曰:斬蛇於洞庭。今巴蛇塚在州院,廰側巍然而髙,草朩叢翳。張燕公有登巴丘望墨山之詩,兼有巴蛇廟在岳陽門内。太守歐頴廢之。
岳陽樓城,西門樓也。下瞰洞庭,景物寛闊。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説除守此州,毎與才士登樓賦詩,自爾名著。其後,太守於樓北百步復創樓,名曰燕公樓。
山海經言:洞庭,沅澧之交瀟湘之淵,是為九江之門。按澧鼎沅湘,合諸蠻黔南之水,匯為洞庭,至巴陵與荆江合,而東州據其上。水經云:湘水右會小青口資水也,世謂之益陽江。右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東到微湖,世謂之糜湖。西流注為江,謂之糜湖口。左則澧水,謂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為洞庭,北會為大江,名曰五瀦。戰國策曰:秦與荆戰,大破之;襲郢,取洞庭五瀦。楚辭:帝子降兮北瀦。皆其地也。
寰宇記云:郡有青草、洞庭、巴丘三湖。青草湖中有青草山,冬春水退,皆青草也。洞庭,洞府之庭,上有洞庭真君廟堂。巴丘之名,今不著。青草湖在壘石山,與洞庭相通。其南羅水出焉,故羅縣在其上。其東汨水出焉,下有潭,謂之屈原潭,屈原懷沙自溺之所,忠潔侯三閭大夫廟在其上。
樂史言:大江在巴陵,東北流入洞庭。今洞庭水會于江,非江流入洞庭也。荆江出巴蜀,自髙注下,濁流洶湧。夏秋暴漲,則逆泛洞庭,瀟湘清流,頓皆混濁,岳人謂之飜流水。南至青草湖,或三五日乃還,俗云水神朝君山。
岳陽井邑舊皆瀕江。郡城西數百步,屢年湖水潄齧,今去城數十步。卽江岸父老相傳,今江心舊闤闠也。瀕江沙磧地尚有税絹甚重云。祖來宅税,今不曾除改。北津,舊去城角數百步,今逼近石觜。葢荆江日漱而南,湘江日漱而東也。
江西沙洲,舊長洲,今名鱘魚觜。昔傳有異人云:觜生過岳陽樓,卽出狀元。岳陽樓舊岸有港名駝鶴港,商人泊船於此地,勝千石載,今巳湮没如平陸,不復通舟。尾通君山後湖。丁晉公南遷,還岳陽,見江西新生洲云:此洲生,當有真人臨此。皇祐二年,英宗以團練使鎮岳州,及登寶位,果符其説。
岳陽樓上有吕先生留題云: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麤。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今不見當時墨跡,但有刻石耳。先生名岩,字洞賔,河中府人,唐禮部尚書渭之孫。渭四子,温、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先生海州出也。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卽有棲隠之志。去遊廬山,遇異人授劒術,得長生不死之訣。多遊湘潭鄂岳間,或賣紙墨于市,以混俗人,莫之識也。慶厯中,天章閣待制滕宗諒,坐事謫守岳陽。一日有刺謁云回巖客子,京曰此吕洞賔也,變易姓名爾。召坐置酒,髙談劇飲,佯若不知者,密令畵工傳其狀貌,既去,來日使人復召之。客舍主人曰:先生半夜去矣。留書以遺子京,子京視之,黙然不知所言何事也。今岳陽樓傳本狀貌清俊,與俗本特異。
楚澤門、碧湘門,舊甕城門也。楚澤門經火不復完治。今但有遺址。
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謂之乾湖。水經謂之滃湖。秋夏水漲卽渺瀰,勝千石舟,通閣子鎮。
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餘,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並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
灉湖井,唐人嘗稱甘水,今荒穢不治,汲者亦少,當不逮昔也。
魯將軍廟,在會泉門外,乃魯肅廟也。孫權使肅守巴丘,後人祀之。
昭烈旣與肅畫湘為界,遂築地烏沙鎮對壘,在州北六十里,俗謂之金門劉備城。
南樓陽公臺皆見岳陽詩咏,今並無,遺跡可踐。或云楚澤門,舊南樓也,今廢。
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靣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齧城岸,歲常傾頽。滕子京待制欲為偃虹隄以捍之,計成而滕移郡,後遂不果。
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或云以此壓勝,辟蛟蜃之患;或以為矴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或以為置朩其内,編以為柵,以禦風濤,皆不可知。
龍興觀故基,在太平寺東,舊有西閣,為登覽之勝。見滕公詩咏,皮日休、陸龜蒙亦爲觀步之什。今治平寺江路,兩山間林朩邃密,故基存焉,天禧中賜名天慶,昔時觀名,因而冺没。
白鶴老松,古朩精也。李觀守賀州,有道人陳某,自云一百三十六歲,因言及吕洞賔曰,近在南嶽見之。吕云過岳陽日,憩城南古松隂。有人自杪而下來,相揖曰,某非山精朩魅,故能識先生,幸先生哀憐。吕因與丹一粒,贈之以詩。吕舉以示陳,陳記其末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明日陳行,留之不可。後年餘,李守岳陽,因訪前事,果城南有老松,以問近寺僧曰,先生舊題詩寺壁久巳摧毁,但能記其詩曰: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後為亭松前曰過仙亭,舊松枯槁,今復鬱茂,得非丹餌之力邪。
隋末校尉董景珍率鄭文秀共立蕭銑為梁後,乃封景珍為晉王,文秀為楚王。今北廟董王廟,南廟鄭王廟也。圖經以鄭王廟為巴陵令鄭德璘,昔遇洞庭君者,非也。海眼池在嵩州夾,舊傳濳通江海,今湖泥湮没,不復如昔。
紫溪臺,亦曰紫荆臺,在灉湖上。下有石,髙四尺,曰紫溪石。
南廟乃孝烈靈妃、孝感侯廟。秦武陵令羅君用因督鐵運,溺水死。其女挈弟尋父屍,不獲,遂相繼赴水死。邦人哀而祀之,謂之羅娘廟,靈響寖著,凡有舟楫往還,祈之利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湖南馬殷承制列姊在左,弟在右,元豐中始賜今封,岳人禱祠無虗日。舊在烏龜渡南,祝者以為不便,託言神意遂移今廟。按李瀕寄遠詩曰:化石早曾聞節婦,沈湘何必獨靈妃,其意似與今聞差異。
董景珍、鄭文秀旣立蕭銑爲梁,後築臺城南,今失其處。崔櫓有登岳陽樓、雲夢亭、夜登洞庭樓三詩,今雲夢、洞庭亭樓莫知其處。
太平寺,舊傳為屈原宅,葢屈原被逐寓此。
廣教寺,後唐永安寺,舊為聖善寺故基,昔吕雲卿遇江叟於聖善寺,吹笛召洞庭諸龍,卽其地也。
金雞白石,在船塲舊步,有金雞翔其上。
剪刀池,在郡城東北隅。或云池中有鼎耳,髙數尺,其中容人往來,上有識文,善泅者常見之。
靈妃廟,有銅鼓,元豐中永慶莊耕者得之。圓口,方耳,下有方趺,皆古篆,雲雷文,色正青緑,形制精巧,非近世所能為也。取置於寺。太守李觀用耆舊之説,以為陸賈使南越,嘗以銅鼓獻之於廟,歲久失之,意其必此,遂移置廟中,方移置時,護持不謹,因誤毁損,今巳不完。或云聞初獲鼓時,同獲銅鐸一枚,以其完好,輦致禮部,今藏秘書省。鼓以毁壞,遂留永慶寺李觀之説,似非其實。
沈亞之作湘中怨云:鄭子况為岳陽太守,因上巳日,攜家登岳陽樓,下望鄂渚,鄭追想汜人,俄有所見,聞汜人歌曰:沂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裊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舟中人亦歌,非樓上之人所能辨。
洞庭湖岸有石井二,相去數百步,俗號秦皇井,其泉甚甘美。
閣子湖,本角子湖,語訛。以其在洞庭之角,故謂之角子湖。灉湖亦謂之閣子湖。楊行密以朩籠鎖舟之地。或謂瀕湖地卑,歲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謂之閣子湖。
湘州記云:岳州有昭潭,其下無底,湘水最深處。今岳州無昭潭,昭潭自属潭州。
閣子鎮有隄曰白荆隄,石壁潭在其下,亦謂之釣絲潭。其深莫測,夏秋水漲,一日之間或增或减。土人以為龍出入此潭。其間多蛟蜃,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隄上,戒往來者使陸行。
啞潭在白荆隄側。歲壞,邦人方完築,忽有大鯉魚躍其中,役夫殺而食之,往往皆死。然瀕江漁人不以魚之長大為竒怪,但釣網不能制者皆殺之,不知此又何也。
《水經》云:“湖水廣五百里,日月出没其中。”大抵湖上舟行,雖泝流而遇順風,加之人力,自旦及暮可行二百里。岳陽西到華容,過大穴漠、汴湖,一日程;又西到澧江口、鼎州、江口,皆通大穴漠、赤沙,三日程;南至沅江,過赤鼻山湖四日程;又東至湘江,過磊石、青草湖兩日程。夏秋水漲,其道如此。冬春水落,往往淺澀,江道回曲,或遠或近,雖無風濤之患而常靠閣。
洞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韓退之詩《朝發宜春口》即此地也。
鼓樓山上有石室,下瞰洞庭,中容數千人,羣盗逋藏之所,俗謂分金洞。統制官廵捕,後遂少衰息。按《水經》云“洞庭鹿角山西有謹亭戍、萬石戍、糜湖口有金浦戍。"然則屯兵捕盗舊矣。
烏石山在州南,所謂烏頭石也。其地五山相峙,亦名五龍山。下有港曰石墨港,水中石如墨,磨嚥之可愈喉膈壅熱之疾。或云亦可代墨用。
君山在洞庭湖中,昔人有詩云:“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正謂此也。夏秋水漲,皆巨浸不可以陸行;往近年冬深水落,渡江肩舁以遊。上有廟曰“淵德侯洞庭君廟”,舊祠以為湘君。遂以為二妃,誤也。上有野馬數十疋。葢昔之所獻馬歲久滋生。山多古朩少草,夏秋食朩皮多餓死,故其數不充廣。
君山崇勝寺,舊楚興寺也。有井曰柳毅井。按《靈姻傳》始言還湘濵,中言將歸呉國,固無定處。然則前人因事闕文,後人遂以為實。此亦好事者之過也。
《荆州記》言:“君山上有道,通呉之苞山。”今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濳通君山,故得名耳。山後響沙,頓足聽之有聲。酈善長言:“君山有石穴,濳通呉之苞山。”
郭景純謂巴陵是湘君所遊處,故曰君山。《湘州記》言:“秦皇欲入湘觀衡山,遇風濤漂溺到此山而免。因號君山。”或言秦皇遭風於此,問博士曰:“湘君何神”,曰:“堯女、舜妃也。神遊洞庭之湖,出入多風雨。”秦皇大怒,乃赭其山。漢武帝亦發卒以射蛟,《郡國志》:“洞庭山院,堯女居之,内有君山。”然則君山、洞庭之分耳。《博物志》云:“君山卽洞庭之山,堯之二女居之。長曰湘君,次曰湘夫人。”今黄陵廟,二妃廟也。
庾穆之《湘州記》云:“君山上有美酒數斗,得飲之卽不死為神仙。漢武帝聞之,齋居七日,遣欒巴將童男女數十人來求之,果得酒。進御未飮,東方朔在旁竊飮之。帝大怒,將殺之。朔曰:‘使酒有驗,殺臣亦不死;無驗,安用酒為’帝笑而釋之。”。寺僧云:“春時往往聞酒香,尋之莫知其處。”君山虎洞石穴,夏秋水漲卽沒,春冬水落卽露。朝廷嘗遣使投龍于此,歲旱邦人往往祈禱焉。
君山東對艑山,山多竹,兩山相去數十里。廻峙相望,孤影若浮。湘人以呉船為艑,山形類之,故以名。山上有塔曰啞女塔,舊傳有商女祟病,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置塔,其家為之置塔,因以名焉。
《通典.州郡録》云:“巴丘湖中有曹洲,卽曹公為呉所敗燒船處。在今縣南四十里。”按縣西有曹公渡。考之地理,與周瑜曹公相遇處絶不相干,不知何所據而言也。
楊潭,岸在荆江,舊大湖也。《水經》云:“江中有觀溠,溠東有大洲。”洲東分為爵洲,南對湘江口,分觀溠口。徐師港在三江口北三十里,爵洲在三江口南四十里。又曰:“湘山迤於巴丘北,謂之射獵磯。”江浦之右岸在城陵山,山有故侯景港,乃侯景泊舟師之所。
雲夢澤,《寰宇記》曰:“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土丘半出,杜預所謂雲夢藪、巴丘湖是也。酈道元謂:“自江陵東界爲雲夢藪。”孟浩然詩“氣蒸雲夢澤”。然則夾江南北皆其地也。
麇子東西兩城,春秋時楚昭王奔隨,王使王孫由於城麇。
永慶寺莊山頂有井,水泉清澈。僧齊巳詩云:“鳥從井口出,僧自岳陽還。”
楓橋堡有古塚,歲久傾圮。耕者得磚,上有文曰“大唐秦公墓堂皇扄固不可發”,縣令秦光享為封完之。
諸邑僧寺,大小百區,多五代時所建。太平興國五年,鼎岳始改賜寺額者乾明寺,舊永慶寺也,昔謂之新開寺。雪竇語録所謂“新開者,乾明祖師也。”
岳陽舊隷武安軍日,有天策府户部下免楚興寺科率帖。開運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文字。係書吏人稱典、稱副、驅使官、簽書官,桂管觀察處官,王天府學士、鎮南軍節度判内諸司馬,武穆亦自係天策府將軍、江南諸道都統、尚書令、楚王銜,後書押蓋五代時藩鎮行移,百餘紙,如郡椽曹縣令長皆攝。至祥符已後,始書正官稱,有稱天策府知客、元監州發運使,序銜在知軍之下;監州恐今通判職;發運使蓋藩鎮轉輸之官耳,亦恐是監州之類,巳上簽書官稱,乃開運二年帖也。
岳州地極熱,十月猶單衣、或搖扇。蛙鳴似夏,鳥鳴似春,濃雲踈星、震雷暴雨如中州六七月間。
瀕江水退,漁人於沙磧得箭鏃甚多。形製不一,皆銅爲之,歲有得十數者,足以見前代爭戰之衝也。
岳州北瀕江州郡,氣候尤熱,夏月南風則鬱蒸特甚。蓋湖南千里無山,多得日色,故少隂凉之氣也。居民毎至夏秋多病痢瘧,皆暑濕所致也。
洞庭湖中舊有蚌,其大如半席。深夜側立,一殻乗風往來煙波間中,吐巨珠與月相射。漁者百端取之,終莫可得,近久不見。
岳州夏秋水漲卽生飛蛾,蔽空而飛,夜見明卽投,至不可燃燭。雖樽俎之間,須臾徧滿,久之復投水中,俗謂天蛾。
岳州人極重鰉魚子。毎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許,鹽漬之卽食,味甚甘美。
江蟹大而肥,實第、殻軟。漁人以為厭,自云“網中得蠏,無魚可賣。”十年前土人亦不甚食,近差珍貴。
岳人以兔爲地神,無敢獵取者。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無敢弋者,穿堂入庖厨畧不畏;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巳半,故土人未嘗見成實之果,半生半熟採之。
湖湘間賔客燕集,供魚清羮,則衆皆退,如中州之水飯也。
馬援征諸溪蠻,病死壺頭山。民思之,所到處祠廟具存。至今婦人皆用方素蒙首、屈兩角、繫腦後,云爲伏波將軍持服。鼎澧之民率皆如此。巴陵、江西及華容間民有皁者,習俗巳久,不可頓革。問其故,則曰:“去之則神怒,立患頭疼。”殊不知去包裹自畏風寒也。雖云風俗,然用方素蒙首,郡邑亦自當禁止。
江西婦人皆習男事,採薪負重,往往力勝男子,設或不能則陰相詆誚;衣服之上以帛為帶,交結胷前後,富者至用錦繡,其實便操作也,而自以爲禮服。其事甚著皆云:“武侯擒縱時所結,人畏其威,不敢輙去。”因以成俗,巴陵、江西華容之民猶間如此,鼎澧亦然。
湖湘之民,生男往往多作贅;生女反招壻舍。居然男子爲其婦家承門户,不憚勞苦,無復怨悔,俗之移人有如此者。
荆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令男女踏歌,謂之歌場。疾病不事醫藥,惟灼龜、打瓦、或以雞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親族不相視病,而鄰里往往問勞之,謂親戚視之則傳染,鄰里則否;死者多不埋葬,或暴露風日,或置之朩杪,謂之死喪祥葬,多舉樂、飯僧。
鄂岳之民,生子計産授口,有餘則殺之,大抵類閩俗。
湖湘間南風三日,則陂塘積水耗减已盡。土人謂之南馬杓。
舟中有朱砂,過洞庭多爲風濤所苦,相傳以爲龍神所寶也。載人柩者亦然。近日扶柩過者往往少驚恐。秋深,洞庭水落,皛皛皆陂濼衆魚所聚,一夕風色便順,則所得之魚厭飫。鄰境湖上漁人有善沒者云“洞庭湘湖,夏秋水漲,深不過數十尺,而荆口水深一二百尺。窮冬,洞庭湖水巳退盡,江湖寒洪,在徒涉處得魚數百斤者,而荆江魚重不過數十斤。”
傍湘之民歲暮取江水一■〈豆斗〉,歲旦取江水一■〈豆斗〉,較其輕重,則知其年水勢髙下,云“重則水大,輕則水小。”甚驗。
江上漁人取江豚,冬深水落,視其絶沒處布網,圍而取之,無不獲;或用鈎釣,若鈎中喉吻,雖巨綸亦掣斷;或桂(按:当改作挂)牙齒間,則隨上下,惟人所制,畧不頓掣。然至腥臭,不可近,惟取脂油以供點照,土人間有能食者。
江上漁人取巨魚,以兩舟夾江,以一人持綸,鈎共一綸,繫其兩端,度江所宜用,餘皆軸之;中至十鈎;有大如秤鈎,皆相連,毎鈎相去一二尺;鈎盡處各置黒鉛一斤,形如錘,以候水勢深淺;錘上■〈折〉以五寸許,正鈎使欹側。絶江往來,牽挽以待。魚行,亟取之,謂之擺鈎。數舟聨比而下,毎中魚,則候其緩急,急則縱、緩則收,隨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後引而取之,至有相逐數日者。雖數百斤之魚皆可鈎,綸用一百二十絲成,魚至大者力不能勝,卽以環循綸投副鈎助之,亦須漁人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巴陵樂府舊傳《臨江仙》一闋,滕子京所作,其詞曰:“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華容,漢孱陵縣也。或曰“漢武陵縣地;呉太皇帝分孱陵縣地,於今縣東二里,置安南縣。”或曰“劉景升所置。”《宋志》為晉武帝分江安縣立也。隋平陳,改安南爲華容縣,屬羅州,取古容城名之。世傳爲章華臺,非也。古章華在景陵界,今監利縣,離湖上與今邑相近耳。大業三年以州爲巴陵郡,十年移縣於今地。垂拱二年以犯武氏諱,改爲容城縣。神龍元年又改為華容縣。華容地皆面湖,夏秋霖潦,秋水時至,建寧南堤決,卽被水患。中民之産不過五十緡,多以舟爲居處,隨水上下。漁舟爲業者十之四五,所至爲市謂之潭户,其常産卽湖地也。
華容令宅東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觀。門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謂青龍、白虎也,揑塑精巧,非常人所能。形質甚大,可動搖。遊觀者往往驗之以爲異。其實胎素中虗如,夾紵作也。祥符八年春二月旣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書謝仙火字,入朩踰分,字畫遒勁,人莫之測。慶厯六年滕子京令摹而刻之,問零陵何氏女,俗謂之何仙姑者。乃曰:“謝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長三尺,形質如玉,好以鐵筆書字,其字髙下當以身等。”驗之皆然。東南楹亦有謝仙二字,逼近柱礎,又不知何也。其後摹刻岳陽樓上。元豐二年岳陽樓火,土朩碑碣悉爲煨燼,惟此三字曾無少損,至今尚存。謝仙火與歐陽永叔所記大同小異,永叔之説恐得之傳聞耳。
墨山謂之玄石山,楚詞曰:“驅予車於玄石,步予馬於洞庭。”
大雲寺雲母泉,李華詩序云: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謂之墨山,山之南有佛寺,寺倚松嶺之下。有雲母泉自泉口而流入渠,周徧于庭,發源如乳,大旱不絶,灌園澣濯皆用之。自墨山西北至石門二十里間盡生雲母石,其道路熒煌如列星。又有寶慈觀,乃張真人煉丹飛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謂之衣冠塚,丹竈遺跡尚在。
仙廬峯左石臼二,因岩石爲之。方臺山在縣南,蕭城荆南志:雲山出雲母,土人採之。先候雲所出處,在其下掘之,無不大獲。有長五尺者,可以爲屛風。當掘時有聲,卽粗惡也。
楊子洲洞庭記云:此洲之間,常苦蛟患,昔荆佽飛將大霧渡江,蛟夾船飛入水,斬蛟而去。今廟在洲上。
赤亭湖本赤湖。梁太清六年,湘東王遣胡僧祐、陸法和誅侯景將任約於此爲亭,因名焉。
紫港湖在縣西,今曰私港。夏秋水漲,與赤沙湖會。北通于江,今曰藕池,南通于湖,水經謂之港口。
御池在湖南,出蚌珠,有甚大者。
赤沙湖在縣南,夏秋水漲,與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詩所謂殿角挿入赤沙湖也。
水經云,澧水上承孱陵縣澹水。王仲宣曰,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東南注于沅水,謂之澧口。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注云,洞庭謂之澧口江。據此澧水會于沅,然後入湖也。今澧沅雖相通,然澧水注于洞庭謂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謂之鼎江口。豈歲月之久遂變遷至此耶。
禹山上有禹廟。
石佛山在縣北,石堆成佛像,衣服皆具。
平江本漢羅縣,後分長沙為漢昌縣。孫權於縣立漢昌郡,以魯肅爲大守,改為吳昌縣。隋平陳省於湘隂縣。唐神龍三年,又改爲呉昌,置城,以界内昌江名之。嘗隷潭今隷岳,後唐改平江,其民善鬭訟,有犯輙竄他界,公事比之巴陵諸邑數倍。
幕阜山洞天,天寶中改名昌江山。幕阜山記曰山有石璧刻銘,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於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氣福德之鄉。洪水之災,居其上可以度世。又有列仙之寶壇場在其側,徬有竹兩本,修翠猗然,隨風掃拂。其上有池,水甚澄潔,時有二魚游泳其中。有葛仙翁煉丹井,藥臼尚存。山無穢草,惟杞與芳芎之屬。有石山産如丹珠,絶頂有石田,數千畆塍渠隠然非人力所能爲,地絶高險,莫能上。
有僧園曰長慶,有宫曰玉清。訪衆徒亦云,鳥道斷絶,不可登覽。左黃龍,右鳯凰,皆在山麓也。
梅仙山,在幕阜山之麓,層巒疊嶂,望之極葱翠。子真,舊隠也,有井曰子真丹井,有水出焉,謂之梅仙水。
連雲,在幕阜之南,峭拔萬丈,常有雲氣覆其上。有吳真人煉丹壇下,有石壁,廣數丈。昔有田先生隠焉,曰田翁嵒。
香爐山嵒在縣東,下有老子祠,上有丹壇。丹竈有池,歲旱祈禱有感。有許旌陽試劒石。
龍隠洞,在縣西北,有影如繪畵,望之鱗角皆具。
汨水,出豫章界,與純水合。純水,在縣南三十步。
石瀬廟,乃闗公廟。湘州記云:石子山溪西有小溪,溪水映徹,闗公南征,嘗憩此,因以名瀬今廟,亦以此名之隨軍土地。三軍廟、助順廟,圖經皆以為闗公并吕蒙行軍所置。
平江,有李林甫墳,在九峯劉。光謙墳,塔在長慶。陳希烈墳,塔在惠果。陸善墳,在芭蕉。徐安貞墳,塔在下臺。今無遺跡。但長慶有劉光謙繪像。
王文正公嘗宰平江令,宅舊爲山魈所據,前令不復敢居。一日吏或夢見其告者曰:宰相至,吾當避之。如有影響,相率而去。巳而文正下車處正寢,無復驚動,前知公之貴也。治有異政,邑人爲立生祠,至今尚存。
臨湘縣,本巴陵故地,唐泰清年置王朝場,以便人戸輸納。皇朝淳化三年,陞爲縣治,至道二年改曰臨湘。
鴨欄磯,建昌侯孫慮鬭鴨之所,陸遜嘗諫止之,與白螺山相望。
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吞象,暴其骨於此山,旁湖謂之象骨港。
烏石山仙隠嵒,洞深數里,有芝山、石乳、烏藥之屬。
烏黎口,卽烏林也。酈善長云: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卽其地也。太平寰宇記引通典州郡録云:曹州,卽曹公爲呉所敗燒船處。又云:今鄂州蒲圻縣赤壁山,卽曹公敗處。按三國志,劉表率其子琮伐襄陽,劉備屯樊口,琮降曹公,恐備先據江陵,遣精騎急追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數十騎走,趨漢津,濟沔,到夏口。曹公進軍江陵,得劉琮水軍船數十萬,自江陵,止巴丘,遂及赤壁。孫權遣周瑜水軍數萬與備併力逆之,曹公泊船江北岸。瑜部將黃蓋詐降戰艦千艘,因風放火。曹公大敗,從華容道步歸,退保南郡。周瑜等復追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徑北歸夏口,今漢陽軍也。而漢陽郡圖經云:赤壁,亦名烏林,在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漢陽縣西八十里。皆誤也。曹公既縱江陵,水軍沿流巳至巴丘,劉備在夏口,孫權周瑜與劉併力逆曹公自當在巴陵、江夏二郡界,其漢陽圖經併俗説皆謬也。
岳陽雖水鄉,絶難得蓴菜,惟臨湘東蓴湖間有之。
龍窖山在縣東南,接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葢山徭人也。
岳州,自元正獻歲,鄰里以飮宴相慶,至十二日罷,謂其日爲雲開節。春社後,遇好天色,往往相繼上山,中州人所謂拜掃也,至寒食而止。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祀神及先祖。瀕江諸廟皆有船,四月中擇日下水,擊畵鼓、集人歌以櫂之,至端午罷。其實競渡也,而以爲禳。災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爲酒肉以犒櫂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巴陵,荆湖二流之合。昭烈既定蜀,孫權往求荆州不得,使魯肅以萬人屯之。輿地誌云:巴丘有大屯戍,魯肅守之,今郡城乃魯公所築也。酈道元水經注云:巴陵山有湖水,岸上有巴陵,本呉之邸閣城也;城郭殊隘迫,所容不過數萬人,而官舍民居在其内。
州地客山髙,主山隠伏。不甚利土人,而僑居多興,葺者俗謂之扁擔州。
皇朝,岳州領巴陵、華容、臨湘、平江、沅江五縣。元豐末,鄂州通城縣,隷岳州,其後又以沅江隔湖,割隷鼎州,而通城復鄂,今領四縣。
岳州常賦之外,與他州名額不同者茶籠、竹箭簳、翎毛、魚麴、蘆蒢、鐵葉、窑竈。
巴陵,本下雋縣之丘。漢書地理誌:下雋縣屬長沙郡。按今在鄂州蒲圻縣界,此其地耳。水經所謂本呉之巴丘邸閣城也。晉平康元年,立巴陵縣於此,後置建昌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岡嶺,濵阻三江。葢巴陵對長洲,其洲南分湖浦,東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會,亦或謂之三江口;夾洲列闗,亦謂之巴陵闗。江記言:羿屠巴蛇於洞庭,積其骨為陵淮。南子曰:斬蛇於洞庭。今巴蛇塚在州院,廰側巍然而髙,草朩叢翳。張燕公有登巴丘望墨山之詩,兼有巴蛇廟在岳陽門内。太守歐頴廢之。
岳陽樓城,西門樓也。下瞰洞庭,景物寛闊。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説除守此州,毎與才士登樓賦詩,自爾名著。其後,太守於樓北百步復創樓,名曰燕公樓。
山海經言:洞庭,沅澧之交瀟湘之淵,是為九江之門。按澧鼎沅湘,合諸蠻黔南之水,匯為洞庭,至巴陵與荆江合,而東州據其上。水經云:湘水右會小青口資水也,世謂之益陽江。右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東到微湖,世謂之糜湖。西流注為江,謂之糜湖口。左則澧水,謂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為洞庭,北會為大江,名曰五瀦。戰國策曰:秦與荆戰,大破之;襲郢,取洞庭五瀦。楚辭:帝子降兮北瀦。皆其地也。
寰宇記云:郡有青草、洞庭、巴丘三湖。青草湖中有青草山,冬春水退,皆青草也。洞庭,洞府之庭,上有洞庭真君廟堂。巴丘之名,今不著。青草湖在壘石山,與洞庭相通。其南羅水出焉,故羅縣在其上。其東汨水出焉,下有潭,謂之屈原潭,屈原懷沙自溺之所,忠潔侯三閭大夫廟在其上。
樂史言:大江在巴陵,東北流入洞庭。今洞庭水會于江,非江流入洞庭也。荆江出巴蜀,自髙注下,濁流洶湧。夏秋暴漲,則逆泛洞庭,瀟湘清流,頓皆混濁,岳人謂之飜流水。南至青草湖,或三五日乃還,俗云水神朝君山。
岳陽井邑舊皆瀕江。郡城西數百步,屢年湖水潄齧,今去城數十步。卽江岸父老相傳,今江心舊闤闠也。瀕江沙磧地尚有税絹甚重云。祖來宅税,今不曾除改。北津,舊去城角數百步,今逼近石觜。葢荆江日漱而南,湘江日漱而東也。
江西沙洲,舊長洲,今名鱘魚觜。昔傳有異人云:觜生過岳陽樓,卽出狀元。岳陽樓舊岸有港名駝鶴港,商人泊船於此地,勝千石載,今巳湮没如平陸,不復通舟。尾通君山後湖。丁晉公南遷,還岳陽,見江西新生洲云:此洲生,當有真人臨此。皇祐二年,英宗以團練使鎮岳州,及登寶位,果符其説。
岳陽樓上有吕先生留題云: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麤。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今不見當時墨跡,但有刻石耳。先生名岩,字洞賔,河中府人,唐禮部尚書渭之孫。渭四子,温、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先生海州出也。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卽有棲隠之志。去遊廬山,遇異人授劒術,得長生不死之訣。多遊湘潭鄂岳間,或賣紙墨于市,以混俗人,莫之識也。慶厯中,天章閣待制滕宗諒,坐事謫守岳陽。一日有刺謁云回巖客子,京曰此吕洞賔也,變易姓名爾。召坐置酒,髙談劇飲,佯若不知者,密令畵工傳其狀貌,既去,來日使人復召之。客舍主人曰:先生半夜去矣。留書以遺子京,子京視之,黙然不知所言何事也。今岳陽樓傳本狀貌清俊,與俗本特異。
楚澤門、碧湘門,舊甕城門也。楚澤門經火不復完治。今但有遺址。
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謂之乾湖。水經謂之滃湖。秋夏水漲卽渺瀰,勝千石舟,通閣子鎮。
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餘,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並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
灉湖井,唐人嘗稱甘水,今荒穢不治,汲者亦少,當不逮昔也。
魯將軍廟,在會泉門外,乃魯肅廟也。孫權使肅守巴丘,後人祀之。
昭烈旣與肅畫湘為界,遂築地烏沙鎮對壘,在州北六十里,俗謂之金門劉備城。
南樓陽公臺皆見岳陽詩咏,今並無,遺跡可踐。或云楚澤門,舊南樓也,今廢。
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靣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齧城岸,歲常傾頽。滕子京待制欲為偃虹隄以捍之,計成而滕移郡,後遂不果。
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或云以此壓勝,辟蛟蜃之患;或以為矴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或以為置朩其内,編以為柵,以禦風濤,皆不可知。
龍興觀故基,在太平寺東,舊有西閣,為登覽之勝。見滕公詩咏,皮日休、陸龜蒙亦爲觀步之什。今治平寺江路,兩山間林朩邃密,故基存焉,天禧中賜名天慶,昔時觀名,因而冺没。
白鶴老松,古朩精也。李觀守賀州,有道人陳某,自云一百三十六歲,因言及吕洞賔曰,近在南嶽見之。吕云過岳陽日,憩城南古松隂。有人自杪而下來,相揖曰,某非山精朩魅,故能識先生,幸先生哀憐。吕因與丹一粒,贈之以詩。吕舉以示陳,陳記其末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明日陳行,留之不可。後年餘,李守岳陽,因訪前事,果城南有老松,以問近寺僧曰,先生舊題詩寺壁久巳摧毁,但能記其詩曰: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後為亭松前曰過仙亭,舊松枯槁,今復鬱茂,得非丹餌之力邪。
隋末校尉董景珍率鄭文秀共立蕭銑為梁後,乃封景珍為晉王,文秀為楚王。今北廟董王廟,南廟鄭王廟也。圖經以鄭王廟為巴陵令鄭德璘,昔遇洞庭君者,非也。海眼池在嵩州夾,舊傳濳通江海,今湖泥湮没,不復如昔。
紫溪臺,亦曰紫荆臺,在灉湖上。下有石,髙四尺,曰紫溪石。
南廟乃孝烈靈妃、孝感侯廟。秦武陵令羅君用因督鐵運,溺水死。其女挈弟尋父屍,不獲,遂相繼赴水死。邦人哀而祀之,謂之羅娘廟,靈響寖著,凡有舟楫往還,祈之利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湖南馬殷承制列姊在左,弟在右,元豐中始賜今封,岳人禱祠無虗日。舊在烏龜渡南,祝者以為不便,託言神意遂移今廟。按李瀕寄遠詩曰:化石早曾聞節婦,沈湘何必獨靈妃,其意似與今聞差異。
董景珍、鄭文秀旣立蕭銑爲梁,後築臺城南,今失其處。崔櫓有登岳陽樓、雲夢亭、夜登洞庭樓三詩,今雲夢、洞庭亭樓莫知其處。
太平寺,舊傳為屈原宅,葢屈原被逐寓此。
廣教寺,後唐永安寺,舊為聖善寺故基,昔吕雲卿遇江叟於聖善寺,吹笛召洞庭諸龍,卽其地也。
金雞白石,在船塲舊步,有金雞翔其上。
剪刀池,在郡城東北隅。或云池中有鼎耳,髙數尺,其中容人往來,上有識文,善泅者常見之。
靈妃廟,有銅鼓,元豐中永慶莊耕者得之。圓口,方耳,下有方趺,皆古篆,雲雷文,色正青緑,形制精巧,非近世所能為也。取置於寺。太守李觀用耆舊之説,以為陸賈使南越,嘗以銅鼓獻之於廟,歲久失之,意其必此,遂移置廟中,方移置時,護持不謹,因誤毁損,今巳不完。或云聞初獲鼓時,同獲銅鐸一枚,以其完好,輦致禮部,今藏秘書省。鼓以毁壞,遂留永慶寺李觀之説,似非其實。
沈亞之作湘中怨云:鄭子况為岳陽太守,因上巳日,攜家登岳陽樓,下望鄂渚,鄭追想汜人,俄有所見,聞汜人歌曰:沂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裊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舟中人亦歌,非樓上之人所能辨。
洞庭湖岸有石井二,相去數百步,俗號秦皇井,其泉甚甘美。
閣子湖,本角子湖,語訛。以其在洞庭之角,故謂之角子湖。灉湖亦謂之閣子湖。楊行密以朩籠鎖舟之地。或謂瀕湖地卑,歲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謂之閣子湖。
湘州記云:岳州有昭潭,其下無底,湘水最深處。今岳州無昭潭,昭潭自属潭州。
閣子鎮有隄曰白荆隄,石壁潭在其下,亦謂之釣絲潭。其深莫測,夏秋水漲,一日之間或增或减。土人以為龍出入此潭。其間多蛟蜃,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隄上,戒往來者使陸行。
啞潭在白荆隄側。歲壞,邦人方完築,忽有大鯉魚躍其中,役夫殺而食之,往往皆死。然瀕江漁人不以魚之長大為竒怪,但釣網不能制者皆殺之,不知此又何也。
《水經》云:“湖水廣五百里,日月出没其中。”大抵湖上舟行,雖泝流而遇順風,加之人力,自旦及暮可行二百里。岳陽西到華容,過大穴漠、汴湖,一日程;又西到澧江口、鼎州、江口,皆通大穴漠、赤沙,三日程;南至沅江,過赤鼻山湖四日程;又東至湘江,過磊石、青草湖兩日程。夏秋水漲,其道如此。冬春水落,往往淺澀,江道回曲,或遠或近,雖無風濤之患而常靠閣。
洞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韓退之詩《朝發宜春口》即此地也。
鼓樓山上有石室,下瞰洞庭,中容數千人,羣盗逋藏之所,俗謂分金洞。統制官廵捕,後遂少衰息。按《水經》云“洞庭鹿角山西有謹亭戍、萬石戍、糜湖口有金浦戍。"然則屯兵捕盗舊矣。
烏石山在州南,所謂烏頭石也。其地五山相峙,亦名五龍山。下有港曰石墨港,水中石如墨,磨嚥之可愈喉膈壅熱之疾。或云亦可代墨用。
君山在洞庭湖中,昔人有詩云:“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正謂此也。夏秋水漲,皆巨浸不可以陸行;往近年冬深水落,渡江肩舁以遊。上有廟曰“淵德侯洞庭君廟”,舊祠以為湘君。遂以為二妃,誤也。上有野馬數十疋。葢昔之所獻馬歲久滋生。山多古朩少草,夏秋食朩皮多餓死,故其數不充廣。
君山崇勝寺,舊楚興寺也。有井曰柳毅井。按《靈姻傳》始言還湘濵,中言將歸呉國,固無定處。然則前人因事闕文,後人遂以為實。此亦好事者之過也。
《荆州記》言:“君山上有道,通呉之苞山。”今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濳通君山,故得名耳。山後響沙,頓足聽之有聲。酈善長言:“君山有石穴,濳通呉之苞山。”
郭景純謂巴陵是湘君所遊處,故曰君山。《湘州記》言:“秦皇欲入湘觀衡山,遇風濤漂溺到此山而免。因號君山。”或言秦皇遭風於此,問博士曰:“湘君何神”,曰:“堯女、舜妃也。神遊洞庭之湖,出入多風雨。”秦皇大怒,乃赭其山。漢武帝亦發卒以射蛟,《郡國志》:“洞庭山院,堯女居之,内有君山。”然則君山、洞庭之分耳。《博物志》云:“君山卽洞庭之山,堯之二女居之。長曰湘君,次曰湘夫人。”今黄陵廟,二妃廟也。
庾穆之《湘州記》云:“君山上有美酒數斗,得飲之卽不死為神仙。漢武帝聞之,齋居七日,遣欒巴將童男女數十人來求之,果得酒。進御未飮,東方朔在旁竊飮之。帝大怒,將殺之。朔曰:‘使酒有驗,殺臣亦不死;無驗,安用酒為’帝笑而釋之。”。寺僧云:“春時往往聞酒香,尋之莫知其處。”君山虎洞石穴,夏秋水漲卽沒,春冬水落卽露。朝廷嘗遣使投龍于此,歲旱邦人往往祈禱焉。
君山東對艑山,山多竹,兩山相去數十里。廻峙相望,孤影若浮。湘人以呉船為艑,山形類之,故以名。山上有塔曰啞女塔,舊傳有商女祟病,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置塔,其家為之置塔,因以名焉。
《通典.州郡録》云:“巴丘湖中有曹洲,卽曹公為呉所敗燒船處。在今縣南四十里。”按縣西有曹公渡。考之地理,與周瑜曹公相遇處絶不相干,不知何所據而言也。
楊潭,岸在荆江,舊大湖也。《水經》云:“江中有觀溠,溠東有大洲。”洲東分為爵洲,南對湘江口,分觀溠口。徐師港在三江口北三十里,爵洲在三江口南四十里。又曰:“湘山迤於巴丘北,謂之射獵磯。”江浦之右岸在城陵山,山有故侯景港,乃侯景泊舟師之所。
雲夢澤,《寰宇記》曰:“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土丘半出,杜預所謂雲夢藪、巴丘湖是也。酈道元謂:“自江陵東界爲雲夢藪。”孟浩然詩“氣蒸雲夢澤”。然則夾江南北皆其地也。
麇子東西兩城,春秋時楚昭王奔隨,王使王孫由於城麇。
永慶寺莊山頂有井,水泉清澈。僧齊巳詩云:“鳥從井口出,僧自岳陽還。”
楓橋堡有古塚,歲久傾圮。耕者得磚,上有文曰“大唐秦公墓堂皇扄固不可發”,縣令秦光享為封完之。
諸邑僧寺,大小百區,多五代時所建。太平興國五年,鼎岳始改賜寺額者乾明寺,舊永慶寺也,昔謂之新開寺。雪竇語録所謂“新開者,乾明祖師也。”
岳陽舊隷武安軍日,有天策府户部下免楚興寺科率帖。開運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文字。係書吏人稱典、稱副、驅使官、簽書官,桂管觀察處官,王天府學士、鎮南軍節度判内諸司馬,武穆亦自係天策府將軍、江南諸道都統、尚書令、楚王銜,後書押蓋五代時藩鎮行移,百餘紙,如郡椽曹縣令長皆攝。至祥符已後,始書正官稱,有稱天策府知客、元監州發運使,序銜在知軍之下;監州恐今通判職;發運使蓋藩鎮轉輸之官耳,亦恐是監州之類,巳上簽書官稱,乃開運二年帖也。
岳州地極熱,十月猶單衣、或搖扇。蛙鳴似夏,鳥鳴似春,濃雲踈星、震雷暴雨如中州六七月間。
瀕江水退,漁人於沙磧得箭鏃甚多。形製不一,皆銅爲之,歲有得十數者,足以見前代爭戰之衝也。
岳州北瀕江州郡,氣候尤熱,夏月南風則鬱蒸特甚。蓋湖南千里無山,多得日色,故少隂凉之氣也。居民毎至夏秋多病痢瘧,皆暑濕所致也。
洞庭湖中舊有蚌,其大如半席。深夜側立,一殻乗風往來煙波間中,吐巨珠與月相射。漁者百端取之,終莫可得,近久不見。
岳州夏秋水漲卽生飛蛾,蔽空而飛,夜見明卽投,至不可燃燭。雖樽俎之間,須臾徧滿,久之復投水中,俗謂天蛾。
岳州人極重鰉魚子。毎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許,鹽漬之卽食,味甚甘美。
江蟹大而肥,實第、殻軟。漁人以為厭,自云“網中得蠏,無魚可賣。”十年前土人亦不甚食,近差珍貴。
岳人以兔爲地神,無敢獵取者。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無敢弋者,穿堂入庖厨畧不畏;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巳半,故土人未嘗見成實之果,半生半熟採之。
湖湘間賔客燕集,供魚清羮,則衆皆退,如中州之水飯也。
馬援征諸溪蠻,病死壺頭山。民思之,所到處祠廟具存。至今婦人皆用方素蒙首、屈兩角、繫腦後,云爲伏波將軍持服。鼎澧之民率皆如此。巴陵、江西及華容間民有皁者,習俗巳久,不可頓革。問其故,則曰:“去之則神怒,立患頭疼。”殊不知去包裹自畏風寒也。雖云風俗,然用方素蒙首,郡邑亦自當禁止。
江西婦人皆習男事,採薪負重,往往力勝男子,設或不能則陰相詆誚;衣服之上以帛為帶,交結胷前後,富者至用錦繡,其實便操作也,而自以爲禮服。其事甚著皆云:“武侯擒縱時所結,人畏其威,不敢輙去。”因以成俗,巴陵、江西華容之民猶間如此,鼎澧亦然。
湖湘之民,生男往往多作贅;生女反招壻舍。居然男子爲其婦家承門户,不憚勞苦,無復怨悔,俗之移人有如此者。
荆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令男女踏歌,謂之歌場。疾病不事醫藥,惟灼龜、打瓦、或以雞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親族不相視病,而鄰里往往問勞之,謂親戚視之則傳染,鄰里則否;死者多不埋葬,或暴露風日,或置之朩杪,謂之死喪祥葬,多舉樂、飯僧。
鄂岳之民,生子計産授口,有餘則殺之,大抵類閩俗。
湖湘間南風三日,則陂塘積水耗减已盡。土人謂之南馬杓。
舟中有朱砂,過洞庭多爲風濤所苦,相傳以爲龍神所寶也。載人柩者亦然。近日扶柩過者往往少驚恐。秋深,洞庭水落,皛皛皆陂濼衆魚所聚,一夕風色便順,則所得之魚厭飫。鄰境湖上漁人有善沒者云“洞庭湘湖,夏秋水漲,深不過數十尺,而荆口水深一二百尺。窮冬,洞庭湖水巳退盡,江湖寒洪,在徒涉處得魚數百斤者,而荆江魚重不過數十斤。”
傍湘之民歲暮取江水一■〈豆斗〉,歲旦取江水一■〈豆斗〉,較其輕重,則知其年水勢髙下,云“重則水大,輕則水小。”甚驗。
江上漁人取江豚,冬深水落,視其絶沒處布網,圍而取之,無不獲;或用鈎釣,若鈎中喉吻,雖巨綸亦掣斷;或桂(按:当改作挂)牙齒間,則隨上下,惟人所制,畧不頓掣。然至腥臭,不可近,惟取脂油以供點照,土人間有能食者。
江上漁人取巨魚,以兩舟夾江,以一人持綸,鈎共一綸,繫其兩端,度江所宜用,餘皆軸之;中至十鈎;有大如秤鈎,皆相連,毎鈎相去一二尺;鈎盡處各置黒鉛一斤,形如錘,以候水勢深淺;錘上■〈折〉以五寸許,正鈎使欹側。絶江往來,牽挽以待。魚行,亟取之,謂之擺鈎。數舟聨比而下,毎中魚,則候其緩急,急則縱、緩則收,隨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後引而取之,至有相逐數日者。雖數百斤之魚皆可鈎,綸用一百二十絲成,魚至大者力不能勝,卽以環循綸投副鈎助之,亦須漁人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巴陵樂府舊傳《臨江仙》一闋,滕子京所作,其詞曰:“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華容,漢孱陵縣也。或曰“漢武陵縣地;呉太皇帝分孱陵縣地,於今縣東二里,置安南縣。”或曰“劉景升所置。”《宋志》為晉武帝分江安縣立也。隋平陳,改安南爲華容縣,屬羅州,取古容城名之。世傳爲章華臺,非也。古章華在景陵界,今監利縣,離湖上與今邑相近耳。大業三年以州爲巴陵郡,十年移縣於今地。垂拱二年以犯武氏諱,改爲容城縣。神龍元年又改為華容縣。華容地皆面湖,夏秋霖潦,秋水時至,建寧南堤決,卽被水患。中民之産不過五十緡,多以舟爲居處,隨水上下。漁舟爲業者十之四五,所至爲市謂之潭户,其常産卽湖地也。
華容令宅東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觀。門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謂青龍、白虎也,揑塑精巧,非常人所能。形質甚大,可動搖。遊觀者往往驗之以爲異。其實胎素中虗如,夾紵作也。祥符八年春二月旣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書謝仙火字,入朩踰分,字畫遒勁,人莫之測。慶厯六年滕子京令摹而刻之,問零陵何氏女,俗謂之何仙姑者。乃曰:“謝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長三尺,形質如玉,好以鐵筆書字,其字髙下當以身等。”驗之皆然。東南楹亦有謝仙二字,逼近柱礎,又不知何也。其後摹刻岳陽樓上。元豐二年岳陽樓火,土朩碑碣悉爲煨燼,惟此三字曾無少損,至今尚存。謝仙火與歐陽永叔所記大同小異,永叔之説恐得之傳聞耳。
墨山謂之玄石山,楚詞曰:“驅予車於玄石,步予馬於洞庭。”
大雲寺雲母泉,李華詩序云: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謂之墨山,山之南有佛寺,寺倚松嶺之下。有雲母泉自泉口而流入渠,周徧于庭,發源如乳,大旱不絶,灌園澣濯皆用之。自墨山西北至石門二十里間盡生雲母石,其道路熒煌如列星。又有寶慈觀,乃張真人煉丹飛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謂之衣冠塚,丹竈遺跡尚在。
仙廬峯左石臼二,因岩石爲之。方臺山在縣南,蕭城荆南志:雲山出雲母,土人採之。先候雲所出處,在其下掘之,無不大獲。有長五尺者,可以爲屛風。當掘時有聲,卽粗惡也。
楊子洲洞庭記云:此洲之間,常苦蛟患,昔荆佽飛將大霧渡江,蛟夾船飛入水,斬蛟而去。今廟在洲上。
赤亭湖本赤湖。梁太清六年,湘東王遣胡僧祐、陸法和誅侯景將任約於此爲亭,因名焉。
紫港湖在縣西,今曰私港。夏秋水漲,與赤沙湖會。北通于江,今曰藕池,南通于湖,水經謂之港口。
御池在湖南,出蚌珠,有甚大者。
赤沙湖在縣南,夏秋水漲,與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詩所謂殿角挿入赤沙湖也。
水經云,澧水上承孱陵縣澹水。王仲宣曰,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東南注于沅水,謂之澧口。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注云,洞庭謂之澧口江。據此澧水會于沅,然後入湖也。今澧沅雖相通,然澧水注于洞庭謂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謂之鼎江口。豈歲月之久遂變遷至此耶。
禹山上有禹廟。
石佛山在縣北,石堆成佛像,衣服皆具。
平江本漢羅縣,後分長沙為漢昌縣。孫權於縣立漢昌郡,以魯肅爲大守,改為吳昌縣。隋平陳省於湘隂縣。唐神龍三年,又改爲呉昌,置城,以界内昌江名之。嘗隷潭今隷岳,後唐改平江,其民善鬭訟,有犯輙竄他界,公事比之巴陵諸邑數倍。
幕阜山洞天,天寶中改名昌江山。幕阜山記曰山有石璧刻銘,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於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氣福德之鄉。洪水之災,居其上可以度世。又有列仙之寶壇場在其側,徬有竹兩本,修翠猗然,隨風掃拂。其上有池,水甚澄潔,時有二魚游泳其中。有葛仙翁煉丹井,藥臼尚存。山無穢草,惟杞與芳芎之屬。有石山産如丹珠,絶頂有石田,數千畆塍渠隠然非人力所能爲,地絶高險,莫能上。
有僧園曰長慶,有宫曰玉清。訪衆徒亦云,鳥道斷絶,不可登覽。左黃龍,右鳯凰,皆在山麓也。
梅仙山,在幕阜山之麓,層巒疊嶂,望之極葱翠。子真,舊隠也,有井曰子真丹井,有水出焉,謂之梅仙水。
連雲,在幕阜之南,峭拔萬丈,常有雲氣覆其上。有吳真人煉丹壇下,有石壁,廣數丈。昔有田先生隠焉,曰田翁嵒。
香爐山嵒在縣東,下有老子祠,上有丹壇。丹竈有池,歲旱祈禱有感。有許旌陽試劒石。
龍隠洞,在縣西北,有影如繪畵,望之鱗角皆具。
汨水,出豫章界,與純水合。純水,在縣南三十步。
石瀬廟,乃闗公廟。湘州記云:石子山溪西有小溪,溪水映徹,闗公南征,嘗憩此,因以名瀬今廟,亦以此名之隨軍土地。三軍廟、助順廟,圖經皆以為闗公并吕蒙行軍所置。
平江,有李林甫墳,在九峯劉。光謙墳,塔在長慶。陳希烈墳,塔在惠果。陸善墳,在芭蕉。徐安貞墳,塔在下臺。今無遺跡。但長慶有劉光謙繪像。
王文正公嘗宰平江令,宅舊爲山魈所據,前令不復敢居。一日吏或夢見其告者曰:宰相至,吾當避之。如有影響,相率而去。巳而文正下車處正寢,無復驚動,前知公之貴也。治有異政,邑人爲立生祠,至今尚存。
臨湘縣,本巴陵故地,唐泰清年置王朝場,以便人戸輸納。皇朝淳化三年,陞爲縣治,至道二年改曰臨湘。
鴨欄磯,建昌侯孫慮鬭鴨之所,陸遜嘗諫止之,與白螺山相望。
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吞象,暴其骨於此山,旁湖謂之象骨港。
烏石山仙隠嵒,洞深數里,有芝山、石乳、烏藥之屬。
烏黎口,卽烏林也。酈善長云: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卽其地也。太平寰宇記引通典州郡録云:曹州,卽曹公爲呉所敗燒船處。又云:今鄂州蒲圻縣赤壁山,卽曹公敗處。按三國志,劉表率其子琮伐襄陽,劉備屯樊口,琮降曹公,恐備先據江陵,遣精騎急追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數十騎走,趨漢津,濟沔,到夏口。曹公進軍江陵,得劉琮水軍船數十萬,自江陵,止巴丘,遂及赤壁。孫權遣周瑜水軍數萬與備併力逆之,曹公泊船江北岸。瑜部將黃蓋詐降戰艦千艘,因風放火。曹公大敗,從華容道步歸,退保南郡。周瑜等復追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徑北歸夏口,今漢陽軍也。而漢陽郡圖經云:赤壁,亦名烏林,在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漢陽縣西八十里。皆誤也。曹公既縱江陵,水軍沿流巳至巴丘,劉備在夏口,孫權周瑜與劉併力逆曹公自當在巴陵、江夏二郡界,其漢陽圖經併俗説皆謬也。
岳陽雖水鄉,絶難得蓴菜,惟臨湘東蓴湖間有之。
龍窖山在縣東南,接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葢山徭人也。
岳州,自元正獻歲,鄰里以飮宴相慶,至十二日罷,謂其日爲雲開節。春社後,遇好天色,往往相繼上山,中州人所謂拜掃也,至寒食而止。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祀神及先祖。瀕江諸廟皆有船,四月中擇日下水,擊畵鼓、集人歌以櫂之,至端午罷。其實競渡也,而以爲禳。災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爲酒肉以犒櫂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