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杲之叔父蓽 王諶從叔摛 何憲 孔逷 孔珪 劉懷珍子靈哲 從父弟峻 劉沼 懷珍從子懷慰 懷慰子霽 杳 歊 懷珍從孫訏 懷珍族弟善明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位義興太守,〔一〕以善政聞。父粲為宋南郡王義宣丞相城局參軍,王舉兵,見殺。
杲之幼有孝行,宋司空劉勉見而奇之,謂曰:「見卿足使江漢崇望,杞梓發聲。」解褐奉朝請,稍遷尚書駕部郎。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葅〈氵蘥〉韭生韭雜菜。任昉嘗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嘗有二十七種。」
累遷尚書左丞。王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歷位黃門吏部郎,御史中丞,參大選。美容質,善言笑。嘗兼侍中夾侍,柳世隆在御坐,謂齊武帝曰:「庾杲之為蟬冕所映,彌有華采,陛下故當與其即真。」上甚悅。王儉仍曰:「國家以杲之清美,所以許其假職。若以其即真,當在胡諧之後。」
武帝嘗與朝臣商略,酒後謂群臣曰:「我後當得何諡?」群臣莫有答者。王儉因目杲之,從容曰:「陛下壽等南山,方與日月齊明,千載之後,豈是臣子輕所仰量。」時人雅歎其辯答。
杲之嘗兼主客郎對魏使,使問杲之曰:「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答曰:「朝廷既欲掃蕩京洛,剋復神州,所以家家賣宅耳。」魏使縮鼻而不答。
時諸王年少,不得妄稱接人,敕杲之及濟陽江淹五日一詣諸王,使申遊好。再遷尚書吏部郎,參大選事,太子右衛率,加通直常侍。九年卒,上甚惜之,諡曰貞子。
蓽字休野,杲之叔父也。仕齊為驃騎功曹史。博涉群書,有口辯。永明中與魏和親,以蓽兼散騎常侍,報使還,拜散騎侍郎、知東宮管記事。
後為荊州別駕,前後紀綱皆致富饒,蓽再為之,清身率下,杜絕請託,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飢寒。齊明帝聞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榮之。初,梁州人益州刺史鄧元起功勳甚著,名地卑瑣,願名挂士流。時始興忠武王憺為州將,元起位已高,而解巾不先州官,則不為鄉里所悉,元起乞上籍出身州從事,憺命蓽用之,蓽不從。憺大怒,召蓽責之曰:「元起已經我府,卿何為苟惜從事?」蓽曰:「府是尊府,州是蓽州,宜須品藻。」憺不能折,遂止。
累遷會稽郡丞,行郡府事。時承彫弊之後,百姓凶荒,米斗至數千,人多流散。蓽撫循甚有理,唯守公祿,清節愈厲,至有經日不舉火。太守永陽王聞而饋之,蓽謝不受。
天監元年卒,停屍無以斂,柩不能歸。梁武帝聞之,詔賜絹百疋,穀五百斛。
初,蓽為西楚望族,兄子杲之又有寵於齊武帝,蓽早歷顯官。鄉人樂藹有幹用,素與蓽不平,互相陵競。藹事齊豫章王嶷,嶷薨,藹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歸荊州。時蓽為州別駕,益忽藹。及梁武帝踐阼,藹以西朝勳,為御史中丞,蓽始得會稽行事,既恥之矣;會職事微有譴,帝以藹其鄉人也,使宣旨誨之。蓽大憤,故發病卒。
子喬復仕為荊州別駕,時元帝為荊州刺史,而州人范興話以寒賤仕叨九流,選為州主簿,又皇太子令及之,故元帝勒喬聽興話到職。及屬元日,府州朝賀,喬不肯就列,曰:「庾喬忝為端右,不能與小人范興話為雁行。」元帝聞,乃進喬而停興話。興話羞慚還家憤卒。世以喬為不墜家風。
喬子敻少聰慧,家富於財,好賓客,食必列鼎。又狀貌豐美,頤頰開張,人皆謂敻必為方伯,無餒乏之慮。及魏剋江陵,卒致餓死。時又有水軍都督褚蘿面甚尖危,有從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終。
王諶字仲和,東海郯人,晉少傅雅玄孫也。祖慶,員外常侍。父元閔,護軍司馬。
宋大明中,沈曇慶為徐州,辟諶為迎主簿,又為州迎從事,湘東王彧國常侍,鎮北行參軍。及彧即帝位,是為明帝,除司徒參軍,帶薛令,兼中書舍人。諶有學義,見親遇,常在左右。帝所行慘僻,諶屢諫不從,請退,坐此繫尚方。
後拜中書侍郎。明帝好圍棋,置圍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為圍棋州都大中正,諶與太子右率沈勃、尚書水部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為小中正,朝請褚思莊、傅楚之為清定訪問。後為尚書左丞,領東觀祭酒,即明帝所置總明觀也。遷黃門郎。
齊永明初,累遷豫章王太尉司馬。武帝與諶相遇於宋明之世,甚委任之。歷黃門郎,領驍騎將軍,太子中庶子。
諶貞正和謹,朝廷稱為善人,多與之厚。八年,轉冠軍將軍、長沙王車騎長史,徙廬江王中軍長史,又徙西陽王子明征虜長史,行南兗府州事。諶少貧,常自紡績,及通貴後,每為人說之,世稱其達。九年卒。
諶從叔摛,以博學見知。尚書令王儉嘗集才學之士,總校虛實,類物隸之,謂之隸事,自此始也。儉嘗使賓客隸事多者賞之,事皆窮,唯廬江何憲為勝,乃賞以五花簟、白團扇。坐簟執扇,容氣甚自得。摛後至,儉以所隸示之,曰:「卿能奪之乎?」摛操筆便成,文章既奧,辭亦華美,舉坐擊賞。摛乃命左右抽憲簟,手自掣取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者負之而趨。」竟陵王子良校試諸學士,唯摛問無不對。
為秣陵令,清直,請謁不行。羽林隊主潘敞有寵二宮,勢傾人主。婦弟犯法,敞為之請摛,摛投書於地,更鞭四十。敞怒譖之,明日而見代。
永明八年,天忽黃色照地,眾莫能解。司徒法曹王融上金天頌。摛曰:「是非金天,所謂榮光。」武帝大悅,用為永陽郡。後卒於尚書左丞。
何憲字子思,廬江灊人。博涉該通,群籍畢覽,天閣寶祕,人間散逸,無遺漏焉。任昉、劉渢共執祕閣四部書,試問其所知,自甲至丁,書說一事,并敘述作之體,連日累夜,莫見所遺。宗人何遁,退讓士也,見而美之,願與為友。
憲位本州別駕,國子博士。永明十年使于魏。
時又有孔逷字世遠,會稽山陰人也。好典故學,與王儉至交。昇明中為齊臺尚書儀曹郎,屢箴闕禮,多見信納。上謂王儉曰:「逷真所謂儀曹,不忝厥職也。」儉為宰相,逷常謀議幄帳,每及選用,頗失鄉曲情。儉從容啟上曰:「臣有孔逷,猶陛下之有臣。」永明中為太子家令卒。時人呼孔逷何憲為王儉三公。及卒,儉惜之,為撰祭文。
孔珪字德璋,〔二〕會稽山陰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靈產,泰始中,晉安太守,有隱遁之志。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泣滂沱。東出過錢唐北郭,輒於舟中遙拜杜子恭墓。自此至都,東向坐,不敢背側。元徽中,為中散大夫,頗解星文,好術數。齊高帝輔政,沈攸之起兵,靈產白高帝曰:「攸之兵眾雖強,以天時冥數而觀,無能為也。」高帝驗其言,擢遷光祿大夫,以簏盛靈產上靈臺,令其占候。餉靈產白羽扇、素隱几,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贈君古人之服。」當世榮之。
珪少學涉有美譽,太守王僧虔見而重之,引為主簿。舉秀才,再遷殿中郎。高帝為驃騎,取為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為尚書左丞,父憂去官。與兄仲智還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驕妒無禮,珪白太守王敬則殺之。
永明中,歷位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承用晉時張、杜律二十卷,武帝留心法令,數訊囚徒,詔獄官詳正舊注。先是尚書刪定郎王植撰定律,奏之,削其煩害,錄其允衷,取張斐注七百三十一條,杜預注七百九十一條,或二家兩釋於義乃備者,又取一百七條,其注相同者取一百三條,集為一書,凡一千七百三十二條,〔三〕為二十卷。請付外詳校,擿其違謬。詔從之。於是公卿八座參議,考正舊注,有輕重處,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從輕。其中朝議不能斷者,則制旨平決。至九年,珪表上律文二十卷,錄序一卷,又立律學助教,依五經例,詔報從之。事竟不行。轉御史中丞。
建武初,為平西長史、南郡太守。珪以魏連歲南伐,百姓死傷,乃上表陳通和之策,帝不從。徵侍中,不行,留本任。
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又與琅邪王思遠、廬江何點、點弟胤並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几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翦。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珪笑答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效蕃。」王晏嘗鳴鼓吹候之,聞群蛙鳴,曰:「此殊聒人耳。」珪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晏甚有慚色。
永元元年,為都官尚書,遷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三年,珪疾,東昏屏除,以床舁之走,因此疾甚,遂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漢膠東康王寄之後也。其先劉植為平原太守,因家焉。祖昶從慕容德南度河,因家于北海都昌。宋武帝平齊,以為青州中從事,位至員外常侍。伯父奉伯,宋世位至陳南頓二郡太守。
懷珍幼隨奉伯至壽陽,豫州刺史趙伯符出獵,百姓聚觀,懷珍獨避不視,奉伯異之,曰:「此兒方興吾家。」本州辟主簿。
元嘉二十八年,亡命司馬順則聚黨東陽,州遣懷珍將數千人討平之。宋文帝問破賊事,懷珍讓功不肯當,親人怪問焉,懷珍曰:「昔國子尼恥陳河間之級,吾豈能論邦域之捷哉。」時人稱之。
江夏王義恭出鎮盱眙,道遇懷珍,以應對見重,取為驃騎長史兼墨曹行參軍。〔四〕孝建初,為義恭大司馬參軍、直閤將軍,隨府轉太宰參軍。
大明二年,以軍功拜樂陵河間二郡太守,賜爵廣晉縣侯。司空竟陵王誕反,郡人王弼門族甚盛,勸懷珍起兵助誕,懷珍殺之。帝嘉其誠,除豫章王子尚車騎參軍,母憂去職。服闋,見江夏王義恭,義恭曰:「別子多年,那得不老?」對曰:「公恩未報,何敢便老。」義恭善其對。
累遷黃門郎,領虎賁中郎將。桂陽王休範反,加懷珍前將軍,守石頭。出為豫州刺史,加督。建平王景素反,懷珍遣子靈哲領兵赴建鄴。沈攸之在荊楚,遣使人許天保說結懷珍,斬之,送首於齊高帝,封中宿縣侯,進平南將軍,增督二州。
初,宋孝武世,齊高帝為舍人,懷珍為直閤,相遇早舊。懷珍假還青州,高帝有白驄馬,齧人,不可騎,送與懷珍別。懷珍報上百匹絹。或謂懷珍曰:「蕭公此馬不中騎,是以與君耳。君報百匹,不亦多乎?」懷珍曰:「蕭君局量堂堂,寧應負人此絹。吾方欲以身名託之,豈計錢物多少。」
高帝輔政,以懷珍內資未多,徵為都官尚書,領前將軍。以第四子晃代為豫州刺史。或疑懷珍不受代,高帝曰:「我布衣時,懷珍便推懷投款,況在今日,寧當有異。」晃發經日,疑論不止,上乃遣軍主房靈人領百騎進送晃。〔五〕謂靈人曰:「論者謂懷珍必有異同,我期之有素,必不應爾。卿是其鄉里,故遣卿行,非唯衛新,亦以迎故。」懷珍還,乃授相國右司馬。
及齊臺建,朝士人人爭為臣吏,以懷珍為宋臺右衛。懷珍謂帝曰:「人皆迎新,臣獨送故,豈以臣篤於本乎。」齊建元元年,轉左衛將軍,加給事中,改封霄城侯。
懷珍年老,以禁旅辛勤,求為閑職,轉光祿大夫,卒。遺言薄葬。贈雍州刺史,諡敬侯。
子靈哲字文明,位齊郡太守、前軍將軍。靈哲所生母嘗病,靈哲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與藥曰:「可取此食之,疾立可愈。」靈哲驚覺,於枕間得之,如言而疾愈。藥似竹根,於齋前種,葉似〈蔦,灬改几〉茈。
嫡母崔氏及兄子景煥,泰始中為魏所獲。靈哲為布衣,不聽樂。及懷珍卒,當襲爵,靈哲固辭,以兄子在魏,存亡未測,無容越當茅土。朝廷義之。
靈哲傾產贖嫡母及景煥,累年不能得。武帝哀之,令北使者請之,魏人送以還南,襲懷珍封爵。靈哲位兗州刺史,隆昌元年卒。
峻字孝標,本名法武,懷珍從父弟也。父琁之,〔六〕仕宋為始興內史。
峻生期月而琁之卒,其母許氏攜峻及其兄法鳳還鄉里。宋泰始初,魏剋青州,峻時年八歲,為人所略為奴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寶愍峻,以束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戚屬,更徙之代都。居貧不自立,與母並出家為尼僧,既而還俗。峻好學,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鬚髮,及覺復讀,其精力如此。時魏孝文選盡物望,江南人士才學之徒,咸見申擢,峻兄弟不蒙選拔。
齊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標。自以少時未開悟,晚更厲精,明慧過人。苦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於是博極群書,文藻秀出。故其自序云:「黌中濟濟皆升堂,亦有愚者解衣裳。」言其少年魯鈍也。時竟陵王子良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尚書徐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齊明帝時,蕭遙欣為豫州,引為府刑獄,禮遇甚厚。遙欣尋卒,久不調。
梁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祕閣。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雅重峻,及安成王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因遊東陽紫巖山,築室居焉。為山栖志,其文甚美。
初,梁武帝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時范雲、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帝乃悅,加其賞賚。會策錦被事,咸言已罄,〔七〕帝試呼問峻,峻時貧悴冗散,忽請紙筆,疏十餘事,坐客皆驚,帝不覺失色。自是惡之,不復引見。及峻類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諸學士撰華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見用。乃著辯命論以寄其懷。論成,中山劉沼致書以難之,凡再反,峻並為申析以答之。會沼卒,不見峻後報者,峻乃為書以序其事。其文論並多不載。
峻又嘗為自序,其略云:
余自比馮敬通,而有同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逢中興明君,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於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轗軻。此三同也。敬通當更始世,手握兵符,躍馬肉食;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敬通膂力剛強,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三異也。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而彌盛;余聲塵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所以力自為序,遺之好事云。
峻本將門,兄法鳳自北歸,改名孝慶字仲昌。早有幹略,齊末為兗州刺史,舉兵應梁武,封餘干男,歷官顯重。峻獨篤志好學,居東陽,吳、會人士多從其學。普通三年卒,年六十。〔八〕門人諡曰玄靖先生。
劉沼字明信,中山魏昌人。六世祖輿,晉驃騎將軍。沼幼善屬文,及長博學,位終秣陵令。
懷慰字彥泰,懷珍從子也。祖奉伯,宋元嘉中為冠軍長史。父乘人,冀州刺史,〔九〕死於義嘉事。懷慰持喪不食醯醬,冬日不用絮衣,養孤弟妹,事寡叔母,皆有恩義。仕宋為尚書駕部郎。懷慰宗從善明等為齊高帝心腹,懷慰亦預焉。
齊國建,上欲置齊郡於都下。議者以江右土沃,流人所歸,乃置於瓜步,以懷慰為輔國將軍、齊郡太守。上謂懷慰曰:「齊邦是王業所基,吾方欲以為顯任,經理之事,一以委卿。」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口。」
懷慰至郡,修城郭,安集居人,墾廢田二百頃,決沉湖灌溉。不受禮謁,人有餉其新米一斛者,懷慰出所食麥飯示之曰:「食有餘,幸不煩此。」因著廉吏論以達其意。高帝聞之,手敕褒賞。進督秦、沛二郡,妻子在都,賜米三百石。兗州刺史柳世隆與懷慰書曰:「膠東流化,潁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云。」
懷慰本名聞慰,武帝即位,以與舅氏名同,敕改之。後兼安陸王北中郎司馬,卒。明帝即位,謂僕射徐孝嗣曰:「劉懷慰若在,朝廷不憂無清吏也。」子霽、杳、歊。
霽字士湮,〔一0〕九歲能誦左氏傳。十四居父憂,有至性,每哭輒嘔血。家貧,與弟杳、歊勵志勤學。及長,博涉多通。梁天監中,歷位西昌相,尚書主客侍郎,海鹽令。霽前後宰二邑,並以和理稱。後除建康令,不拜。
母明氏寢疾,霽年已五十,衣不解帶者七旬,誦觀世音經數萬遍。夜中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算盡,君精誠篤志,當相為申延。」後六十餘日乃亡。霽廬于墓,哀慟過禮,常有雙白鶴循翔廬側,處士阮孝緒致書抑譬焉。霽思慕不已,未終喪而卒。著釋俗語八卷,文集十卷。
杳字士深,年數歲,徵士明僧紹見之,撫而言曰:「此兒實千里之駒。」十三丁父憂,每哭,哀感行路。梁天監中,為宣惠豫章王行參軍。
杳博綜群書,沈約、任昉以下每有遺忘,皆訪問焉。嘗於約坐語及宗廟犧樽,約云:「鄭玄答張逸謂為畫鳳皇尾婆娑然。今無復此器,則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必可安。古者樽彝皆刻木為鳥獸,鑿頂及背以出內酒。魏時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樽作犧牛形。晉永嘉中,賊曹嶷於青州發齊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為牛象。二處皆古之遺器,知非虛也。」約大以為然。約又云:「何承天纂文奇博,其書載張仲師及長頸王事,此何所出?」杳曰:「仲師長尺二寸,唯出論衡。〔一一〕長頸是毗騫王,朱建安扶南以南記云:『古來至今不死』。」約即取二書尋檢,一如杳言。約郊居宅時新構閣齋,杳為贊二首,并以所撰文章呈約,約即命工書人題其贊於壁。仍報杳書,共相歎美。又在任昉坐,有人餉昉沖酒而作榐字,昉問杳此字是不,杳曰:「葛洪字苑作木旁{乂石}。」昉又曰:「酒有千日醉,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醉。亦其例。」昉大驚曰:「吾自當遺忘,實不憶此。」杳云:「出楊元鳳所撰置郡事。元鳳是魏代人,此書仍載其賦『三重五品,商溪況里』。」昉即檢楊記,言皆不差。王僧孺被使撰譜,訪杳血脈所因。杳云:「桓譚新論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並效周譜。』以此而推,當起周代。」僧孺歎曰:「可謂得所未聞。」周捨又問杳尚書著紫荷橐,相傳云挈囊,竟何所出?」杳曰:「張安世傳云:〔一二〕『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韋昭、張晏注並曰:『橐,囊也。簪筆以待顧問。』范岫撰字書音訓又訪杳焉。尋佐周捨撰國史。
出為臨津令,有善績,秩滿,縣三百餘人詣闕請留,敕許焉。後詹事徐勉舉杳及顧協等五人入華林撰遍略,書成,以晉安王府參軍兼廷尉正,以足疾解。因著林庭賦,王僧孺見而歎曰:「郊居以後,無復此作。」累遷尚書儀曹郎,僕射徐勉以臺閣文議專委杳焉。出為餘姚令,在縣清潔。湘東王繹發教褒美之。
大通元年,為步兵校尉,兼東宮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謂曰:「酒非卿所好,而為酒廚之職,政為卿不愧古人耳。」太子有瓠食器,因以賜焉,曰:「卿有古人之風,故遺卿古人之器。」俄有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薨,新宮建,舊人例無停者,敕特留杳焉。僕射何敬容奏轉杳王府諮議,武帝曰:「劉杳須先經中書。」仍除中書侍郎。尋為平西湘東諮議參軍,兼舍人、著作如故。遷尚書左丞,卒。
杳清儉無所嗜好,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臨終遺命:「斂以法服,載以露車,還葬舊墓,隨得一地,容棺而已。不得設靈筵及祭醊。」其子遵行之。
撰要雅五卷,楚辭草木疏一卷,高士傳二卷,東宮新舊記三十卷,古今四部書目五卷,文集十五卷,並行於世。
歊字士光,生夕有香氣,氛氳滿室。幼有識慧,四歲喪父,與群兒同處,獨不戲弄。六歲誦論語、毛詩,意所不解,便能問難。十二讀莊子逍遙篇曰:「此可解耳。」客問之,隨問而答,皆有情理,家人每異之,謂為神童。及長,博學有文才,不娶不仕,與族弟訏並隱居求志,遨遊林澤,以山水書籍相娛而已。
奉母兄以孝悌稱,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須,口未及言,歊已先知,手自營辦,狼狽供奉。母每疾病,夢歊進藥,及翌日轉有間效,其誠感如此。性重興樂,尤愛山水,登危履嶮,必盡幽遐,人莫能及,皆歎其有濟勝之具。常欲避人世,以母老不忍違。每隨兄霽、杳從宦。
少時好施,務周人之急,人或遺之,亦不拒也。久而歎曰:「受人者必報;不則有愧於人。吾固無以報人,豈可常有愧乎。」
天監十七年,忽著革終論。以為:
形者無知之質,神者有知之性。有知不獨存,依無知以自立,故形之於神,逆旅之館耳。及其死也,神去此館,速朽得理。是以子羽沈川,漢伯方壙,文楚黃壤,士安麻索:此四子者得理也。若從四子而遊,則平生之志得矣。然積習生常,難卒改革,一朝肆志,儻不見從。今欲翦截煩厚,務存儉易,進不裸尸,退異常俗,〔一三〕不傷存者之念,有合至人之道。且張奐止用幅巾,王肅唯盥手足,范冉斂畢便葬,爰珍無設筵几,〔一四〕文度故舟為棺,子廉牛車載柩,叔起誡絕墳隴,康成使無卜吉。此數公者,尚或如之,況為吾人,而尚華泰。今欲髣彿景行,以為軌則。氣絕不須復魂,盥漱而斂。以一千錢市成棺,單故裙衫,衣巾枕履。此外送往之具,棺中常物,一不得有所施。世多信李、彭之言,可謂惑矣。余以孔、釋為師,差無此惑。斂訖,載以露車,歸於舊山,隨得一地,地足為坎,坎足容棺。不須塼甓,不勞封樹,勿設祭饗,勿置几筵。其蒸嘗繼嗣,言象所絕,事止余身,無傷世教。
初,訏之疾,歊盡心救療,及卒哀傷,為之誄,又著悲友賦以序哀情。忽有老人無因而至,謂曰:「君心力堅猛,必破死生;但運會所至,不得久留一方耳。」彈指而去。歊心知其異,試遣尋之,莫知其所。於是信心彌篤。既而寢疾,恐貽母憂,乃自言笑,勉進湯藥。謂兄霽、杳曰:「兩兄祿仕,足伸供養。歊之歸泉,復何所憾。願深割無益之悲。」十八年,年三十二卒。
始沙門釋寶誌遇歊於興皇寺,驚起曰:「隱居學道,清淨登仙。」如此三說。歊未死之春,有人為其庭中栽柿,歊謂兄子弇曰:「吾不見此實,爾其勿言。」至秋而亡,人以為知命。親故誄其行跡,諡曰貞節處士。
先是有太中大夫琅邪王敬胤以天監八年卒,遺命:「不得設復魄旌旐,一蘆{艹廢}藉下,一枚覆上。吾氣絕便沐浴,籃輿載尸,還忠侯大夫隧中。若不行此,則戮吾尸於九泉。」敬胤外甥許慧詔因阮研以聞。詔曰:「敬胤令其息崇素,氣絕便沐浴,藉以二蘆{艹廢},鑿地周身,歸葬忠侯。此達生之格言,賢夫玉匣石槨遠矣。然子於父命,亦有所從有所不從。今崇素若信遺意,土周淺薄,屬辟不施,一朝見侵狐鼠,戮屍已甚。父可以訓子,子亦不可行之。外內易棺,此自奉親之情,藉土而葬,亦通人之意。宜兩捨兩取,以達父子之志。棺周於身,土周於槨,去其牲奠,斂以時服。一可以申情,二可以稱家。禮教無違,生死無辱,此故當為安也。」
訏字彥度,懷珍從孫也。祖承宗,宋太宰參軍。父靈真,齊鎮西諮議、武昌太守。
訏幼稱純孝,數歲父母繼卒,訏居喪哭泣孺慕,幾至滅性,赴弔者莫不傷焉。後為伯父所養,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篤至,為宗族所稱。自傷早孤,人有誤觸其諱者,未嘗不感結流涕。長兄絜為娉妻,剋日成婚,訏聞而逃匿,事息乃還。
本州刺史張稷辟為主簿,主者檄召訏,乃挂檄於樹而逃。陳留阮孝緒博學隱居,不交當世,恒居一鹿床,環植竹木,寢處其中,時人造之,未嘗見也。訏經一造,孝緒即顧以神交。訏族兄歊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攜,故都下謂之三隱。
訏善玄言,尤精意釋典,曾與歊聽講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尚書郎何炯嘗遇之於路,曰:「此人風神穎俊,蓋荀奉倩、衛叔寶之流也。」命駕造門,拒而不見。族祖孝標與書稱之曰:「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皆儉歲之粱稷,寒年之纖纊。」
訏嘗著穀皮巾,披納衣,每遊山澤,輒留連忘返。神理閑正,姿貌甚華,在林谷之間,意氣彌遠,或有遇之者,皆謂神人。家甚貧苦,併日而食,隆冬之月,或無氈絮,訏處之晏然,人不覺其飢寒也。自少至長,無喜慍之色。每於可競之地,輒以不競勝之。或有加陵之者,莫不退而愧服,由是眾論咸歸重焉。
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一五〕臨終執歊手曰:「氣絕便斂,斂畢即埋,靈筵一不須立。勿設饗祀,無求繼嗣。」歊從而行之。宗人至友,相與刊石立銘,諡曰玄貞處士。
善明,懷珍族弟也。父懷人,仕宋為齊、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粥,開倉以救,鄉里多獲全濟,百姓呼其家田為續命田。
善明少而靜處讀書,刺史杜驥聞名候之,辭不相見。年四十,刺史劉道隆辟為中從事。懷人謂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復欲見汝立官也。」善明應辟,仍舉秀才。宋孝武見其策強直,甚異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應之。時州居東陽城,善明家在郭內,不能自拔。伯父彌之詭說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領軍主張靈慶等五千人援安都。彌之出門,密謂部曲曰:「始免禍坑矣。」行至下邳,乃背文秀,善明從伯懷恭為北海太守,據郡相應。善明密契,收集門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斬關奔北海。族兄乘人又聚眾勃海以應朝廷。〔一六〕而彌之尋為薛安都所殺,明帝贈青州刺史。以乘人為冀州刺史,善明為北海太守,除尚書金部郎。乘人病卒〔一七〕,仍以善明為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海陵太守,郡境邊海,無樹木,善明課人種榆檟雜果,遂獲其利。還為直閤將軍。
五年,魏剋青州,善明母在焉,移置代郡。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明帝每見,為之歎息。轉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魏,不願西行,泣涕固請,見許。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議令善明舉人。善明舉州鄉北平田惠紹使魏,贖母還。
時宋後廢帝新立,群臣執政,善明獨事齊高帝,委身歸誠。出為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善明從弟僧副與善明俱知名於鄉里,泰始初,魏攻淮北,僧副將部曲二千人東依海島。齊高帝在淮陰,壯其所為,召與相見,引為安成王撫軍參軍。後廢帝肆暴,高帝憂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聲論。使密告善明及東海太守垣崇祖,使動魏兵。善明勸靜以待之,高帝納焉。
廢帝見殺,善明為高帝驃騎諮議、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沈攸之反,高帝深以為憂。善明獻計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縱情蓄斂,苞藏賊志,於焉十年。性既險躁,才非持重,起逆累旬,遲回不進,豈應有所待也?一則闇於兵機,二則人情離怨,三則有掣肘之患,四則天奪其魄。本疑其輕速,掩襲未備;今六師齊奮,諸侯同舉,此已籠之鳥耳。」事平,高帝召善明還都,謂曰:「卿策沈攸之,雖張良、陳平適如此耳。」仍遷太尉右司馬。
齊臺建,為右衛將軍,辭疾不拜。司空褚彥回謂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從來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詎得便學松、喬邪。」善明答曰:「我本無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驅馳。天地廓清,朝廷濟濟,鄙吝既申,〔一八〕不敢昧於富貴矣。」
高帝踐阼,以善明勳誠,欲與之祿,召謂曰:「淮南近畿,國之形勝,非親賢不居,卿與我臥理之。」乃代明帝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淦伯。〔一九〕善明至郡,上表陳事凡一十一條:其一以為「天地開創,宜存問遠方,廣宣慈澤」。其二以為「京都遠近所歸,宜遣醫藥,問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隨宜量賜」。其三以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謂今下赦書,宜令事實相副」。其四以為「劉昶猶存,容能送死境上,諸城宜應嚴備」。其五以為「宜除宋氏大明以來苛政細制,以崇簡易」。其六以為「凡諸土木之費,且可權停」。其七以為「帝子王女,宜崇儉約」。其八以為「宜詔百官及府州郡縣,各貢讜言,以弘廣唐、虞之美」。其九以為「忠貞孝悌,宜擢以殊階;清儉苦節,應授以政務」。其十以為「革命惟始,宜擇才北使」。其十一以為「交州險敻,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今宜懷以恩德,未應遠勞將士,搖動邊甿」。又撰賢聖雜語奏之,託以諷諫。上優詔答之。
又諫起宣陽門,表陳:「宜明守宰賞罰,立學校,制齊禮,開賓館以接鄰國。」上答曰:「夫賞罰以懲守宰,飾館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更撰新禮,或非易制。國學之美,已敕公卿。宣陽門今敕停。寡德多闕,思復有聞。」
善明身長七尺九寸,質素不好聲色,所居茅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剗削。少立節行,常云:「在家當孝,為吏當清,子孫楷栻足矣。」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崔祖思怪而問之,答曰:「管子云,鮑叔知我。」〔二0〕因流涕曰:「方寸亂矣,豈暇為廉。」所得金錢皆以贖母。及母至,清節方峻。所歷之職,廉簡不煩,俸祿散之親友。
與崔祖思友善,祖思出為青冀二州,善明遺書敘舊,因相勗以忠概。及聞祖思死,慟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遺命薄殯。贈左將軍、豫州刺史,諡烈伯。子滌嗣。
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高帝聞其清貧,賜滌家葛塘屯穀五百斛,曰:「葛屯亦吾之垣下,令後世知其見異。」
善明從弟僧副字士雲,位前將軍,封豐陽男,卒於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上圖功臣像讚,僧副亦在焉。
兄法護字士伯,有學業,位濟陰太守。
論曰:詩稱「抑抑威儀,惟人之則。」又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觀夫杲之風流所得,休野行己之度,蓋其有焉。仲和性履所遵,德璋業尚所守,殆人望也。懷珍宗族文質斌斌,自宋至梁,時移三代,或以隱節取高,或以文雅見重。古人云立言立德,斯門其有之乎。
校勘記
〔一〕 祖深之位義興太守 張森楷南史校勘記:「南齊書作『祖深之,雍州刺史』。梁書庾蓽傳作『深之,應州刺史』。宋書孝武紀有大明五年庾深之為豫州刺史文;海陵王休茂傳稱深之轉海陵王司馬見害,贈雍州刺史。不云為義興太守,即守義興,亦非終於其官也。當以南齊書為是。」
〔二〕 孔珪字德璋 「孔珪」南齊書作「孔稚珪」,有傳。此避唐高宗小名而省。
〔三〕 凡一千七百三十二條 「七」各本作「五」,據上所舉條數核之,「五」為「七」之誤,今改正。
〔四〕 取為驃騎長史兼墨曹行參軍 「史」字疑衍文。按宋、齊官制,諸曹有「署正參軍」,有「署行參軍」,其行參軍無署者為「長兼員」。此不當有「史」字。
〔五〕 上乃遣軍主房靈人領百騎進送晃 「靈人」南齊書作「靈民」,此避唐諱改。
〔六〕 父琁之 「琁之」梁書作「珽」。
〔七〕 會策錦被事咸言已罄 「會」各本作「曾」,據冊府元龜二一八改。
〔八〕 普通三年卒年六十 按梁書及宋本冊府元龜五九五作「普通二年卒,年六十」。據上文「宋泰始初,青州陷魏,竣年八歲」,則峻生於宋大明二年,至梁普通二年應為六十五歲。卒於普通三年,則應為六十六歲。疑「六十」下脫「五」字或「六」字。
〔九〕 父乘人冀州刺史 「乘人」南齊書作「乘民」,此避唐諱改。後劉善明傳「父懷人」同。
〔一0〕霽字士湮 「士湮」梁書作「士烜」。按古人名與字相應,梁書是。
〔一一〕仲師長尺二寸唯出論衡 檢今本論衡作「潁川張仲師長一丈二寸」,殆誤。按太平御覽三七八引何承天纂文作「潁川張仲師長二尺二寸」。「一尺二寸」與「二尺二寸」,未知孰是。
〔一二〕張安世傳云 當作「趙充國傳云」,見漢書。
〔一三〕進不裸尸退異常俗 「異」各本作「畢」,據梁書改。
〔一四〕爰珍無設筵几 「爰珍」梁書作「奚珍」,未知孰是。
〔一五〕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 「十」字各本並脫,據梁書補。按上云「本州刺史張稷辟為主簿」。據梁書本傳「劉訏平原人」,平原屬冀州;又據武帝紀,張稷為青冀二州刺史在天監十年,可證劉訏之死必在十年以後。
〔一六〕族兄乘人又聚眾勃海以應朝廷 「眾」字各本並脫,據南齊書補。
〔一七〕乘人病卒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按劉懷慰傳云,父乘民死於義嘉事難,與此互異,當有一誤。」
〔一八〕鄙吝既申 「鄙吝」南齊書作「鄙懷」。
〔一九〕封新淦伯 「新淦」各本作「新塗」,據通志改。
〔二0〕管子云鮑叔知我 「鮑叔」各本作「夷吾」,據冊府元龜七五三改。按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少時嘗與鮑叔牙游。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位義興太守,〔一〕以善政聞。父粲為宋南郡王義宣丞相城局參軍,王舉兵,見殺。
杲之幼有孝行,宋司空劉勉見而奇之,謂曰:「見卿足使江漢崇望,杞梓發聲。」解褐奉朝請,稍遷尚書駕部郎。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葅〈氵蘥〉韭生韭雜菜。任昉嘗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嘗有二十七種。」
累遷尚書左丞。王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歷位黃門吏部郎,御史中丞,參大選。美容質,善言笑。嘗兼侍中夾侍,柳世隆在御坐,謂齊武帝曰:「庾杲之為蟬冕所映,彌有華采,陛下故當與其即真。」上甚悅。王儉仍曰:「國家以杲之清美,所以許其假職。若以其即真,當在胡諧之後。」
武帝嘗與朝臣商略,酒後謂群臣曰:「我後當得何諡?」群臣莫有答者。王儉因目杲之,從容曰:「陛下壽等南山,方與日月齊明,千載之後,豈是臣子輕所仰量。」時人雅歎其辯答。
杲之嘗兼主客郎對魏使,使問杲之曰:「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答曰:「朝廷既欲掃蕩京洛,剋復神州,所以家家賣宅耳。」魏使縮鼻而不答。
時諸王年少,不得妄稱接人,敕杲之及濟陽江淹五日一詣諸王,使申遊好。再遷尚書吏部郎,參大選事,太子右衛率,加通直常侍。九年卒,上甚惜之,諡曰貞子。
蓽字休野,杲之叔父也。仕齊為驃騎功曹史。博涉群書,有口辯。永明中與魏和親,以蓽兼散騎常侍,報使還,拜散騎侍郎、知東宮管記事。
後為荊州別駕,前後紀綱皆致富饒,蓽再為之,清身率下,杜絕請託,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飢寒。齊明帝聞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榮之。初,梁州人益州刺史鄧元起功勳甚著,名地卑瑣,願名挂士流。時始興忠武王憺為州將,元起位已高,而解巾不先州官,則不為鄉里所悉,元起乞上籍出身州從事,憺命蓽用之,蓽不從。憺大怒,召蓽責之曰:「元起已經我府,卿何為苟惜從事?」蓽曰:「府是尊府,州是蓽州,宜須品藻。」憺不能折,遂止。
累遷會稽郡丞,行郡府事。時承彫弊之後,百姓凶荒,米斗至數千,人多流散。蓽撫循甚有理,唯守公祿,清節愈厲,至有經日不舉火。太守永陽王聞而饋之,蓽謝不受。
天監元年卒,停屍無以斂,柩不能歸。梁武帝聞之,詔賜絹百疋,穀五百斛。
初,蓽為西楚望族,兄子杲之又有寵於齊武帝,蓽早歷顯官。鄉人樂藹有幹用,素與蓽不平,互相陵競。藹事齊豫章王嶷,嶷薨,藹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歸荊州。時蓽為州別駕,益忽藹。及梁武帝踐阼,藹以西朝勳,為御史中丞,蓽始得會稽行事,既恥之矣;會職事微有譴,帝以藹其鄉人也,使宣旨誨之。蓽大憤,故發病卒。
子喬復仕為荊州別駕,時元帝為荊州刺史,而州人范興話以寒賤仕叨九流,選為州主簿,又皇太子令及之,故元帝勒喬聽興話到職。及屬元日,府州朝賀,喬不肯就列,曰:「庾喬忝為端右,不能與小人范興話為雁行。」元帝聞,乃進喬而停興話。興話羞慚還家憤卒。世以喬為不墜家風。
喬子敻少聰慧,家富於財,好賓客,食必列鼎。又狀貌豐美,頤頰開張,人皆謂敻必為方伯,無餒乏之慮。及魏剋江陵,卒致餓死。時又有水軍都督褚蘿面甚尖危,有從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終。
王諶字仲和,東海郯人,晉少傅雅玄孫也。祖慶,員外常侍。父元閔,護軍司馬。
宋大明中,沈曇慶為徐州,辟諶為迎主簿,又為州迎從事,湘東王彧國常侍,鎮北行參軍。及彧即帝位,是為明帝,除司徒參軍,帶薛令,兼中書舍人。諶有學義,見親遇,常在左右。帝所行慘僻,諶屢諫不從,請退,坐此繫尚方。
後拜中書侍郎。明帝好圍棋,置圍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為圍棋州都大中正,諶與太子右率沈勃、尚書水部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為小中正,朝請褚思莊、傅楚之為清定訪問。後為尚書左丞,領東觀祭酒,即明帝所置總明觀也。遷黃門郎。
齊永明初,累遷豫章王太尉司馬。武帝與諶相遇於宋明之世,甚委任之。歷黃門郎,領驍騎將軍,太子中庶子。
諶貞正和謹,朝廷稱為善人,多與之厚。八年,轉冠軍將軍、長沙王車騎長史,徙廬江王中軍長史,又徙西陽王子明征虜長史,行南兗府州事。諶少貧,常自紡績,及通貴後,每為人說之,世稱其達。九年卒。
諶從叔摛,以博學見知。尚書令王儉嘗集才學之士,總校虛實,類物隸之,謂之隸事,自此始也。儉嘗使賓客隸事多者賞之,事皆窮,唯廬江何憲為勝,乃賞以五花簟、白團扇。坐簟執扇,容氣甚自得。摛後至,儉以所隸示之,曰:「卿能奪之乎?」摛操筆便成,文章既奧,辭亦華美,舉坐擊賞。摛乃命左右抽憲簟,手自掣取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者負之而趨。」竟陵王子良校試諸學士,唯摛問無不對。
為秣陵令,清直,請謁不行。羽林隊主潘敞有寵二宮,勢傾人主。婦弟犯法,敞為之請摛,摛投書於地,更鞭四十。敞怒譖之,明日而見代。
永明八年,天忽黃色照地,眾莫能解。司徒法曹王融上金天頌。摛曰:「是非金天,所謂榮光。」武帝大悅,用為永陽郡。後卒於尚書左丞。
何憲字子思,廬江灊人。博涉該通,群籍畢覽,天閣寶祕,人間散逸,無遺漏焉。任昉、劉渢共執祕閣四部書,試問其所知,自甲至丁,書說一事,并敘述作之體,連日累夜,莫見所遺。宗人何遁,退讓士也,見而美之,願與為友。
憲位本州別駕,國子博士。永明十年使于魏。
時又有孔逷字世遠,會稽山陰人也。好典故學,與王儉至交。昇明中為齊臺尚書儀曹郎,屢箴闕禮,多見信納。上謂王儉曰:「逷真所謂儀曹,不忝厥職也。」儉為宰相,逷常謀議幄帳,每及選用,頗失鄉曲情。儉從容啟上曰:「臣有孔逷,猶陛下之有臣。」永明中為太子家令卒。時人呼孔逷何憲為王儉三公。及卒,儉惜之,為撰祭文。
孔珪字德璋,〔二〕會稽山陰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靈產,泰始中,晉安太守,有隱遁之志。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泣滂沱。東出過錢唐北郭,輒於舟中遙拜杜子恭墓。自此至都,東向坐,不敢背側。元徽中,為中散大夫,頗解星文,好術數。齊高帝輔政,沈攸之起兵,靈產白高帝曰:「攸之兵眾雖強,以天時冥數而觀,無能為也。」高帝驗其言,擢遷光祿大夫,以簏盛靈產上靈臺,令其占候。餉靈產白羽扇、素隱几,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贈君古人之服。」當世榮之。
珪少學涉有美譽,太守王僧虔見而重之,引為主簿。舉秀才,再遷殿中郎。高帝為驃騎,取為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為尚書左丞,父憂去官。與兄仲智還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驕妒無禮,珪白太守王敬則殺之。
永明中,歷位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承用晉時張、杜律二十卷,武帝留心法令,數訊囚徒,詔獄官詳正舊注。先是尚書刪定郎王植撰定律,奏之,削其煩害,錄其允衷,取張斐注七百三十一條,杜預注七百九十一條,或二家兩釋於義乃備者,又取一百七條,其注相同者取一百三條,集為一書,凡一千七百三十二條,〔三〕為二十卷。請付外詳校,擿其違謬。詔從之。於是公卿八座參議,考正舊注,有輕重處,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從輕。其中朝議不能斷者,則制旨平決。至九年,珪表上律文二十卷,錄序一卷,又立律學助教,依五經例,詔報從之。事竟不行。轉御史中丞。
建武初,為平西長史、南郡太守。珪以魏連歲南伐,百姓死傷,乃上表陳通和之策,帝不從。徵侍中,不行,留本任。
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又與琅邪王思遠、廬江何點、點弟胤並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几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翦。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珪笑答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效蕃。」王晏嘗鳴鼓吹候之,聞群蛙鳴,曰:「此殊聒人耳。」珪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晏甚有慚色。
永元元年,為都官尚書,遷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三年,珪疾,東昏屏除,以床舁之走,因此疾甚,遂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漢膠東康王寄之後也。其先劉植為平原太守,因家焉。祖昶從慕容德南度河,因家于北海都昌。宋武帝平齊,以為青州中從事,位至員外常侍。伯父奉伯,宋世位至陳南頓二郡太守。
懷珍幼隨奉伯至壽陽,豫州刺史趙伯符出獵,百姓聚觀,懷珍獨避不視,奉伯異之,曰:「此兒方興吾家。」本州辟主簿。
元嘉二十八年,亡命司馬順則聚黨東陽,州遣懷珍將數千人討平之。宋文帝問破賊事,懷珍讓功不肯當,親人怪問焉,懷珍曰:「昔國子尼恥陳河間之級,吾豈能論邦域之捷哉。」時人稱之。
江夏王義恭出鎮盱眙,道遇懷珍,以應對見重,取為驃騎長史兼墨曹行參軍。〔四〕孝建初,為義恭大司馬參軍、直閤將軍,隨府轉太宰參軍。
大明二年,以軍功拜樂陵河間二郡太守,賜爵廣晉縣侯。司空竟陵王誕反,郡人王弼門族甚盛,勸懷珍起兵助誕,懷珍殺之。帝嘉其誠,除豫章王子尚車騎參軍,母憂去職。服闋,見江夏王義恭,義恭曰:「別子多年,那得不老?」對曰:「公恩未報,何敢便老。」義恭善其對。
累遷黃門郎,領虎賁中郎將。桂陽王休範反,加懷珍前將軍,守石頭。出為豫州刺史,加督。建平王景素反,懷珍遣子靈哲領兵赴建鄴。沈攸之在荊楚,遣使人許天保說結懷珍,斬之,送首於齊高帝,封中宿縣侯,進平南將軍,增督二州。
初,宋孝武世,齊高帝為舍人,懷珍為直閤,相遇早舊。懷珍假還青州,高帝有白驄馬,齧人,不可騎,送與懷珍別。懷珍報上百匹絹。或謂懷珍曰:「蕭公此馬不中騎,是以與君耳。君報百匹,不亦多乎?」懷珍曰:「蕭君局量堂堂,寧應負人此絹。吾方欲以身名託之,豈計錢物多少。」
高帝輔政,以懷珍內資未多,徵為都官尚書,領前將軍。以第四子晃代為豫州刺史。或疑懷珍不受代,高帝曰:「我布衣時,懷珍便推懷投款,況在今日,寧當有異。」晃發經日,疑論不止,上乃遣軍主房靈人領百騎進送晃。〔五〕謂靈人曰:「論者謂懷珍必有異同,我期之有素,必不應爾。卿是其鄉里,故遣卿行,非唯衛新,亦以迎故。」懷珍還,乃授相國右司馬。
及齊臺建,朝士人人爭為臣吏,以懷珍為宋臺右衛。懷珍謂帝曰:「人皆迎新,臣獨送故,豈以臣篤於本乎。」齊建元元年,轉左衛將軍,加給事中,改封霄城侯。
懷珍年老,以禁旅辛勤,求為閑職,轉光祿大夫,卒。遺言薄葬。贈雍州刺史,諡敬侯。
子靈哲字文明,位齊郡太守、前軍將軍。靈哲所生母嘗病,靈哲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與藥曰:「可取此食之,疾立可愈。」靈哲驚覺,於枕間得之,如言而疾愈。藥似竹根,於齋前種,葉似〈蔦,灬改几〉茈。
嫡母崔氏及兄子景煥,泰始中為魏所獲。靈哲為布衣,不聽樂。及懷珍卒,當襲爵,靈哲固辭,以兄子在魏,存亡未測,無容越當茅土。朝廷義之。
靈哲傾產贖嫡母及景煥,累年不能得。武帝哀之,令北使者請之,魏人送以還南,襲懷珍封爵。靈哲位兗州刺史,隆昌元年卒。
峻字孝標,本名法武,懷珍從父弟也。父琁之,〔六〕仕宋為始興內史。
峻生期月而琁之卒,其母許氏攜峻及其兄法鳳還鄉里。宋泰始初,魏剋青州,峻時年八歲,為人所略為奴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寶愍峻,以束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戚屬,更徙之代都。居貧不自立,與母並出家為尼僧,既而還俗。峻好學,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鬚髮,及覺復讀,其精力如此。時魏孝文選盡物望,江南人士才學之徒,咸見申擢,峻兄弟不蒙選拔。
齊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標。自以少時未開悟,晚更厲精,明慧過人。苦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於是博極群書,文藻秀出。故其自序云:「黌中濟濟皆升堂,亦有愚者解衣裳。」言其少年魯鈍也。時竟陵王子良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尚書徐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齊明帝時,蕭遙欣為豫州,引為府刑獄,禮遇甚厚。遙欣尋卒,久不調。
梁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祕閣。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雅重峻,及安成王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因遊東陽紫巖山,築室居焉。為山栖志,其文甚美。
初,梁武帝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時范雲、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帝乃悅,加其賞賚。會策錦被事,咸言已罄,〔七〕帝試呼問峻,峻時貧悴冗散,忽請紙筆,疏十餘事,坐客皆驚,帝不覺失色。自是惡之,不復引見。及峻類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諸學士撰華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見用。乃著辯命論以寄其懷。論成,中山劉沼致書以難之,凡再反,峻並為申析以答之。會沼卒,不見峻後報者,峻乃為書以序其事。其文論並多不載。
峻又嘗為自序,其略云:
余自比馮敬通,而有同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逢中興明君,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於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轗軻。此三同也。敬通當更始世,手握兵符,躍馬肉食;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敬通膂力剛強,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三異也。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而彌盛;余聲塵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所以力自為序,遺之好事云。
峻本將門,兄法鳳自北歸,改名孝慶字仲昌。早有幹略,齊末為兗州刺史,舉兵應梁武,封餘干男,歷官顯重。峻獨篤志好學,居東陽,吳、會人士多從其學。普通三年卒,年六十。〔八〕門人諡曰玄靖先生。
劉沼字明信,中山魏昌人。六世祖輿,晉驃騎將軍。沼幼善屬文,及長博學,位終秣陵令。
懷慰字彥泰,懷珍從子也。祖奉伯,宋元嘉中為冠軍長史。父乘人,冀州刺史,〔九〕死於義嘉事。懷慰持喪不食醯醬,冬日不用絮衣,養孤弟妹,事寡叔母,皆有恩義。仕宋為尚書駕部郎。懷慰宗從善明等為齊高帝心腹,懷慰亦預焉。
齊國建,上欲置齊郡於都下。議者以江右土沃,流人所歸,乃置於瓜步,以懷慰為輔國將軍、齊郡太守。上謂懷慰曰:「齊邦是王業所基,吾方欲以為顯任,經理之事,一以委卿。」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口。」
懷慰至郡,修城郭,安集居人,墾廢田二百頃,決沉湖灌溉。不受禮謁,人有餉其新米一斛者,懷慰出所食麥飯示之曰:「食有餘,幸不煩此。」因著廉吏論以達其意。高帝聞之,手敕褒賞。進督秦、沛二郡,妻子在都,賜米三百石。兗州刺史柳世隆與懷慰書曰:「膠東流化,潁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云。」
懷慰本名聞慰,武帝即位,以與舅氏名同,敕改之。後兼安陸王北中郎司馬,卒。明帝即位,謂僕射徐孝嗣曰:「劉懷慰若在,朝廷不憂無清吏也。」子霽、杳、歊。
霽字士湮,〔一0〕九歲能誦左氏傳。十四居父憂,有至性,每哭輒嘔血。家貧,與弟杳、歊勵志勤學。及長,博涉多通。梁天監中,歷位西昌相,尚書主客侍郎,海鹽令。霽前後宰二邑,並以和理稱。後除建康令,不拜。
母明氏寢疾,霽年已五十,衣不解帶者七旬,誦觀世音經數萬遍。夜中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算盡,君精誠篤志,當相為申延。」後六十餘日乃亡。霽廬于墓,哀慟過禮,常有雙白鶴循翔廬側,處士阮孝緒致書抑譬焉。霽思慕不已,未終喪而卒。著釋俗語八卷,文集十卷。
杳字士深,年數歲,徵士明僧紹見之,撫而言曰:「此兒實千里之駒。」十三丁父憂,每哭,哀感行路。梁天監中,為宣惠豫章王行參軍。
杳博綜群書,沈約、任昉以下每有遺忘,皆訪問焉。嘗於約坐語及宗廟犧樽,約云:「鄭玄答張逸謂為畫鳳皇尾婆娑然。今無復此器,則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必可安。古者樽彝皆刻木為鳥獸,鑿頂及背以出內酒。魏時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樽作犧牛形。晉永嘉中,賊曹嶷於青州發齊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為牛象。二處皆古之遺器,知非虛也。」約大以為然。約又云:「何承天纂文奇博,其書載張仲師及長頸王事,此何所出?」杳曰:「仲師長尺二寸,唯出論衡。〔一一〕長頸是毗騫王,朱建安扶南以南記云:『古來至今不死』。」約即取二書尋檢,一如杳言。約郊居宅時新構閣齋,杳為贊二首,并以所撰文章呈約,約即命工書人題其贊於壁。仍報杳書,共相歎美。又在任昉坐,有人餉昉沖酒而作榐字,昉問杳此字是不,杳曰:「葛洪字苑作木旁{乂石}。」昉又曰:「酒有千日醉,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醉。亦其例。」昉大驚曰:「吾自當遺忘,實不憶此。」杳云:「出楊元鳳所撰置郡事。元鳳是魏代人,此書仍載其賦『三重五品,商溪況里』。」昉即檢楊記,言皆不差。王僧孺被使撰譜,訪杳血脈所因。杳云:「桓譚新論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並效周譜。』以此而推,當起周代。」僧孺歎曰:「可謂得所未聞。」周捨又問杳尚書著紫荷橐,相傳云挈囊,竟何所出?」杳曰:「張安世傳云:〔一二〕『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韋昭、張晏注並曰:『橐,囊也。簪筆以待顧問。』范岫撰字書音訓又訪杳焉。尋佐周捨撰國史。
出為臨津令,有善績,秩滿,縣三百餘人詣闕請留,敕許焉。後詹事徐勉舉杳及顧協等五人入華林撰遍略,書成,以晉安王府參軍兼廷尉正,以足疾解。因著林庭賦,王僧孺見而歎曰:「郊居以後,無復此作。」累遷尚書儀曹郎,僕射徐勉以臺閣文議專委杳焉。出為餘姚令,在縣清潔。湘東王繹發教褒美之。
大通元年,為步兵校尉,兼東宮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謂曰:「酒非卿所好,而為酒廚之職,政為卿不愧古人耳。」太子有瓠食器,因以賜焉,曰:「卿有古人之風,故遺卿古人之器。」俄有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薨,新宮建,舊人例無停者,敕特留杳焉。僕射何敬容奏轉杳王府諮議,武帝曰:「劉杳須先經中書。」仍除中書侍郎。尋為平西湘東諮議參軍,兼舍人、著作如故。遷尚書左丞,卒。
杳清儉無所嗜好,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臨終遺命:「斂以法服,載以露車,還葬舊墓,隨得一地,容棺而已。不得設靈筵及祭醊。」其子遵行之。
撰要雅五卷,楚辭草木疏一卷,高士傳二卷,東宮新舊記三十卷,古今四部書目五卷,文集十五卷,並行於世。
歊字士光,生夕有香氣,氛氳滿室。幼有識慧,四歲喪父,與群兒同處,獨不戲弄。六歲誦論語、毛詩,意所不解,便能問難。十二讀莊子逍遙篇曰:「此可解耳。」客問之,隨問而答,皆有情理,家人每異之,謂為神童。及長,博學有文才,不娶不仕,與族弟訏並隱居求志,遨遊林澤,以山水書籍相娛而已。
奉母兄以孝悌稱,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須,口未及言,歊已先知,手自營辦,狼狽供奉。母每疾病,夢歊進藥,及翌日轉有間效,其誠感如此。性重興樂,尤愛山水,登危履嶮,必盡幽遐,人莫能及,皆歎其有濟勝之具。常欲避人世,以母老不忍違。每隨兄霽、杳從宦。
少時好施,務周人之急,人或遺之,亦不拒也。久而歎曰:「受人者必報;不則有愧於人。吾固無以報人,豈可常有愧乎。」
天監十七年,忽著革終論。以為:
形者無知之質,神者有知之性。有知不獨存,依無知以自立,故形之於神,逆旅之館耳。及其死也,神去此館,速朽得理。是以子羽沈川,漢伯方壙,文楚黃壤,士安麻索:此四子者得理也。若從四子而遊,則平生之志得矣。然積習生常,難卒改革,一朝肆志,儻不見從。今欲翦截煩厚,務存儉易,進不裸尸,退異常俗,〔一三〕不傷存者之念,有合至人之道。且張奐止用幅巾,王肅唯盥手足,范冉斂畢便葬,爰珍無設筵几,〔一四〕文度故舟為棺,子廉牛車載柩,叔起誡絕墳隴,康成使無卜吉。此數公者,尚或如之,況為吾人,而尚華泰。今欲髣彿景行,以為軌則。氣絕不須復魂,盥漱而斂。以一千錢市成棺,單故裙衫,衣巾枕履。此外送往之具,棺中常物,一不得有所施。世多信李、彭之言,可謂惑矣。余以孔、釋為師,差無此惑。斂訖,載以露車,歸於舊山,隨得一地,地足為坎,坎足容棺。不須塼甓,不勞封樹,勿設祭饗,勿置几筵。其蒸嘗繼嗣,言象所絕,事止余身,無傷世教。
初,訏之疾,歊盡心救療,及卒哀傷,為之誄,又著悲友賦以序哀情。忽有老人無因而至,謂曰:「君心力堅猛,必破死生;但運會所至,不得久留一方耳。」彈指而去。歊心知其異,試遣尋之,莫知其所。於是信心彌篤。既而寢疾,恐貽母憂,乃自言笑,勉進湯藥。謂兄霽、杳曰:「兩兄祿仕,足伸供養。歊之歸泉,復何所憾。願深割無益之悲。」十八年,年三十二卒。
始沙門釋寶誌遇歊於興皇寺,驚起曰:「隱居學道,清淨登仙。」如此三說。歊未死之春,有人為其庭中栽柿,歊謂兄子弇曰:「吾不見此實,爾其勿言。」至秋而亡,人以為知命。親故誄其行跡,諡曰貞節處士。
先是有太中大夫琅邪王敬胤以天監八年卒,遺命:「不得設復魄旌旐,一蘆{艹廢}藉下,一枚覆上。吾氣絕便沐浴,籃輿載尸,還忠侯大夫隧中。若不行此,則戮吾尸於九泉。」敬胤外甥許慧詔因阮研以聞。詔曰:「敬胤令其息崇素,氣絕便沐浴,藉以二蘆{艹廢},鑿地周身,歸葬忠侯。此達生之格言,賢夫玉匣石槨遠矣。然子於父命,亦有所從有所不從。今崇素若信遺意,土周淺薄,屬辟不施,一朝見侵狐鼠,戮屍已甚。父可以訓子,子亦不可行之。外內易棺,此自奉親之情,藉土而葬,亦通人之意。宜兩捨兩取,以達父子之志。棺周於身,土周於槨,去其牲奠,斂以時服。一可以申情,二可以稱家。禮教無違,生死無辱,此故當為安也。」
訏字彥度,懷珍從孫也。祖承宗,宋太宰參軍。父靈真,齊鎮西諮議、武昌太守。
訏幼稱純孝,數歲父母繼卒,訏居喪哭泣孺慕,幾至滅性,赴弔者莫不傷焉。後為伯父所養,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篤至,為宗族所稱。自傷早孤,人有誤觸其諱者,未嘗不感結流涕。長兄絜為娉妻,剋日成婚,訏聞而逃匿,事息乃還。
本州刺史張稷辟為主簿,主者檄召訏,乃挂檄於樹而逃。陳留阮孝緒博學隱居,不交當世,恒居一鹿床,環植竹木,寢處其中,時人造之,未嘗見也。訏經一造,孝緒即顧以神交。訏族兄歊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攜,故都下謂之三隱。
訏善玄言,尤精意釋典,曾與歊聽講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尚書郎何炯嘗遇之於路,曰:「此人風神穎俊,蓋荀奉倩、衛叔寶之流也。」命駕造門,拒而不見。族祖孝標與書稱之曰:「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皆儉歲之粱稷,寒年之纖纊。」
訏嘗著穀皮巾,披納衣,每遊山澤,輒留連忘返。神理閑正,姿貌甚華,在林谷之間,意氣彌遠,或有遇之者,皆謂神人。家甚貧苦,併日而食,隆冬之月,或無氈絮,訏處之晏然,人不覺其飢寒也。自少至長,無喜慍之色。每於可競之地,輒以不競勝之。或有加陵之者,莫不退而愧服,由是眾論咸歸重焉。
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一五〕臨終執歊手曰:「氣絕便斂,斂畢即埋,靈筵一不須立。勿設饗祀,無求繼嗣。」歊從而行之。宗人至友,相與刊石立銘,諡曰玄貞處士。
善明,懷珍族弟也。父懷人,仕宋為齊、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粥,開倉以救,鄉里多獲全濟,百姓呼其家田為續命田。
善明少而靜處讀書,刺史杜驥聞名候之,辭不相見。年四十,刺史劉道隆辟為中從事。懷人謂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復欲見汝立官也。」善明應辟,仍舉秀才。宋孝武見其策強直,甚異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應之。時州居東陽城,善明家在郭內,不能自拔。伯父彌之詭說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領軍主張靈慶等五千人援安都。彌之出門,密謂部曲曰:「始免禍坑矣。」行至下邳,乃背文秀,善明從伯懷恭為北海太守,據郡相應。善明密契,收集門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斬關奔北海。族兄乘人又聚眾勃海以應朝廷。〔一六〕而彌之尋為薛安都所殺,明帝贈青州刺史。以乘人為冀州刺史,善明為北海太守,除尚書金部郎。乘人病卒〔一七〕,仍以善明為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海陵太守,郡境邊海,無樹木,善明課人種榆檟雜果,遂獲其利。還為直閤將軍。
五年,魏剋青州,善明母在焉,移置代郡。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明帝每見,為之歎息。轉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魏,不願西行,泣涕固請,見許。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議令善明舉人。善明舉州鄉北平田惠紹使魏,贖母還。
時宋後廢帝新立,群臣執政,善明獨事齊高帝,委身歸誠。出為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善明從弟僧副與善明俱知名於鄉里,泰始初,魏攻淮北,僧副將部曲二千人東依海島。齊高帝在淮陰,壯其所為,召與相見,引為安成王撫軍參軍。後廢帝肆暴,高帝憂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聲論。使密告善明及東海太守垣崇祖,使動魏兵。善明勸靜以待之,高帝納焉。
廢帝見殺,善明為高帝驃騎諮議、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沈攸之反,高帝深以為憂。善明獻計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縱情蓄斂,苞藏賊志,於焉十年。性既險躁,才非持重,起逆累旬,遲回不進,豈應有所待也?一則闇於兵機,二則人情離怨,三則有掣肘之患,四則天奪其魄。本疑其輕速,掩襲未備;今六師齊奮,諸侯同舉,此已籠之鳥耳。」事平,高帝召善明還都,謂曰:「卿策沈攸之,雖張良、陳平適如此耳。」仍遷太尉右司馬。
齊臺建,為右衛將軍,辭疾不拜。司空褚彥回謂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從來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詎得便學松、喬邪。」善明答曰:「我本無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驅馳。天地廓清,朝廷濟濟,鄙吝既申,〔一八〕不敢昧於富貴矣。」
高帝踐阼,以善明勳誠,欲與之祿,召謂曰:「淮南近畿,國之形勝,非親賢不居,卿與我臥理之。」乃代明帝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淦伯。〔一九〕善明至郡,上表陳事凡一十一條:其一以為「天地開創,宜存問遠方,廣宣慈澤」。其二以為「京都遠近所歸,宜遣醫藥,問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隨宜量賜」。其三以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謂今下赦書,宜令事實相副」。其四以為「劉昶猶存,容能送死境上,諸城宜應嚴備」。其五以為「宜除宋氏大明以來苛政細制,以崇簡易」。其六以為「凡諸土木之費,且可權停」。其七以為「帝子王女,宜崇儉約」。其八以為「宜詔百官及府州郡縣,各貢讜言,以弘廣唐、虞之美」。其九以為「忠貞孝悌,宜擢以殊階;清儉苦節,應授以政務」。其十以為「革命惟始,宜擇才北使」。其十一以為「交州險敻,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今宜懷以恩德,未應遠勞將士,搖動邊甿」。又撰賢聖雜語奏之,託以諷諫。上優詔答之。
又諫起宣陽門,表陳:「宜明守宰賞罰,立學校,制齊禮,開賓館以接鄰國。」上答曰:「夫賞罰以懲守宰,飾館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更撰新禮,或非易制。國學之美,已敕公卿。宣陽門今敕停。寡德多闕,思復有聞。」
善明身長七尺九寸,質素不好聲色,所居茅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剗削。少立節行,常云:「在家當孝,為吏當清,子孫楷栻足矣。」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崔祖思怪而問之,答曰:「管子云,鮑叔知我。」〔二0〕因流涕曰:「方寸亂矣,豈暇為廉。」所得金錢皆以贖母。及母至,清節方峻。所歷之職,廉簡不煩,俸祿散之親友。
與崔祖思友善,祖思出為青冀二州,善明遺書敘舊,因相勗以忠概。及聞祖思死,慟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遺命薄殯。贈左將軍、豫州刺史,諡烈伯。子滌嗣。
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高帝聞其清貧,賜滌家葛塘屯穀五百斛,曰:「葛屯亦吾之垣下,令後世知其見異。」
善明從弟僧副字士雲,位前將軍,封豐陽男,卒於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上圖功臣像讚,僧副亦在焉。
兄法護字士伯,有學業,位濟陰太守。
論曰:詩稱「抑抑威儀,惟人之則。」又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觀夫杲之風流所得,休野行己之度,蓋其有焉。仲和性履所遵,德璋業尚所守,殆人望也。懷珍宗族文質斌斌,自宋至梁,時移三代,或以隱節取高,或以文雅見重。古人云立言立德,斯門其有之乎。
校勘記
〔一〕 祖深之位義興太守 張森楷南史校勘記:「南齊書作『祖深之,雍州刺史』。梁書庾蓽傳作『深之,應州刺史』。宋書孝武紀有大明五年庾深之為豫州刺史文;海陵王休茂傳稱深之轉海陵王司馬見害,贈雍州刺史。不云為義興太守,即守義興,亦非終於其官也。當以南齊書為是。」
〔二〕 孔珪字德璋 「孔珪」南齊書作「孔稚珪」,有傳。此避唐高宗小名而省。
〔三〕 凡一千七百三十二條 「七」各本作「五」,據上所舉條數核之,「五」為「七」之誤,今改正。
〔四〕 取為驃騎長史兼墨曹行參軍 「史」字疑衍文。按宋、齊官制,諸曹有「署正參軍」,有「署行參軍」,其行參軍無署者為「長兼員」。此不當有「史」字。
〔五〕 上乃遣軍主房靈人領百騎進送晃 「靈人」南齊書作「靈民」,此避唐諱改。
〔六〕 父琁之 「琁之」梁書作「珽」。
〔七〕 會策錦被事咸言已罄 「會」各本作「曾」,據冊府元龜二一八改。
〔八〕 普通三年卒年六十 按梁書及宋本冊府元龜五九五作「普通二年卒,年六十」。據上文「宋泰始初,青州陷魏,竣年八歲」,則峻生於宋大明二年,至梁普通二年應為六十五歲。卒於普通三年,則應為六十六歲。疑「六十」下脫「五」字或「六」字。
〔九〕 父乘人冀州刺史 「乘人」南齊書作「乘民」,此避唐諱改。後劉善明傳「父懷人」同。
〔一0〕霽字士湮 「士湮」梁書作「士烜」。按古人名與字相應,梁書是。
〔一一〕仲師長尺二寸唯出論衡 檢今本論衡作「潁川張仲師長一丈二寸」,殆誤。按太平御覽三七八引何承天纂文作「潁川張仲師長二尺二寸」。「一尺二寸」與「二尺二寸」,未知孰是。
〔一二〕張安世傳云 當作「趙充國傳云」,見漢書。
〔一三〕進不裸尸退異常俗 「異」各本作「畢」,據梁書改。
〔一四〕爰珍無設筵几 「爰珍」梁書作「奚珍」,未知孰是。
〔一五〕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 「十」字各本並脫,據梁書補。按上云「本州刺史張稷辟為主簿」。據梁書本傳「劉訏平原人」,平原屬冀州;又據武帝紀,張稷為青冀二州刺史在天監十年,可證劉訏之死必在十年以後。
〔一六〕族兄乘人又聚眾勃海以應朝廷 「眾」字各本並脫,據南齊書補。
〔一七〕乘人病卒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按劉懷慰傳云,父乘民死於義嘉事難,與此互異,當有一誤。」
〔一八〕鄙吝既申 「鄙吝」南齊書作「鄙懷」。
〔一九〕封新淦伯 「新淦」各本作「新塗」,據通志改。
〔二0〕管子云鮑叔知我 「鮑叔」各本作「夷吾」,據冊府元龜七五三改。按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少時嘗與鮑叔牙游。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