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类聚》:辽阳路有澄州,知澄州当废于大德以后。及所属临溟、析木二县,复州及所属永康、化成二县,贵德州及所贵德、奉集二县,沈州、来远州,宜丰县、石城县俱废,以婆娑府、广宁府、盖州、懿州为四路,直隶中书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路为散府,懿州路为州,以隶之。省鹤野县入辽阳。十五年,析广宁,仍自行路事。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来属。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省警巡院及鹤野县入之。
州二:
盖州。下。金故州,属东京路。元初,升盖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属熊岳、汤池、秀岩三县入建安。八年,又省建安县入本州。旧史《成宗纪》元贞元年六月,盖州明山县螟。旧志无明山,未知何时省并。
懿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升懿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领顺安,灵山二县及义州之同昌县入本州。至正二年,又升懿州为路,以兴中、义州属之。
广宁府路。下。金广宁府,属北京路。元初,置广宁行帅府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改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少,降为散府,隶东京路。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旧领广宁、望平、闾阳、钟秀金志无此县。据王圻《续文献通考》增。四县。广宁已废。至元六年,省钟秀县入望平。户四千五百九十五。至顺钱稂户数。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复立行千户所。后改为县。望平。下。至元十五年,改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
旧志广宁府路下有肇州。按《金史·地理志》,肇州属上京路,领县一:始兴。《寰宇通志》与《明一统志》均引元志:开元城西南曰宁远县,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兰府,又南曰双城,直抵伊丽王都。正西曰谷州,西北曰上京。上京之南曰建州,西曰滨州。又西曰黄龙府,金改为利涉军。又西曰信州,治信武县。北曰肇州,治始兴县。东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东北曰哈州,曰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元废。是肇州入元已废。世祖于阿八剌忽立城名曰肇州,特以肇州为城名,非置经制州也。旧史载之,非是。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元初置行中书省于北京路,又置开元路宣抚司隶北京行省。中统四年,罢开元路宣抚司。至元二年,罢北京行省,置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抚司。十五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二十三年罢。是年七月,复置。至正十一年,罢海西辽东道巡防捕盗所,立镇宁州。
大宁路。上。金大定府,属北京路。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旧领兴中府及义、瑞、兴、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后复为大宁路。旧领大定、长兴、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众、武平、静封,三韩十一县。神山、静封二县久废。中统二年,省长兴县入大定,升三韩县为高州,升松山县为松州。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大定,下。龙山,下。至元四年,改属利州。后复来属。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中兴州。后复置。和众,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隶婆娑府。后府废,仍隶本路。至正二年,改属懿州路。旧领宏政、开义、同昌三县。至元六年,省同昌县入懿州,宏政、开义二县省入本州。
又置兴中州。旧领兴中、永德、兴城、宜氏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隶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属北京铬。元初因之。旧领瑞安、海阳、海滨三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韩县,属大定府。中统二年,升为高州,隶大宁路。
锦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永乐、安昌、神水、兴城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阜俗、龙山二县。元初,省阜俗县入本州,龙山县改隶大宁路。
惠州,下。辽故州。属大定府。金皇统三年,废。元初,复置。
川州。下。辽故州,金废。元初复置。
建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因之。旧领建平、永霸二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东宁路。本高丽西京。至元六年,高丽人崔垣等以西京府州县镇六十馀城来降。八年,且东宁府。兴高丽画慈悲岭为界。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设录事司。以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二十七年,罢东宁路,悉归本路所属诸城于高丽。此事旧史遗之。据《高丽史》补。本路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土山,下。中和。下。
镇一:
归化镇。按洪福源之叛,高丽徙余民于海岛,西京遂为邱墟。至崔垣以西京内属,所献六十余城,以徙民之故,多湮废。然据《高丽史》所载,龙州、灵州、铁州等处守臣皆为垣等所杀;则诸州尚置官吏。不尽为废郡也。
崔垣等所献之六十馀城,其地名之可考者,曰:定远府,郭州、抚州、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命一镇。灵州、慈州、嘉州、辽隶显州。顺州、辽头下城,在显州东北。殿州、宿州、德州、领江东、永清、通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三镇。昌州、铁州、领定戎一镇。唐安市州,辽隶东京道。泰州、辽隶上京道,金移治长春州。价州、朔州、宣州、辽隶会州,领宁朔、席岛二镇。成州、辽头下城,领树德一镇。熙州、孟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椵岛、宁得三镇。延州,领阳严一镇。云州。
沈阳路。金为沈州,属东京路。旧领乐郊、章义、辽滨、挹娄四县,因兵乱俱废。太宗四年,高丽人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馀城来降,立镇守司以抚其众。六年,徙其众于辽阳,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三年,又立沈州,以高丽质子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馀户,治沈州。元贞二年,并为沈州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领总管五,千户二十四,百户百二十五。户五千一百八十。至顺钱粮户数。
总管府所辖者曰:新城州,辽城州,哥忽州,建安州,南苏州,木底州,盖羊州,代那州,沧藤州,磨米州,积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以上十四州,并无城郭,是高丽降众,各以其酋长领之。
开元路,金会宁府,属上京路。旧领会宁、曲江、宜春三县,后俱废。太宗七年,即其地置开元、南京二万户府。至元四年,改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又改开元路,领咸平府。后析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开元路宁远县饥。是本路有宁远一属,其省并年分阙。户四千三百六十七。至顺钱粮户数。
咸平府。金旧府,属咸平路。旧领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八县,兵乱俱废。元初隶开元路。后改隶宣慰司。至正二年,降为咸平县。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金蒲与、合懒、恤品、曷苏馆、胡里改五路之地。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一曰斡朵怜;一曰孛苦江;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人皆水达达,无城郭,逐水草为居。户二万九百六。至顺钱粮户数。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领路十一、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十三。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汴粱路。上。宋开封府,为东京,属京畿路。金为南京,属南京路。太宗五年,崔立以南京降,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改汴粱路。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庐氏行襄樊二十州。至元八年,升申州府直隶行省,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割裕、唐、汝、邓、嵩、庐氏行襄樊七州隶之。九年。废延州入延津县。三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直隶行省,割息、颍二州隶之。旧领开封、祥符、阳武、通许、太康、中牟、杞、鄢陵、尉氏、扶沟、陈留、延津、洧川,封邱十四县。至元初,析郑州之荥泽、原武二县,析曹州之兰阳县来属。户三万一十八,口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旧设警巡院,至元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邱,中。金大定中,以河患,迁治新城。元初,又为河水所湮,复迁于故城。扶沟,下。阳武,下。杞,中。中统初,河决城北面,为水所圮。乃筑新城于河北岸置县。后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延津,下。兰阳,下。金析东明六乡为兰阳县,取首乡兰阳多为名。旧隶曹州,至元初来属。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留,下。
州五:
郑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密、荥泽七县。后析密县隶钧州,荥泽、原武二县隶开封府。领县四:
管城,下。倚郭。元初省司候司入之。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领县五:
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阵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领县五:
宛邱,下。西华,下。商水,下。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之。后复置。南顿,下。延祐二年,复商水镇为南顿县。项城。下。至大二年,复置。
钧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至元二年,析郑州之密县来属。领县三:
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襄邑、考城、柘城三县。元初,置仪封县于东明县之通安堡,隶本州。领县四: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金河南府,属南京路。元初改河南府路。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孟津、新安渑池九县。金升渑池县为韶州,至元八年仍为渑池县,改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一。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八:
洛阳,至正二十六年,罢洛阳嵩县宣慰司,嵩县当是至正间析洛阳县地置之。宜阳,下。永宁,下。登封,下。巩县,下。至正二十年,改立军州万户府。孟津,下。新安,下,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金故州,又改西安军。属河南路。元初,仍为陕州。旧领陕、灵宝、湖城、阌乡四县。至元二年,省湖城县入阌乡,降韶州渑池县来属。领县四:
陕县,下。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县,治灵宝。后复置灵宝县,以虢略为巡检司,并虢州之朱阳县入之。渑池。下。金韶州,置渑池司侯司。至元二年,省司侯司。八年,降州为县,隶本州。阌乡。下。
南阳府。金申州,属南阳路,以南阳县为治所。金志漏申州,不载。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之。二十五年,改属汴粱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子年数。领县二:
南阳,下。倚郭。有三鸦巡检司。镇平。下。本阳管镇,金末置县。
州五:
邓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金末析南阳县,置申州。元初,省淅川、顺阳二县入内乡县,升穰县之新野镇为县。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县三:
穰县,下。倚郭。内乡,下。新野。下。
唐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泌阳、比阳、湖阳、桐柏四县。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领县一:
泌阳。下。倚郭。元初废。至元九年,复置。大德五年,省入本州。至元十六年,知南阳府粱曾以唐、邓二州为襄阳府所夺,争之,复隶南阳府。唐、邓二州改隶襄阳府年分阙。
嵩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伊阳、福昌二县。后福昌改隶河南府。至元三年,省伊阳县入本州。领县一: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隶南阴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粱、郏城、鲁山、宝丰四县。至元三年,废郏城、宝丰入粱县。后复置郏县。领县三:
粱县,下。鲁山,下。郏县。下。
裕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方城、舞阳、叶三县。后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县。领县三:
方城,下。倚郭。叶县,下。舞阳。下。
汝宁府。金蔡州,属南京路。至元七年,改隶汴粱路。三十年,行省平章政事伯颜言:“蔡州去汴粱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为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四州隶之。旧领汝阳、遂平、上蔡、西平、确山、平舆六县。至元七年,省遂平、平舆二县入汝阳。后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
汝阳,下。倚郭。元初废,后置。上蔡,下。西平,下。确山,下。遂平。下。
州四:
颍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隶汝宁府。旧领汝阴、泰和、沈邱、颍上四县。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本州。后复置县三:
太和,下。沈邱,下。颍上。下。
息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中统三年废,四年复置。至元三年,罢息州安抚司,以其民隶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隶汝宁府,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至元三年,省四县入本州。后又置二县:
新蔡,下。至元四年置。真阳。下。
光州。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
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湖广行省。三十年,改隶汝宁府。领县三:
定城,下。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光山。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置县。
信阳州。下。宋信阳军,属京西北路。至元十四年,改信阳府,隶蕲黄宣慰司。十五年,降为州,属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改隶河南行省。三十年,来隶汝宁府。旧领罗山、信阳二县。至元二十年,以罗山当驲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山新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年数。领县二:
罗山,下。倚郭。信阳。下。
归德府。宋应天府。金改归德府,属南京路。金亡,宋复取之。元初,与亳州之酂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宪宗二年,置司、府、州、县官以抚定新附之民。至元八年,升为散府,直隶行省,以宿、亳、徐、邳四州隶之。旧领睢阳、宁陵、夏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至元二年,析虞城、砀山二县属济宁府,并谷熟县入睢阳,酂县入永州,又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夏邑二县俱隶本府。抄籍之数阙。至顺钱粮户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七。领县四:
睢阳,下。倚郭。永城,下。夏邑,下。旧隶永州。至元二年,来属。未几,废。至元八年,复置,以砀山入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至元二年降为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省永固县入萧县,省彭城县、录事司入本州。领县一: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置。至正八年,升徐州为总管府,以邳、宿、滕、峄四州隶之。十三年,降为武安州。以所辖县隶归德府,峄、滕二州仍隶益都路。
宿州。中。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废。中统三年,复置,改隶本府。旧领临淮、蕲、灵璧、符离四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省临淮、蕲、灵璧三县,并司候司入本州。四年,析灵璧县地入泗州。十七年,复置灵璧县来属,领县一:灵壁。下。
邳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废。中统三年,复置。至元八年,改隶本府。旧领下邳、兰陵、宿迁三县。元初以户少,省三县入本州。至元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隶淮安路。十五年,复来属,领县三:
下邳,下。州治所。城北有黄堌城。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宪宗二年,改隶归德府。旧领谯、酂、鹿邑、城父、卫真五县。后省城父县入谯,卫真县入鹿邑,酂县入永城。未几,复置城父。领县三:谯,下。鹿邑,下。城父。下。
襄阳路。下。宋襄阳府,属京西南路。至元十年,宋守将吕文焕以城降,改襄阳府为散府。十一年,升襄阳路总管府。旧领襄阳、邓城、宜城、谷城、南漳五县。元初,省邓城县入襄阳。至元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南阳府光化、枣阳二县来属。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兵乱废,至元十四年复置。南漳,下。旧纪:至元十四年,均州复立南漳县。南漳改隶均州及省并年分均无考。宜城,下。谷城,下。光化,下。枣阳。卞。
州二:
均州。下。宋故州,屙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宋行均州事徐鼎以城降,改隶湖北宣慰司。十九年,来属本路。领县二:
武当,下。兵乱,侨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郧县。下。宋郧乡县。至元十四年改。
房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知州李鉴以城降。十九年,改隶襄阳路。领县二: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置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江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江中州。后复置。罗田。下。兵乱县废。至元十二年,复置。大德中,迁县治于官渡沙。
黄州路。下。宋故州,属京西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旧纪:至元十四年,置宣慰司。疑误。十八年,又置黄蕲州宣慰司,治黄州路。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湖广行省。二十九年,复置淮西道宣慰司,以蕲州、黄州二路隶之。大德三年,罢淮西道宣慰司,蕲、黄二路改隶河南江北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蕲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宋故州,屙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隶淮西江北道。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合肥,上。倚郭。粱县,中。舒城。中。
州三:和州。中。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省入历阳。领县三: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宋无为军,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无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巢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至元十四年,置镇巢府。二十三年,降为巢州。二十八年,复为县。
六安州。下。宋六安军,辰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二年,改隶黄蕲州宣慰司。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又升为州。领县二: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宋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丰军,并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降为散府。二十八年,复升为路,降临濠府为濠州以隶之。至正十二年,置安丰分元帅府。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寿春,中。倚郭。安丰,下。霍邱,下。寿春、安丰、霍邱三具,宋隶寿春府。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元统二年,立准乡临水山巡检司。下蔡,下。与蒙城俱隶安丰府。二十八年,罢府,来属本路。蒙城。下。金属寿州。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
州一:
濠州。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安抚司,十五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隶本路。旧领钟离、定远二县。至元二十八年,降怀远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省荆山入之。
安庆路。下。宋安庆府,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宋将范文虎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旧领怀宁、宿松、望江、太湖、桐城五县。至元二年,析怀宁县境置灊山县。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大德元年置。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天历初,立铁柱于小孤山,号海门第一关。望江,下。大潮,中。桐城,中。宋末徙治枞阳,又徙于李阳河。元初,始还旧治。灊山。下。本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地。宋立四寨,仍隶怀宁县。至无中,置野人原寨。至治间,始析置灊山县,以山为名。
淮东道宣慰使司。皇庆二年,改淮东淮西道宣尉恰为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宋扬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淮东都元帅府。十四年,改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本路直隶行省。二十六年,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仍治扬州路,升本路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扬子,上。倚郭。宋永正县。至元二十八年,改扬子县,移治新城,省录事司入之。六合。下。
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三除州。下。宋故州。属准南东路处。至元十五年,改三除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之。来安,下。全椒。下。
泰州。上。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改泰州路总管府。至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海陵,上。倚郭。宋端平后,去县城五里别筑新城。后张土诚据之。如皋。下。
通州。中。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沙洲。宋建炎中有升州句容县姚、刘二姓避兵于沙上,其后遂称姚刘沙。宋嘉定中,置天赐监场。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
淮安路。上。宋楚州。又升属县山阳县为淮安军,又改军为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二十年,置淮安府路总管府,以临淮府,海宁、泗、安东三州隶之。二十七年,罢临淮府。旧领山阳、盐城、淮安、新城、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至元二十年,省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宋淮安县,至元十二年,以本县马罗军寨为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及新城县入之。盐城,上。桃园,下。本淮阳军之桃园镇,金盥淮滨县,后废。至元中置桃园县。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置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海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五年,升海州路,为总管府。又改为海宁府,旋降为州,隶淮安路。旧领录事司,朐山、东海、怀仁、沭阳四县。至元二十年,省东海县与录事司入朐山。领县三:
朐山,中。沭阳,下。赣榆。下。宋怀仁县,金改赣榆。
泗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泗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璧、睢宁五县。至元十六年,析瞧宁县属邳州。十七年,析灵璧县属宿州,以临淮府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省淮平县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来属。领县五:
临淮,下。虹县,下。宋故县,金废。元初复置。五河,下。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十四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县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入盱眙。天长。中。至正十五年,置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于本县。
州一,安东州。下。宋涟水军,后改安东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二年,置安东分元帅府。后改隶准安路,领县一:
涟水。下。
高邮府。宋高邮军,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二十年,降高邮路为府,隶扬州路,后改为散府,隶宣慰司。旧领录事司及高邮、兴化二县。至元二十年,废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省录事司入高邮县。户五万九十有八。至顺钱粮户数。领县三:
高邮,上。倚郭。兴化,中。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改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
荆湖北道宣慰司。至正十一年,兼都元帅府。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辂。上。宋为江陵府,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是年,置怀远、灵武二县,分处新民。未详何时裁并。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藩。改为中兴跻。户一十七万六百八十,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公安,中。石首,中。松滋,中。枝江,下。潜江,下。旧治白氵付。至元二十七年,水圮城,迁今治。监利。中。
峡州路。下。宋峡州,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二千九百四十七。领县四:
夷凌,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还江北旧治。宜都,下。宋旧县。长阳,下。远安。下。至正初,达鲁花赤沙班迁县治于亭子山下。
安陆府。宋郢州,隶京西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隶宣慰司。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二:
长寿,中。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二年,还旧治。沔阳府。宋复州,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升为复州路。十五年,改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万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景陵。中。宋旧县。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宋荆门军,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为荆门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当阳。中。
德安府。宋旧府,属荆湖北路。宋咸淳七年,徙治汉阳。至元十三年,归附,还旧治,隶湖北边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为散府。三十年,改隶黄州路。后复隶宣慰司。旧领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应山五县。至元十五年,析应山县。隶随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领县四:
安陆,下。孝感,下。宋建炎中迁县治于紫资寨。至元十六年,还旧治。应城,中。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以兵乱,迁徙无常,即黄仙洞为州治。旧领随县。十五年,以德安府应山县来属。户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县二。
随县,下。应山下。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类聚》:辽阳路有澄州,知澄州当废于大德以后。及所属临溟、析木二县,复州及所属永康、化成二县,贵德州及所贵德、奉集二县,沈州、来远州,宜丰县、石城县俱废,以婆娑府、广宁府、盖州、懿州为四路,直隶中书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路为散府,懿州路为州,以隶之。省鹤野县入辽阳。十五年,析广宁,仍自行路事。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来属。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省警巡院及鹤野县入之。
州二:
盖州。下。金故州,属东京路。元初,升盖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属熊岳、汤池、秀岩三县入建安。八年,又省建安县入本州。旧史《成宗纪》元贞元年六月,盖州明山县螟。旧志无明山,未知何时省并。
懿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升懿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领顺安,灵山二县及义州之同昌县入本州。至正二年,又升懿州为路,以兴中、义州属之。
广宁府路。下。金广宁府,属北京路。元初,置广宁行帅府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改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少,降为散府,隶东京路。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旧领广宁、望平、闾阳、钟秀金志无此县。据王圻《续文献通考》增。四县。广宁已废。至元六年,省钟秀县入望平。户四千五百九十五。至顺钱稂户数。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复立行千户所。后改为县。望平。下。至元十五年,改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
旧志广宁府路下有肇州。按《金史·地理志》,肇州属上京路,领县一:始兴。《寰宇通志》与《明一统志》均引元志:开元城西南曰宁远县,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兰府,又南曰双城,直抵伊丽王都。正西曰谷州,西北曰上京。上京之南曰建州,西曰滨州。又西曰黄龙府,金改为利涉军。又西曰信州,治信武县。北曰肇州,治始兴县。东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东北曰哈州,曰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元废。是肇州入元已废。世祖于阿八剌忽立城名曰肇州,特以肇州为城名,非置经制州也。旧史载之,非是。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元初置行中书省于北京路,又置开元路宣抚司隶北京行省。中统四年,罢开元路宣抚司。至元二年,罢北京行省,置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抚司。十五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二十三年罢。是年七月,复置。至正十一年,罢海西辽东道巡防捕盗所,立镇宁州。
大宁路。上。金大定府,属北京路。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旧领兴中府及义、瑞、兴、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后复为大宁路。旧领大定、长兴、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众、武平、静封,三韩十一县。神山、静封二县久废。中统二年,省长兴县入大定,升三韩县为高州,升松山县为松州。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大定,下。龙山,下。至元四年,改属利州。后复来属。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中兴州。后复置。和众,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隶婆娑府。后府废,仍隶本路。至正二年,改属懿州路。旧领宏政、开义、同昌三县。至元六年,省同昌县入懿州,宏政、开义二县省入本州。
又置兴中州。旧领兴中、永德、兴城、宜氏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隶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属北京铬。元初因之。旧领瑞安、海阳、海滨三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韩县,属大定府。中统二年,升为高州,隶大宁路。
锦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永乐、安昌、神水、兴城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阜俗、龙山二县。元初,省阜俗县入本州,龙山县改隶大宁路。
惠州,下。辽故州。属大定府。金皇统三年,废。元初,复置。
川州。下。辽故州,金废。元初复置。
建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因之。旧领建平、永霸二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东宁路。本高丽西京。至元六年,高丽人崔垣等以西京府州县镇六十馀城来降。八年,且东宁府。兴高丽画慈悲岭为界。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设录事司。以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二十七年,罢东宁路,悉归本路所属诸城于高丽。此事旧史遗之。据《高丽史》补。本路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土山,下。中和。下。
镇一:
归化镇。按洪福源之叛,高丽徙余民于海岛,西京遂为邱墟。至崔垣以西京内属,所献六十余城,以徙民之故,多湮废。然据《高丽史》所载,龙州、灵州、铁州等处守臣皆为垣等所杀;则诸州尚置官吏。不尽为废郡也。
崔垣等所献之六十馀城,其地名之可考者,曰:定远府,郭州、抚州、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命一镇。灵州、慈州、嘉州、辽隶显州。顺州、辽头下城,在显州东北。殿州、宿州、德州、领江东、永清、通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三镇。昌州、铁州、领定戎一镇。唐安市州,辽隶东京道。泰州、辽隶上京道,金移治长春州。价州、朔州、宣州、辽隶会州,领宁朔、席岛二镇。成州、辽头下城,领树德一镇。熙州、孟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椵岛、宁得三镇。延州,领阳严一镇。云州。
沈阳路。金为沈州,属东京路。旧领乐郊、章义、辽滨、挹娄四县,因兵乱俱废。太宗四年,高丽人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馀城来降,立镇守司以抚其众。六年,徙其众于辽阳,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三年,又立沈州,以高丽质子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馀户,治沈州。元贞二年,并为沈州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领总管五,千户二十四,百户百二十五。户五千一百八十。至顺钱粮户数。
总管府所辖者曰:新城州,辽城州,哥忽州,建安州,南苏州,木底州,盖羊州,代那州,沧藤州,磨米州,积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以上十四州,并无城郭,是高丽降众,各以其酋长领之。
开元路,金会宁府,属上京路。旧领会宁、曲江、宜春三县,后俱废。太宗七年,即其地置开元、南京二万户府。至元四年,改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又改开元路,领咸平府。后析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开元路宁远县饥。是本路有宁远一属,其省并年分阙。户四千三百六十七。至顺钱粮户数。
咸平府。金旧府,属咸平路。旧领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八县,兵乱俱废。元初隶开元路。后改隶宣慰司。至正二年,降为咸平县。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金蒲与、合懒、恤品、曷苏馆、胡里改五路之地。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一曰斡朵怜;一曰孛苦江;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人皆水达达,无城郭,逐水草为居。户二万九百六。至顺钱粮户数。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领路十一、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十三。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汴粱路。上。宋开封府,为东京,属京畿路。金为南京,属南京路。太宗五年,崔立以南京降,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改汴粱路。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庐氏行襄樊二十州。至元八年,升申州府直隶行省,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割裕、唐、汝、邓、嵩、庐氏行襄樊七州隶之。九年。废延州入延津县。三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直隶行省,割息、颍二州隶之。旧领开封、祥符、阳武、通许、太康、中牟、杞、鄢陵、尉氏、扶沟、陈留、延津、洧川,封邱十四县。至元初,析郑州之荥泽、原武二县,析曹州之兰阳县来属。户三万一十八,口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旧设警巡院,至元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邱,中。金大定中,以河患,迁治新城。元初,又为河水所湮,复迁于故城。扶沟,下。阳武,下。杞,中。中统初,河决城北面,为水所圮。乃筑新城于河北岸置县。后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延津,下。兰阳,下。金析东明六乡为兰阳县,取首乡兰阳多为名。旧隶曹州,至元初来属。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留,下。
州五:
郑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密、荥泽七县。后析密县隶钧州,荥泽、原武二县隶开封府。领县四:
管城,下。倚郭。元初省司候司入之。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领县五:
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阵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领县五:
宛邱,下。西华,下。商水,下。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之。后复置。南顿,下。延祐二年,复商水镇为南顿县。项城。下。至大二年,复置。
钧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至元二年,析郑州之密县来属。领县三:
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襄邑、考城、柘城三县。元初,置仪封县于东明县之通安堡,隶本州。领县四: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金河南府,属南京路。元初改河南府路。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孟津、新安渑池九县。金升渑池县为韶州,至元八年仍为渑池县,改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一。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八:
洛阳,至正二十六年,罢洛阳嵩县宣慰司,嵩县当是至正间析洛阳县地置之。宜阳,下。永宁,下。登封,下。巩县,下。至正二十年,改立军州万户府。孟津,下。新安,下,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金故州,又改西安军。属河南路。元初,仍为陕州。旧领陕、灵宝、湖城、阌乡四县。至元二年,省湖城县入阌乡,降韶州渑池县来属。领县四:
陕县,下。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县,治灵宝。后复置灵宝县,以虢略为巡检司,并虢州之朱阳县入之。渑池。下。金韶州,置渑池司侯司。至元二年,省司侯司。八年,降州为县,隶本州。阌乡。下。
南阳府。金申州,属南阳路,以南阳县为治所。金志漏申州,不载。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之。二十五年,改属汴粱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子年数。领县二:
南阳,下。倚郭。有三鸦巡检司。镇平。下。本阳管镇,金末置县。
州五:
邓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金末析南阳县,置申州。元初,省淅川、顺阳二县入内乡县,升穰县之新野镇为县。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县三:
穰县,下。倚郭。内乡,下。新野。下。
唐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泌阳、比阳、湖阳、桐柏四县。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领县一:
泌阳。下。倚郭。元初废。至元九年,复置。大德五年,省入本州。至元十六年,知南阳府粱曾以唐、邓二州为襄阳府所夺,争之,复隶南阳府。唐、邓二州改隶襄阳府年分阙。
嵩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伊阳、福昌二县。后福昌改隶河南府。至元三年,省伊阳县入本州。领县一: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隶南阴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粱、郏城、鲁山、宝丰四县。至元三年,废郏城、宝丰入粱县。后复置郏县。领县三:
粱县,下。鲁山,下。郏县。下。
裕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隶南阳府。旧领方城、舞阳、叶三县。后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县。领县三:
方城,下。倚郭。叶县,下。舞阳。下。
汝宁府。金蔡州,属南京路。至元七年,改隶汴粱路。三十年,行省平章政事伯颜言:“蔡州去汴粱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为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四州隶之。旧领汝阳、遂平、上蔡、西平、确山、平舆六县。至元七年,省遂平、平舆二县入汝阳。后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
汝阳,下。倚郭。元初废,后置。上蔡,下。西平,下。确山,下。遂平。下。
州四:
颍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隶汝宁府。旧领汝阴、泰和、沈邱、颍上四县。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本州。后复置县三:
太和,下。沈邱,下。颍上。下。
息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中统三年废,四年复置。至元三年,罢息州安抚司,以其民隶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隶汝宁府,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至元三年,省四县入本州。后又置二县:
新蔡,下。至元四年置。真阳。下。
光州。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
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湖广行省。三十年,改隶汝宁府。领县三:
定城,下。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光山。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置县。
信阳州。下。宋信阳军,属京西北路。至元十四年,改信阳府,隶蕲黄宣慰司。十五年,降为州,属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改隶河南行省。三十年,来隶汝宁府。旧领罗山、信阳二县。至元二十年,以罗山当驲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山新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年数。领县二:
罗山,下。倚郭。信阳。下。
归德府。宋应天府。金改归德府,属南京路。金亡,宋复取之。元初,与亳州之酂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宪宗二年,置司、府、州、县官以抚定新附之民。至元八年,升为散府,直隶行省,以宿、亳、徐、邳四州隶之。旧领睢阳、宁陵、夏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至元二年,析虞城、砀山二县属济宁府,并谷熟县入睢阳,酂县入永州,又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夏邑二县俱隶本府。抄籍之数阙。至顺钱粮户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七。领县四:
睢阳,下。倚郭。永城,下。夏邑,下。旧隶永州。至元二年,来属。未几,废。至元八年,复置,以砀山入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至元二年降为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省永固县入萧县,省彭城县、录事司入本州。领县一: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置。至正八年,升徐州为总管府,以邳、宿、滕、峄四州隶之。十三年,降为武安州。以所辖县隶归德府,峄、滕二州仍隶益都路。
宿州。中。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废。中统三年,复置,改隶本府。旧领临淮、蕲、灵璧、符离四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省临淮、蕲、灵璧三县,并司候司入本州。四年,析灵璧县地入泗州。十七年,复置灵璧县来属,领县一:灵壁。下。
邳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废。中统三年,复置。至元八年,改隶本府。旧领下邳、兰陵、宿迁三县。元初以户少,省三县入本州。至元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隶淮安路。十五年,复来属,领县三:
下邳,下。州治所。城北有黄堌城。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宪宗二年,改隶归德府。旧领谯、酂、鹿邑、城父、卫真五县。后省城父县入谯,卫真县入鹿邑,酂县入永城。未几,复置城父。领县三:谯,下。鹿邑,下。城父。下。
襄阳路。下。宋襄阳府,属京西南路。至元十年,宋守将吕文焕以城降,改襄阳府为散府。十一年,升襄阳路总管府。旧领襄阳、邓城、宜城、谷城、南漳五县。元初,省邓城县入襄阳。至元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南阳府光化、枣阳二县来属。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兵乱废,至元十四年复置。南漳,下。旧纪:至元十四年,均州复立南漳县。南漳改隶均州及省并年分均无考。宜城,下。谷城,下。光化,下。枣阳。卞。
州二:
均州。下。宋故州,屙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宋行均州事徐鼎以城降,改隶湖北宣慰司。十九年,来属本路。领县二:
武当,下。兵乱,侨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郧县。下。宋郧乡县。至元十四年改。
房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知州李鉴以城降。十九年,改隶襄阳路。领县二: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置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江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江中州。后复置。罗田。下。兵乱县废。至元十二年,复置。大德中,迁县治于官渡沙。
黄州路。下。宋故州,属京西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旧纪:至元十四年,置宣慰司。疑误。十八年,又置黄蕲州宣慰司,治黄州路。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湖广行省。二十九年,复置淮西道宣慰司,以蕲州、黄州二路隶之。大德三年,罢淮西道宣慰司,蕲、黄二路改隶河南江北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蕲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宋故州,屙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隶淮西江北道。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合肥,上。倚郭。粱县,中。舒城。中。
州三:和州。中。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省入历阳。领县三: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宋无为军,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无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巢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至元十四年,置镇巢府。二十三年,降为巢州。二十八年,复为县。
六安州。下。宋六安军,辰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二年,改隶黄蕲州宣慰司。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又升为州。领县二: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宋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丰军,并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降为散府。二十八年,复升为路,降临濠府为濠州以隶之。至正十二年,置安丰分元帅府。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寿春,中。倚郭。安丰,下。霍邱,下。寿春、安丰、霍邱三具,宋隶寿春府。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元统二年,立准乡临水山巡检司。下蔡,下。与蒙城俱隶安丰府。二十八年,罢府,来属本路。蒙城。下。金属寿州。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
州一:
濠州。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安抚司,十五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隶本路。旧领钟离、定远二县。至元二十八年,降怀远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省荆山入之。
安庆路。下。宋安庆府,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宋将范文虎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旧领怀宁、宿松、望江、太湖、桐城五县。至元二年,析怀宁县境置灊山县。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大德元年置。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天历初,立铁柱于小孤山,号海门第一关。望江,下。大潮,中。桐城,中。宋末徙治枞阳,又徙于李阳河。元初,始还旧治。灊山。下。本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地。宋立四寨,仍隶怀宁县。至无中,置野人原寨。至治间,始析置灊山县,以山为名。
淮东道宣慰使司。皇庆二年,改淮东淮西道宣尉恰为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宋扬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淮东都元帅府。十四年,改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本路直隶行省。二十六年,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仍治扬州路,升本路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扬子,上。倚郭。宋永正县。至元二十八年,改扬子县,移治新城,省录事司入之。六合。下。
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三除州。下。宋故州。属准南东路处。至元十五年,改三除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之。来安,下。全椒。下。
泰州。上。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改泰州路总管府。至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海陵,上。倚郭。宋端平后,去县城五里别筑新城。后张土诚据之。如皋。下。
通州。中。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沙洲。宋建炎中有升州句容县姚、刘二姓避兵于沙上,其后遂称姚刘沙。宋嘉定中,置天赐监场。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
淮安路。上。宋楚州。又升属县山阳县为淮安军,又改军为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二十年,置淮安府路总管府,以临淮府,海宁、泗、安东三州隶之。二十七年,罢临淮府。旧领山阳、盐城、淮安、新城、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至元二十年,省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宋淮安县,至元十二年,以本县马罗军寨为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及新城县入之。盐城,上。桃园,下。本淮阳军之桃园镇,金盥淮滨县,后废。至元中置桃园县。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置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海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五年,升海州路,为总管府。又改为海宁府,旋降为州,隶淮安路。旧领录事司,朐山、东海、怀仁、沭阳四县。至元二十年,省东海县与录事司入朐山。领县三:
朐山,中。沭阳,下。赣榆。下。宋怀仁县,金改赣榆。
泗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泗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璧、睢宁五县。至元十六年,析瞧宁县属邳州。十七年,析灵璧县属宿州,以临淮府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省淮平县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来属。领县五:
临淮,下。虹县,下。宋故县,金废。元初复置。五河,下。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十四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县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入盱眙。天长。中。至正十五年,置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于本县。
州一,安东州。下。宋涟水军,后改安东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二年,置安东分元帅府。后改隶准安路,领县一:
涟水。下。
高邮府。宋高邮军,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二十年,降高邮路为府,隶扬州路,后改为散府,隶宣慰司。旧领录事司及高邮、兴化二县。至元二十年,废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省录事司入高邮县。户五万九十有八。至顺钱粮户数。领县三:
高邮,上。倚郭。兴化,中。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改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
荆湖北道宣慰司。至正十一年,兼都元帅府。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辂。上。宋为江陵府,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是年,置怀远、灵武二县,分处新民。未详何时裁并。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藩。改为中兴跻。户一十七万六百八十,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公安,中。石首,中。松滋,中。枝江,下。潜江,下。旧治白氵付。至元二十七年,水圮城,迁今治。监利。中。
峡州路。下。宋峡州,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二千九百四十七。领县四:
夷凌,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还江北旧治。宜都,下。宋旧县。长阳,下。远安。下。至正初,达鲁花赤沙班迁县治于亭子山下。
安陆府。宋郢州,隶京西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隶宣慰司。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二:
长寿,中。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二年,还旧治。沔阳府。宋复州,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升为复州路。十五年,改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万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景陵。中。宋旧县。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宋荆门军,属荆湖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为荆门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当阳。中。
德安府。宋旧府,属荆湖北路。宋咸淳七年,徙治汉阳。至元十三年,归附,还旧治,隶湖北边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为散府。三十年,改隶黄州路。后复隶宣慰司。旧领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应山五县。至元十五年,析应山县。隶随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领县四:
安陆,下。孝感,下。宋建炎中迁县治于紫资寨。至元十六年,还旧治。应城,中。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以兵乱,迁徙无常,即黄仙洞为州治。旧领随县。十五年,以德安府应山县来属。户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县二。
随县,下。应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